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校通知要開會。
我最不願意開會,特別是一些長會,於是帶了水杯和《太極宗師洪均生》,準備在別人喋喋不休時,打發時間。
會開了近三個小時,沒有風扇,熱得夠嗆。坐在板凳上屁股都難受。水杯也早就空了。好在我帶的書很誘人,我想盡可能多地瞭解洪公,我從不諱言自己崇拜洪公。這是位偉人,一位平凡而偉大、堅韌而執著、淡薄名利、精通學問、能真正把學問變成道德的人,在某個方面他已經達到了“聖”的高度。
說他平凡,是因為他的一生坎坎坷坷受盡磨難;說他偉大,就是在困境中,不懈追求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堅持“三無一不”的原則,在強權和卑微面前,不卑不亢、無過不及、不丟不頂地保持了自己的尊嚴,保護了自己和家人。他把太極拳變成藝術的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藝術;把太極拳變成武學的同時,把自己不僅僅變成了武術家,還變成了哲學家、學者,因為太極拳這門學問涉及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涉及學科的多種多樣,若非學識淵博,是不可能達到這樣高的境界的。有人用科學解釋和衡量太極,只注重了它的技術手段和工具性,而洪公把太極如《詩品》一樣分了《拳品》,並以“拳品高低,實以人品高低為準”作為評價標準,把太極拳的人文性、道德性展現無遺。這樣,認真習練這種拳的人,習練本門拳術的人,就不只健身、防身,還會淨化心靈,讓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種高尚,不唯武德,還包括公德、私德,涵蓋所有人性的美德。因為人品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拳品的高低。
(洪公在寫“洪式太極”,劉老師在邊上幫他按住紙,很多人說洪公生前不願意分門立派,那是起初,後不得已)
看到劉秀文老師描寫洪公的部分,覺得文筆最好,寥寥數筆,讓我心目中崇高的仰不可及的洪公頓時變成了一位質樸、超然的民間老拳師,而且栩栩如生,活龍活現。她說自己開始是學楊式太極,因為怕陳式難學,閒下來的時候,常常可以看見洪公一手提著大煙袋,一手插在褲兜裡,神情超然地指導學生練拳。這讓我想起昨晚我們和老師討論吸菸飲酒是否會影響學習太極拳時老師說的話,他說洪老爺子和孟師父都吸菸,洪師爺抽大旱菸,師父有時候教拳都夾著紙菸,手指被煙燻得發黑,對功夫和壽命來說,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素,關鍵是人要正,拳也要正,功力和身體自然會好。
今天店裡有點忙,媳婦累得飯都做不成了,我去買了點現成的。吃過之後,已經有點晚了。
到了場子,果然好多師兄都已經汗流浹背了。老師也早到了。我感覺不好意思,自己對著那棵龍爪槐練習昨晚學過的活步雙手劃圈。想不到,老師看到我來了,就主動過來教我新的內容。
果不出我所料,今晚學的是金剛搗碓第一動和第二動。老師講得非常細,從手眼身法步各方面講,怕我不理解,還打了好幾個特別形象的比方。比如左轉身,要求身不動,腰胯動,他用一種方言講的,我沒聽明白那是種啥東西,又不敢問,好在我理解了意思。是說從右肩到左腳跟要象擰麻花一樣。起左右手時,讓我想象有個大輪胎,左手沿著輪胎外側,右手沿著輪胎內側。定住了的時候說,左手是三叉機,右手是高射炮。怕我不理解這一動的意義,還讓我試手,我問老師是用左手腕壓對手的肘部嗎?他說臨時是這樣練的,等你練到一定程度,從左肩到左手指都可以壓。
(這是洪公演示的搗碓第三動,一二動拳照沒找到。看前人的拳功力多深?)
說完老師就顧自划著圈兒走了,讓我定格似的站著。站了一會兒,腳、腋窩、脖子熱乎乎的,汗不知不覺就下來了。原來以為自己腰腿功夫還湊合,現在看來,又不夠用了。
實在挺不住了,收手立身,回頭一看,好幾個師兄在我後面站著呢,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是趁機正拳的,是沾我光。
十一點的時候,我們坐在圍牆上休息。法林師兄搖搖晃晃過來了,眾師兄一齊起鬨。他的話都說不利落了。
不知不覺,只剩下我、常強、張法林和師父。這時來了一群醉漢,說要拜師學太極。張法林和他們羅嗦了一會兒,有個看來學過陳式太極的變顏變色地走了。
張師兄也氣不過,絮絮不止。我二郎腿的姿勢坐著,冷不防被他往後推倒,頭撞在樹上,我感覺有點疼,用手一摸,粘乎乎的血。常強拿手機一照,發現樹上釘著兩個鋼釘,我的頭正好碰上了下面的那個。這是誰釘了掛衣服和水杯的釘子。按以前的脾氣,我一定會打他一頓,可這時我卻非常理智。
(我就是這個姿勢坐著,不容易穩定,冷不防被人往後推就往後跌倒了)
深更半夜的也沒地方包紮,去醫院也不值得。我回家的路上就想,或許這點血就讓我避免了一次衝突呢——每到夏天就擔心會跟人打架。這是我學太極之後的變化。
回家寫了半個小時日記,老婆一個翻身,電源被動著了,電腦立馬做出反應。唉,這半個小時又白廢了,可是我一點都沒動氣,上床睡了。這也是我學太極之後的變化,若在以前我會生氣,會鬱悶的。
小結:老師說太極的每一動都是樁功,要練到出手定型,每次拍照都不變樣為止。看起來太極也並不全是輕鬆的,還有既累且苦的,這就是陰陽吧?符合太極原理。
今注:
(內容只做文字上的修改,因為有錯字或者不合適的詞。段落做了一些調整,因為頭條要求小段落。加上了配圖,為的是更形象。其它保持原貌。後面加了現在的認識和點評。從中可以看出我從懵懂無知到逐步明白的過程。也可以看出我練拳的經歷、勤奮和愛好程度。)
我半年只學了半套拳,一直不急,老師不教我不學,有時候老師要教,我還是不學,希望練得差不多了再學。所以後面一些式子是跟好幾個人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