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受益於市場量價齊升,滌綸長絲企業業績紛紛預喜。
近日,多家滌綸長絲企業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其中,桐昆股份(601233.SH)預計盈利72億元~80億元,同比最多增加約51.53億元。新鳳鳴(603225.SH)預計淨利潤約21.5億元~23.5億元,同比增長256.52%~289.69%。
“2021年滌綸長絲行業量價齊升,上游原材料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支撐產品售價整體上漲,下游紡織需求持續穩定增長。”中研普華研究員陳博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滌綸長絲CR6(排名前6位的企業)行業集中度達60%,高集中度帶來的高議價權有助於保障企業利益。
價格或將回落
滌綸又被稱為聚酯纖維,可以分為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滌綸長絲主要作為服裝面料和內襯等,滌綸短纖主要和棉花等其他纖維進行混紡。滌綸生產環節位於產業鏈中游,上游主要是聚酯原料生產,下游主要是紡織服裝生產環節。
1月28日晚間,桐昆股份釋出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度,公司預計盈利72億元~80億元,較上年同期最多增加約51.53億元,同比實現倍增。另外,1月20日晚間,新鳳鳴釋出業績預報稱,2021年預計淨利潤約21.5億元~23.5億元,同比增長256.52%~289.6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6.7億元到18.6億元,同比增加419.87%至467.59%。
桐昆股份方面表示,聚酯長絲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景氣度逐步回升,下游紡織終端消費持續恢復,公司差別化、功能性等附加值較高的纖維產品產能放大;桐昆股份參股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萬噸煉化一體化專案”工程投入執行後,各裝置生產進展順利,開工負荷穩步提升,經濟效益顯著,公司總體盈利能力相比上年度大幅度增長。
“從整個行業來看,2021年滌綸長絲產品售價及產量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某上市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2021年以來,受益於國內市場與海外出口的雙重利好疊加,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整個化工企業的盈利普遍向好。
生意社價格監測顯示,2021年滌綸長絲市場行情維持震盪向上執行;從主要產品來看,全年滌綸FDY(150D/96F)漲24.65%,POY(150D/48F)漲21.87%,DTY(150D/48F低彈)漲14.01%。
生意社分析師夏婷向記者分析,2021年1月到3月中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地實行原地過年政策,春節前對節後需求樂觀預期,下游投機性需求增加,疊加原油大漲成本端提振,助推價格上漲。之後,隨著原料價格炒作上漲至高位,加上節後實際需求一般,節前透支一部分需求,導致下游投機性備貨積極性下降,價格出現回落;7月在原料提振短暫反彈後,因季節需求訂單偏弱,8月出現回落,9月中旬開始受原料再次拉漲明顯利好支撐,於10月底達到年內最高價;最後在雙控及需求偏弱影響下,價格出現下跌。
同時,夏婷講到,從終端紡織行業來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份,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12363億元,同比增長14.9%。紡織品服裝內需市場穩步恢復,主要得益於2020年低基數效應。2021年上半年,國內終端紡織品消費保持高速增長,但7月和8月開始銷售增速明顯回落,持續多月下滑,部分月份低於去年同期。總體來看,內需市場呈現弱復甦現象,未來趨勢有望延續。出口方面,2021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3154.7億美元,同比增長8.4%,創歷史新高,實現“超預期”增長。出口表現亮眼的原因仍然在於新冠肺炎疫情,國內繼續補充國際供應的缺失。
夏婷強調,海外在2021年已經進行了一輪補庫,但仍沒有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預計2022年東南亞一些國家供應逐步恢復,替代效用將減弱,未來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將面臨下滑。
夏婷認為,中長期來看,原油供應偏利空,PTA行業各產品仍處於產能擴張週期,上游的擴張速度遠超下游,因此成本支撐力度將下滑。另外,終端需求端則延續恢復性增長,因此2022年滌絲價格整體走勢將回落。
市場競爭加劇
一般而言,行業龍頭企業受益於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可增強市場話語權及盈利穩定性。
記者注意到,民用滌綸長絲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充分競爭市場,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並存,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隨著行業景氣度不斷增強,進入壁壘逐漸提高,行業龍頭紛紛透過新增產能或收購中小企業擴大產能,搶佔市場份額。
目前,滌綸長絲產業初步完成整合升級,CR6產能佔我國滌綸長絲總產能的60%。從已披露的擴產專案來看,新增產能全部來自頭部企業。
金聯創資料顯示,2021~2023年,滌綸長絲新增產能預計可達1071萬噸,產能增速趨於平緩,新產能的投放依舊主要來自於龍頭企業。其中新鳳鳴將新增300萬噸,桐昆股份將新增200萬噸,恆逸石化將新增130萬噸,恆力石化將新增230萬噸。
另據第一紡織網資料,2014年,桐昆股份、新鳳鳴、盛虹集團、恆力石化、恆逸石化、榮盛石化滌綸長絲產能分別為279萬噸/年、167萬噸/年、126萬噸/年、128萬噸/年、110萬噸/年、102萬噸/年,行業總產能2628萬噸/年,CR6佔比35%;經過5年來的發展,2019年這6家企業的滌綸長絲產能分別擴張至690萬噸/年、430萬噸/年、210萬噸/年、155萬噸/年、635萬噸/年、125萬噸/年,行業總產能4155萬噸/年,CR6佔比54%,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截至2021年6月末,桐昆股份擁有420萬噸PTA的年生產能力,聚合產能約為780萬噸/年,滌綸長絲產能約為830萬噸/年,連續10多年在國內及國際市場實現產量及銷量第一,滌綸長絲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約20%,全球佔比超12%。
夏婷向記者分析稱,近年來,我國滌綸長絲行業產能持續擴張。滌綸長絲產能逐年增長,截至2020年,總產能達4326萬噸。據瞭解,2021年滌綸長絲年內供應持續增加,滌綸長絲267萬噸/年。2022年,據統計,國內新增滌綸長絲產能500餘萬噸,考慮到目前國家“能耗雙控”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將影響產能投放進度,預計2022年實際有效投放產能在250萬~300萬噸附近,同比增幅約7.8%。
《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指出,國家鼓勵“規模大、實力強的精對苯二甲酸——聚酯企業、己內醯胺——錦綸企業透過產業鏈延伸,實現煉化、化纖及紡織一體化生產,提高產業鏈掌控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目前,恆力石化、恆逸石化、桐昆股份和新鳳鳴等大型民營石化和滌綸生產企業注重上游石化產品佈局,打通“PX-PTA-滌綸”產業鏈,打造一體化產業鏈,是近年來滌綸產業主要發展趨勢。
不過,夏婷也表示,龍頭企業之間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行業集中度也將提升,產業鏈配套將更加完善。但下游需求增速或放緩,未來供應過剩依舊是一大難題。
(編輯:董曙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