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正面臨東北虎種群恢復的重要機遇。”
這句言辭切切的話語,來自東北虎保護研究的最頂級專家,來自基層林業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員,也來自每日奔波在密林叢中,為獲得一絲絲老虎訊息、清除每一個陷阱網套的護林員。
在黑龍江
有這樣一群人
圍繞著東北虎的生存和保護
五十年來默默堅守自己的崗位
兢兢業業,不辭勞苦
成為追隨在東北虎身後的
最美守護人
這一天的早7時,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綏陽局暖泉河林場,已經退休的巡護員粱奉恩還是閒不住,早早進山,開始了一天的“清山清套”工作。
同一時間,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總工程師劉丹已經啟程,他要與東北林業大學的專家們匯合,一起討論今年園區內東北虎野化放歸基地的選址問題。
此時,已經進入寒假的東北林業大學校園一片安靜,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姜廣順教授的辦公室裡,他在電話裡與助手顧佳音討論著此次出外作業對野生東北虎在分子遺傳學上的新發現。
雖然來自不同的行業
但他們卻為了東北虎謀“生”
年復一年地鑽研,日復一日地保護
讓東北虎這一世界極度瀕危
野生動物種群不斷恢復
轉變 好獵手做了山林護衛
“成為巡護員之前,我是一名百步穿楊、彈無虛發的獵人,但現在,我只想好好保護這片林子,為建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盡一份力。”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綏陽局暖泉河林場巡護員梁奉恩這樣說。
梁奉恩已經退休4年了,兒子多次勸他去城裡住,可他和老伴還是願意留在這片密林深處。每天他揹著GPS裝置、照相機、筆記本、乾糧等,走30多里山路,仔細巡護。他用行走,換來諸多榮譽稱號: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先進保護監測員”,世界基金會“東北虎棲息地最佳巡護員”,2020年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巡護員的最高獎勵之一的“桃花源巡護員獎”。
“我生活在林區,成長在林區,是這片大森林給予了我一切,教會我做人,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我還是放不下這些動物們,時常要進山看看。” 梁奉恩說,童年時,上山探險是他最大的愛好,只要一進入遮天蔽日、野獸叢生的大林子,就有一種自在的感受。30多年前,由於他有當兵的經歷,可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好獵手,經常打到野豬和狍子,為職工改善伙食。
但在上世紀90年代,梁奉恩發現,林子裡的動物越來越少了。而真正讓他下定決心保護野生動物,還源於一次偶然的狩獵。
“那次,我打死一隻大黑熊,幾隻熊仔圍著媽媽不停地用鼻子拱,似乎還有眼淚流出。那一刻,我被深深震驚了,突然覺得這些小生命也是大自然造就的生靈。”
那一次之後,梁奉恩主動將槍上交公安部門,將套子、夾子、扎槍、短刀交到林場場部。由於對這片大山有著深深的情感,對野生動物的習性也十分熟悉,梁奉恩決定放下獵槍,成為了綏陽林業局第一個野生動物巡護員。
“2017年冬天,我照常上山巡護。發現雪地裡有個清晰可見的老虎爪印,我興奮極了,趕忙從揹包裡掏出照相機拍下來。就在這時,一聲低沉的虎嘯讓我瞬間變成了‘木頭人兒’。後來,我慢慢退到了安全區,心裡既害怕又高興。”
梁奉恩說,東北虎畢竟是森林之王,那聲吼叫真的嚇人,但林子裡有老虎了,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時至今日,人們看到野生東北虎在山林間出沒的訊息,已不再覺得是新鮮事,這背後預示著生物多樣性的逐漸恢復,也離不開像梁奉恩一樣的大山巡護員及當地林場職工和村民們長年累月的付出。僅梁奉恩所在的暖泉河林場,就有30餘位巡護員,在東寧林草局管轄內的山林裡,有20餘位巡護員……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要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梁奉恩說。
野化訓練 為猛獸找回尊嚴,30年來與虎為伴
“虎子、虎子……”在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人工飼養繁育基地——黑龍江東北虎林園內,聽到飼養員熟悉的呼喊,上百隻膘肥體壯、虎威陣陣的東北虎機靈起身,奔跑而來。
東北虎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瀕危貓科動物之一。隨著近些年東北林區生態環境恢復和人工繁育保護東北虎步伐的加快,圈養東北虎數量不斷提升,但野生東北虎種群仍然沒有形成規模。如何讓虎林園內近千隻人工飼養繁育的東北虎恢復野性,是擺在東北虎保護科研人員面前的一個課題。為此,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總工程師劉丹已經為之奮鬥了30餘年。
30年來,劉丹與虎為伴,負責園區內近千隻東北虎的飼養、撫育、野化訓練等工作。透過他與團隊的努力,逐漸讓圈養的老虎找回猛獸尊嚴,為剛出生的幼虎再造野性環境。從圈養到散放,從籠捨生育到野外自然繁殖,目前,劉丹的想法是找到合適的東北虎野化工程適宜地。
“野化放歸,不是把現在的這代老虎放到野外,而是訓練這代老虎在野外環境中能夠繁殖後代,後代在野外環境真正能存活下來。那樣,才是距離真正的放歸不遠了。”
在劉丹看來,雖然現在圈養的老虎還不能實現野化,但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1996年黑龍江東北虎林園剛成立時,他接觸到的東北虎令他十分失望,老虎完全失去了野生虎的威猛和野性,連野雞、家禽都不會吃,甚至對很多帶毛的動物都不敢吃。這哪裡是百獸之王,簡直像病貓一樣。於是,劉丹和他的團隊決定恢復老虎的野性,從幼虎開始培養。
經過反覆觀察和試驗,當幼虎長到半歲時,劉丹就將他們放到野化區域,並讓它們與成年虎的野化區域相鄰。每隔一段時間,飼養員就會投放活雞,讓它們學習捕食技巧。隨著老虎幼崽逐漸長大,投餵的動物也越來越大,隨著捕獵的難度加大,老虎被激發出的野性就更強了。
“野化訓練東北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每年都會按照計劃挑選兩歲以上的東北虎參與冬季野化訓練,讓他們野外越冬,並兩度嘗試讓他們野外繁殖,都取得了成功。“劉丹說。
這意味著,中國人工飼養的東北虎由人工繁育向野外生殖轉變,這在東北虎野化訓練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如今在中國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有300餘位科研和飼養人員,在他們的努力下,黑龍江的東北虎經過初級野化訓練,人工飼養的東北虎在適應能力、奔跑速度、捕獵技巧、繁殖能力等方面,都比過去提高了很多。現在,劉丹的工作目標就是讓園區內東北虎在數量上“求增”,園區外的野生東北虎在質量上“求精”。透過優生優育,篩選更適宜野外放歸的東北虎,恢復野生東北虎種群。
“相信經過幾代養虎人護虎人的努力,一定能實現王者歸來、虎嘯山林的那一天。”劉丹對此充滿期盼。
研究 三代學者的50年接力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東北虎?”
“東北虎在生態系統中有哪些作用?”
“如何透過腳印判斷老虎的性別、體積、年紀?”
……
隨著一個又一個關於野生東北虎的疑問被解開,這背後是黑龍江三代野生動物科研人員和數以萬計的一線野保工作者長達五十年艱苦而默默無聞的工作。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奠基者、被稱為“老虎院士”的馬建章教授,就開始了我國最早的野生東北虎野外調查。1975年,他參加國家林業部珍稀動物調查行動時發現,我國的野生東北虎種群數量正在急劇萎縮。從那時起,馬建章決定開啟東北虎的保護與研究之路。
研究老虎,可要吃不少苦。
野生動物野外調查全靠一雙腳。為了調查蒐集各類老虎的資料,馬建章的足跡北到大興安嶺,南到西雙版納,收穫頗豐。
在幾十年時間裡,馬建章建立了中國野生動物管理學科、中國第一個野生動物資源學院、中國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並編著了中國第一部《野生動物管理學》和《自然保護區學》……
“馬院士是我的老師,是他常年帶著我們長途跋涉,練就了我們一身過硬的‘野外功夫’,也深刻理解了做野生動物保護沒有野外考察就只是紙上談兵。現在,我也這樣教導我的學生,每位新生入學都要先去野外至少20天。”已經是國內頂尖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東北林業大學二級教授、國家林業與草原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姜廣順這樣說。
在科研上,姜廣順創新方法,採用多種分子遺傳標記和測序技術研究,從細微處挖掘東北虎的身體密碼。憑足跡資訊、行為資訊判斷老虎飲食喜好,透過採集到的150份野生東北虎糞便遺傳樣本中檢測判斷出老虎的健康情況和問題。
曾經為了解開一組東北虎的足跡謎團,姜廣順指導研究生在東北虎林園採集了70多隻老虎的足跡影像資料,建立了資料庫。每次在野外發現老虎足跡,姜廣順都會把野外採集的足跡和手裡的資料庫資料進行比對,準確分析出野生東北虎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基本資訊。
實踐證明,用足跡鑑定老虎的性別和個體資訊,準確率可以達到95%以上。
當2013年姜廣順帶領其研究生顧佳音受邀赴美,在北卡自然博物館做了題為“統計學在老虎野外種群監測的應用”的專場學術報告後,引起了學界的震動。
如今,姜廣順團隊仍然日復一日地鑽山穿林,深入虎穴,對晝伏夜出的東北虎、東北豹等大型貓科動物開展生態學研究。
從馬建章院士開展東北虎保護與研究開始,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研究員、東北林業大學教師顧佳音是第三代學者。
“出外作業是和城市不一樣的環境,無論是人、食物、住宿等都是不一樣的,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淡忘掉體力上的辛苦,記住那些山林夜晚美麗的星空、當地質樸的人們或是山上有意思的動植物。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能感知到東北虎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正在做野外調查的顧佳音說。
“希望能追隨著它們的足跡
看到生態系統恢復自然形態
有更多的野生虎種群出現”
顧佳音的話
道出了龍江這些”虎護衛“的
共同心聲
(部分圖片來自黑龍江東北虎林園)
黑龍江日報記者:付宇 張長虹;攝影:張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