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劉鄧大軍)剛剛取得魯西南戰役的勝利,不經休整立即投入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行動。此前毛澤東就指出,進入大別山之後,可能有三個前途:一是付出了代價站不住腳,退了回來;二是付出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鬥爭;三是付出了代價站穩了腳。劉鄧大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
(一)
黨中央和毛澤東精心設計戰略籌劃。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我軍戰鬥力大大加強,國統區後方空虛,敵方還不斷把戰火引向解放區,加之長期遭戰的解放區經濟嚴重困難,黨中央和毛澤東決定抓住戰機,轉向外線作戰,擴大已經取得的戰略主動,提出“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作戰計劃。6月底,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毛澤東準確判斷劉鄧大軍如果迅速挺進大別山,直逼南京、武漢,就能全面打亂蔣介石的戰略部署。7月23日,毛澤東致電劉鄧,要求速向大別山躍進,“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佔領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可見千里躍進大別山出奇制勝正是黨中央和毛澤東運籌帷幄英明領導的結果。
劉、鄧胸懷全域性具有大我擔當精神。7月29日,毛澤東以三個“A”字加急絕密電報再次致電,強調仍照劉、鄧原來計劃展開行動。當時,劉鄧大軍剛剛歷經一個月的連續激戰,極度疲勞,傷亡又重,急需休養,而且千里躍進無後方依託,要在根據地已毀的國統區大別山立足是何等之難。但劉、鄧接電後,立即覆電中央——完全服從中央決定!劉、鄧深知出擊外線、躍進大別山、經略中原,是一個牽動全域性的重大戰略決策。於是8月7日傍晚,12萬劉鄧大軍發起了具有轉折意義的千里躍進。27日,終於楔入國民黨統治區腹地大別山。正是這種不計小我、服從中央、顧全大局、越有困難越向前的勇毅無畏精神,迅速激發部隊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成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紮下根的前提。
(二)
劉鄧大軍自魯西南戰役以來,一直處於高強度行軍作戰狀態,在全軍開展系統的思政教育時間有限,加之剛到大別山,部隊衣食住行遇到了難以想象的艱難,環境不適應,對在國統區的中心地盤能否站穩腳跟心存疑慮、信心不足,部隊蔓延著一些消極、思鄉等情緒。劉、鄧當即部署利用作戰空隙深入開展思想動員教育。
思想動員,鼓舞士氣。細緻分析敵我力量形勢、作戰目標,號召全軍建立鞏固大別山根據地,並對一些部隊中存在的錯誤言論和動搖思想進行耐心細緻而嚴肅認真的批評教育。透過大量動員工作,官兵們對環境形勢、對恢復鞏固大別山根據地的艱難性及重要性提高了認知,增強了信心,清楚了鬥爭方向,昂揚了鬥志。
政治宣傳,堅定鬥志。其間,《軍政往來》正式復刊,又出版發行《時事新聞》,進一步宣傳紮根大別山的中心任務、鬥爭要求,有效解決深入敵區、資訊閉塞、情緒起伏等問題,全軍上下意志得以堅定。
改變工作方式,克服依賴後方心理。黨中央明示,應迅速建立無後方作戰的思想,人員、糧食、彈藥、被服,一切從敵軍、敵區取給。官兵必須擺脫依賴後方接濟作戰思想,要發動群眾,開展好地方工作。劉、鄧等首長親自走村訪戶,宣傳黨的政策,喚醒民眾關切民眾。透過思政教育的深入推進,全軍情緒大變,地方工作、軍民關係隨之改善。
(三)
大別山是革命老區,我黨曾在此4次建立根據地,但時間比較短,每次撤離後,都遭敵大肆報復。劉鄧大軍進駐時,革命力量幾乎殆盡,老百姓見到就跑。面對此狀,劉伯承強調,部隊紀律不好的現象如不糾正,我們肯定站不穩腳!紀律好,才是群眾敢於接近我軍的先決條件,必須嚴守群眾紀律。
制定規矩,提出“約法三章”“三不準”。明確: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民財者,槍斃;強姦婦女者,槍斃。不準強迫老百姓當嚮導,不準向老百姓要東西,不準打罵群眾。
令行禁止,執紀從嚴。從旅、團到連隊統統設立“紀律檢查組”,負責執紀情況的檢查和督促。建立執法小組,每到一處都親自檢查群眾紀律,嚴懲違紀者。因為紀律嚴明,就有了“西瓜白送無人吃”、對群眾秋毫無犯的場景。
不搞特權,善待群眾。劉、鄧作為軍政首長處處以身作則,衣食均與戰士同等,帶頭執紀,至今還傳頌著許多感人的故事。正是這種嚴肅紀律、真誠待民,增進了群眾的親近感和安全感,增加了劉鄧大軍立足大別山的籌碼。
(四)
初到大別山的劉鄧大軍,面對數倍於我軍的國民黨正規軍的重點“清剿”,加之地方武裝的持續侵犯,還有一些真假難辨的“小保隊”隊員不停騷擾。不少老百姓對劉鄧大軍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能否挺住,心存疑慮。
1947年10月8日至10日,劉、鄧首長指揮了進入大別山之後的三場大戰。先是麻城歧亭之戰,我軍向駐歧亭西北之敵發起進攻,全殲一個營,對聞風逃竄者乘勝追擊,在柳子港將敵一個團和先期逃出的新17旅旅部大部分殲滅。接著是新洲李家集鎮之戰。此戰打得十分慘烈,傷亡很大,守敵終被我軍全殲。至此,我軍全面摧毀國民黨設定的(黃)陂麻(城)防線。之後是皖西張家店之戰。此戰全殲敵第88師師部及第62旅,共斃傷敵900多人,俘敵少將副旅長唐家楫及以下官兵4700多人,繳獲3門山炮及數千支槍。
劉鄧大軍三戰全勝,極大地威懾華中重鎮武漢。受到中央的通電嘉獎。隨後,劉鄧大軍再戰高山鋪,擊敵12000多人,大勝。到11月下旬,劉鄧大軍共殲敵3萬餘人,建立縣級民主政權33個,初步完成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曹飛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學習時報 許華 凌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