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補貼是“三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央財政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三補合一”改革,將原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調整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支援耕地地力保護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加大耕地地力補貼力度”“完善糧食生產補貼政策”“調整耕地地力支援保護補貼物件”等都是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焦點內容。
近日,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2050號建議、第4051號建議、第4413號建議提出的上述內容,農業農村部經商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作出答覆。
2021年增加200億補助資金,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
關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答覆明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物件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依據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具體補貼標準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全部直補到戶。
近幾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總體資金規模穩定。
為加強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管理,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印發專門檔案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對補貼物件、補貼依據、補貼標準等進行細化,並細化不予補貼的情況,加大對耕地使用等情況的核實力度,切實做到享受補貼農民的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
鼓勵各地按照“總體穩定、審慎探索、精準有效”的原則,進一步探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與耕地地力保護行為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引導農民綜合採取秸杆還田、深松整地、科學施肥用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自覺保護耕地、提升地力。
同時,為規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髮放,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規範代發金融機構,搭建集中統一發放平臺,加強公開公示。
2021年6月,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增加安排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要求各地充分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精準識別實際種糧農民,加強對補貼面積的核實,採取“一卡(折)通”直接發放補貼或協商減少地租等方式,及時將補貼資金髮放到種糧農民手中,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使實際種糧農民真正受益。
正在制定分割槽域、分型別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
關於高標準農田建設,答覆提到,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867億元,支援建設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
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1007.82億元,較上年增加140億元,增長16.2%,支援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
同時,中央財政透過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等渠道,安排88億元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推動提高建設標準。
目前,根據《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要求,農業農村部正牽頭負責研究制定分割槽域、分型別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及定額。
待建設標準出臺後,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統籌考慮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分擔比例等因素,研究完善高標準農田補助標準水平。
2021年上調早秈稻、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
關於稻穀補貼和最低收購價政策,答覆提到,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不斷完善種糧補貼政策。
2018年,在合理調整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同時,中央啟動實施稻穀補貼,今年繼續穩定實施。
同時,2021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央財政確定早秈稻、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斤1.22元、1.28元,比2020年分別提高了1分錢,繼續釋放重農抓糧的積極訊號,在保持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力度穩定的同時,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積極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繼續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最佳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管理,更好地發揮其促進耕地地力保護的作用,爭取進一步加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支援力度,持續推動完善糧食支援政策體系,保護和調動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