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神閒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
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深藏不露的,言語特別少,很難敲開他的嘴。反而是那些聒噪的蟬,拼命說“知了”,真的可笑。
做人,在開口說話之前,要穩住自己,即便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也不要張口就說,畢竟傳播了一陣子之後,會有多個版本。少言少語,有利無弊。
01
遇事時,緩一緩,揣著明白裝糊塗。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做人要誠實,知道什麼,就說出來,不要藏著掖著。道理很明白,但是要區別對待,要懂得假裝糊塗。
《三國演義》裡,曹操率軍出征,不料遇到了馬超這個高手,進退不得。
有一日,廚師做了一碗雞湯。曹操大聲說,雞肋,雞肋。
手下的大將,不知原委。唯有楊修,知道曹操欲要退兵,還洩露了“天機”。曹操大怒,治罪楊修。
哎,因為太明白了,智者楊修,吃了大虧。
反過來看鄭板橋,就不一樣了。他擔任縣令的時候,有一天早晨,去市場上體察民情。忽然,一個老婦人的哭聲,吸引了他。
原來,婦人提著一籃子雞蛋,本想賣個好價錢,卻被路上的石頭絆倒了,雞蛋碎了一地。
鄭板橋命令官差,把石頭銬起來,帶回縣衙審訊。大家都說,他糊塗了,怎麼可以和石頭較勁呢?
對著石頭,一頓拷打。鄭板橋對圍觀的人說,一個婦人,生活不容易,理應幫幫她。
圍觀的人慷慨解囊,給鄭板橋點贊。無形之中,也是石頭開口說話了,並且是給了一個最好的答覆。
糊塗的審訊,變成了好事,積了功德,這才是真正的明白。
星雲大師說:“人生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糊塗點,一個是瀟灑點。”
清白的人,不亂說話,把言語用在“需要的地方”,因此他的嘴,總是管得很緊。
知道不知道,那是心中有數,不需要和盤托出。信口開河,反而會惹禍,不可取。
02
有苦時,忍一忍,不必告訴別人。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要是喜歡訴苦,每天都有話要說。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你訴苦的時候,別人都是皺著眉頭的。即便你說到傷心處,哭了起來,別人也僅僅是說一些大道理,安慰你幾句;可悲的是,還有人在一旁偷笑,漠視你的痛苦。
莊子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不懂你的人,說什麼都是廢話。他沒有和你一樣的經歷,也不懂你到底要表達什麼,只能隨便應和幾句。
你的苦,最好是藏起來,一句都不說。習慣了這樣,你的生活反而變好了,因為你一開口,就說陽光的話。
穩住自己,扛著苦難,笑著前行,比什麼都好。
03
人多時,躲一躲,鬧市也能隱居。
古人言:“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在廣州這座城市裡,可以看到很多穿著大褲衩、廉價拖鞋的老人。你並不知道,他們也許有千萬存款。不說別的,一套房子就是幾十萬。
富人,顯得很摳門,做人很低調;那些喜歡炫耀的人,多半是窮人。
城裡人,習慣了“扎堆”,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圍過去,看一看,增加生活中的談資。即便如此,總有一些人,把繁華當成“耳邊風”,可以靜坐一隅,安安靜靜讀書。
把所有的精力,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身處鬧市,也能感受到“無絲竹之亂耳”的快樂。
曾國藩在北京當官的時候,坐著一般官員的轎子。也不與比自己位置更低的官員計較,反而獲得了好的名聲,避開了同行的鋒芒。
好的人生,不是一直前行,而是在一定的年紀,選擇“功成身退”,像一股流水一樣,往低處走,匯入大海,永遠不會乾涸。
04
心累時,靜一靜,做一個心有一片海的人。
很喜歡一句話:“做一個寡言的人,卻心有一片海的人。不傷人害己,於淡泊中,平和自在。”
你的內心越寬大,越不喜歡說話。大海,從來不會炫耀自己的深度,但是沒有人真正潛到大海的最深處。
不管多大的輪船,駛入了大海,就像一粒塵埃那麼小。
一個很沉默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不管別人說什麼,到了他的世界裡,就變成了“廢話”。
惡語中傷、牢騷滿腹、侮辱誹謗,這些詞語,如果你都能包容,證明你特別強大,練成了銅牆鐵壁的功夫。
要懂得,魚在大海里,才能自由;人在人海里,才能如魚得水。
05
《幽窗小記》裡寫道:“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人生本是過客,何須那麼執著?做一個內心沉穩的人,不誇誇其談,不懈怠生命。那些浮誇的動作,都可以省去。
人生安靜下來的時候,就像一汪湖水,靜靜地停留在低窪處,可以把周圍的一切,都倒影出來——美好的,醜陋的,繁華的,安靜的,都匯聚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氣場。
《莊子·知北遊》裡有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叫“知”的人,問黃帝,什麼是道?
黃帝解釋了一番,但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說:“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
如果你說錯了,話多了,就像黃帝一樣,及時悔悟自己,別繼續。
從今往後,排除一切雜念,把毫無意義的話,都收回去。
低頭做事,抬頭看天,成績就是最好的語言,沉默就是有力的回擊。
當你越活越安靜的時候,越會接近“道”,真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