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深受拖延症的困擾,總是興致勃勃地計劃,卻一天推一天的執行。
日本一名叫做瀧島未香的87歲女健身教練,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動力。這位老人因為太胖在65歲走進了健身房,沒有任何健身基礎,自己摸索前進,當然也有很多幫助她的熱心人。不僅成功減重15公斤,還愛上了健身。
從79歲開始學習力量訓練,8年後,也就是87歲時,她成為了專業的健身教練。雖然已經87歲了,但是他的身體機能相當於五六十歲的人。運動對於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不過它真的可以延緩衰老嗎?真的可以反映一個人壽命長短嗎?讓我們一探究竟。
運動能反映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嗎?
《英國醫學雜誌》最近看到了一篇研究報告,研究運動能力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顯示,人們65歲之後運動能力越差,死亡風險越高,並且從55歲開始,運動能力就在逐漸地衰退。
這項研究對6194名參試者進行分析研究,並且在9年內進行3次運動功能評估。結果顯示,在這9年的時間裡,步行速度越慢、坐站能力越差、握力越差的人,死亡風險越高。還探尋了老年人運動功能,隨著年齡的變化,建議老年人不要真正等到年紀大了再開始鍛鍊,要在進入衰老階段之前就開始運動。
還有哪些指標是反映身體機能衰老的訊號?
1、 步行速度
步行速度越快,說明擁有更好的心肺功能。如果一個人的心臟功能不好或者肺的功能不好,走幾步就會喘起來,自然走不快。如果在一年的時間裡發現自己的步行速度下降過多,要去醫院檢查。
2、 握力強弱
相信很少有人去檢測自己的握力,實際上握力是健康狀況,尤其是心臟狀況的重要檢測指標。心臟越健康人越有勁,如果心臟出現了健康問題,心臟失血量減少,各個器官以及組織的供血量減少,就會沒有力氣,握力自然也就減少了。
3、 坐站能力
這個指標指的是從坐姿恢復到站姿,或者從站姿調整到坐姿,不借助雙臂的幫助作用,是否能順利完成。如果改變姿勢很是困難,平衡性很差,協調性也很差,不利於長壽。
4、 日常活動
日常活動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在這裡指的是自理能力。看自己能否自己生活,能否完成一些日常生活需要做的事。如果自理能力越來越差,要尋求原因,看是否是身體過於虛弱,或者存在一些嚴重的疾病。
延緩衰老怎麼做?
想要延緩衰老,就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30歲改掉久坐的習慣,養成運動的習慣,有時間最好每天都運動,哪怕是散步,也能讓自己活動起來。
40歲要學會心情平靜地打坐,打坐能夠讓人安靜下來分析事物的發展規律,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調整心態,讓人更加冷靜和執著。
50歲要注意養護肝臟,把酒戒掉,多喝菊花酒面子茶,多吃綠色的食物,控制自己的情緒。
60歲要修身養性,要調節情志,不要總是獨處,要學會交朋友,學會參與社交活動。
70歲要養脾,如果脾氣虛衰,整個人會蒼老很多。
80歲要養肺,肺不好,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而且還會讓人感覺遲緩,削弱自理能力。
運動能力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壽命長短,越早開始運動,越早養成運動的習慣,運動能力就會衰弱得慢一些。除了關注運動能力之外,還要關注其他的指標,密切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適當的年齡段裡做適當的事,未雨綢繆,提早養生。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