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760期。1927年秋收起義,主席擔任前委會書記,而在起義部隊的具體軍事架構上,總指揮為盧德銘同志,四千餘人受他直接掌控。由於秋收起義是主席領導的我黨早期重要起義,在八大起義當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與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並列進入三大起義,作為秋收起義總指揮的盧德銘,地位自然是極高的。如果當年他沒有犧牲,而是堅持到了建國後,那麼1955年全軍授銜時,能成為開國元帥之一嗎?
秋收起義具有特殊性,主席在中國革命和人民軍隊發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這場由他直接發動的起義,地位無疑也是特殊的。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同志,最終成為十大元帥之一的只有羅帥。羅帥在當時的軍內職務遠遠不及盧德銘。能夠代表秋收起義的同志,在評元帥時即便出現兩人也絲毫不過分。從這個角度來看,盧德銘作為秋收起義總指揮,若沒有在1927年犧牲、且此後的軍政生涯中也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起伏,是很有可能評為元帥的。
再來分析一下盧德銘的履歷。盧德銘是四川自貢人,1905年生人。由於盧德銘同志犧牲(起義中掩護戰友)時只有22歲,所以軍事經歷相對並不完整。他是黃埔二期生,又參加過北伐戰爭,是葉挺獨立團當中的營長,在和主席一起發動秋收起義之前,又是國軍第二方面軍的警衛團團長。這樣的職務和早期履歷以及軍事科班出身,在我軍的早期將帥當中已經十分出眾了。雖然不及賀老總和朱老總,但比起其他人,可以說是毫不遜色。儘管22歲就不幸犧牲,但他早期的經歷已經很有說服力。秋收起義對於人民軍隊的建立功勳是不言而喻的,他作為秋收起義總指揮,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甚至可以和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賀老總平起平坐。
有人覺得當年盧德銘的團級幹部身份似乎並不突出,那是就人民軍隊後期發展的角度來看的。在三大起義之前,像林帥這種後來的開國元帥,南昌起義時只是一名連長,開國大將之首的粟司令是班長,大將陳賡是營長。這樣看來,在1927年我黨領導的革命隊伍裡,國民黨正規軍的團級幹部出身已經不低了,盧德銘被主席看中,成為秋收起義軍事層面的總指揮。在盧德銘犧牲後,主席痛哭著喊出十個字:還我盧德銘,還我總指揮!可見這樣一位優秀軍事將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革命初期更是極為珍貴。
不過也正如前文所述,由於盧德明將軍犧牲的時間太早,所以即便在秋收起義時沒有犧牲,後續軍政生涯的不確定性也比較大。紅軍時期就有很多惡戰和艱難的經歷,可以預見。比如同樣資歷非常出眾的黃公略、伍中豪、徐彥剛、鄧萍等人,也都是在紅軍時期就不幸捐軀了,他們本來都應是元帥、大將的候選人之一。
而很多堅持到新中國成立的功勳卓著的同志,也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錯過授銜,比如程子華、陳昌浩、滕代遠等等,不一而足。所以盧德銘只是在理論上具備評元帥的資質,但即便沒犧牲也有很大的未知性。不管怎樣,盧德銘可以說是後來有望成為元帥的高階將領裡面,犧牲最早的一位,沒有之一。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