聞鍾記郵(3969)又見一枚北京大郵戳
上週收到了小敏老師寄給我的兩枚實寄封,貼《美麗中國·三沙七連嶼》郵票,用了“黨史展覽館主題郵局”郵戳銷郵資,郵戳使用了紅色油墨,兩枚實寄封上分別加蓋了相關的宣傳圖章。剛看到實寄封上郵戳不覺著怎樣,在與同時收到的幾封郵件放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這枚郵戳又是一枚大郵戳。
此前北京房山郵政啟用了一枚大郵戳,在小敏老師寄給我的實寄封上已經見過了,時隔月餘,又見到了一枚北京郵政的大郵戳。至於是用大郵戳的原因,還是郵戳上的文字過多的緣故。黨史展覽館主題郵局是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正式對外開放,和紀念郵票的發行正式上線,這枚大郵戳也同時亮相。
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前幾天已經專門記錄了,這裡就不再贅述。對於當下的郵戳以及郵戳的使用,雖然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了相關的使用規則,但還是覺得有些不順暢。郵戳作為郵局明細責任的印信,記錄下郵件的傳輸的各個環節。隨著時代的發展,郵政也在不斷地變革,2000年之後,雖然郵戳的制式外形沒有改變,但在細節方面很多變。
最為人們詬病的就是“收寄”郵戳,以至於出現了“女媧收寄”“神仙收寄”“泰山收寄”這樣或者那樣不可思議的表述。再後來就是“主題郵局”郵戳,名字越來越長,郵戳上的文字越來越多,彷彿不把所有的文字都放到郵戳上就不能表達原意,有些郵戳上的文字已經超過了民族自治區域的雙文字郵戳。
前兩天又聽說一則訊息,說是紀念郵戳上也要明細到支局,如果這樣的話,這枚紀念郵戳只能在刻有名字的郵局使用,再也不能跨局使用,這樣會無形中增加郵政支局郵件的處理時間。至於為什麼這樣做,不得而知,至少要看到這樣做的弊端。
總之郵戳無小事,不能只憑著拍腦袋想象著就能辦成事的做法去做事,一定要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