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據《足球》報道,中國足協正在醞釀對中超進行新一輪限薪,本來,足協有意將本土球員的頂薪降至稅前200萬,不料卻遭到幾乎所有中超俱樂部的反對,最終商定下來的結果是,從原來的稅前500萬降到稅前300萬。
這就很讓人費解了。本來,足協嚴格限制俱樂部投入,嚴格限薪,是為了給俱樂部減輕負擔,防止有俱樂部無力支撐中途退出的情況出現。上個賽季,中超絕大多數俱樂部都出現了欠薪的情況,不欠薪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這種情況下,各俱樂部居然還態度一致地反對大幅降薪,很多球迷對此都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是怎樣一種邏輯。
既然願意向球員支付高額薪水,你倒是別欠薪啊?要是資金緊張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支付給球員,你倒是支援足協加大限薪力度啊?
講到限薪問題,就不能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在很多俱樂部看來,規定與執行是兩碼事,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想用高薪吸引優秀球員,有的是辦法規避足協規定。一邊抱怨其他俱樂部以超出政策的豐厚待遇誘惑自家球員,一邊在私下裡用同樣的手法去誘惑自己看中的其他俱樂部的優秀球員,大家不是普遍都在這麼做嗎?
俱樂部都很清楚,一步到位將頂薪限制在200萬,只能給自己的執行帶來困難,實際操作中,該突破的一樣會突破,索性別直接降到那麼低。或許,這就是足協想減輕俱樂部的負擔,俱樂部卻寧願頂薪額度高一些的原因所在。
痛恨暗箱操作的同時,還熱衷於暗箱操作,這也是中超搞不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