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確診時多已為晚期,儘管手術和化療策略不斷髮展,但大部分晚期患者仍會復發。根據無鉑治療間期是否≥6個月,通常會將復發卵巢癌簡單地分為鉑類敏感型及鉑類耐藥型[1]。對於鉑類敏感型複發性卵巢癌(ROC)患者,包括卡鉑聯合紫杉醇和卡鉑聯合多柔比星脂質體在內的以鉑類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是目前NCCN指南的唯一Ⅰ類證據推薦策略[1]。而鉑類耐藥型ROC患者的預後較差,治療選擇有限。針對這一現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開展了關於鉑類耐藥型ROC患者的II期臨床研究,近日,其研究結果[2]發表於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下文為研究詳情。
背景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抗血管生成療法的聯合治療可透過對微環境的調節發揮潛在的協同作用,這一聯合療法可成為複發性卵巢癌的重要治療策略。透過這項開放標籤、多中心、II期籃式研究,研究者報告了卡瑞利珠單抗(camrelizumab,一種抗程式性細胞死亡蛋白-1抗體)聯合法米替尼(famitinib,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鉑類耐藥ROC的結果。
方法
研究納入了經組織學證實的上皮性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腹膜癌患者,患者疾病進展於最後一次鉑類化療後的6個月內,允許患者於最末兩次鉑類化療之間接受一種非鉑類治療方案,但不允許於最後一次鉑類化療後接受其他抗癌治療(以內分泌治療或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作為維持治療的除外)。患者其他需滿足的標準包括:年齡為18-75歲,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體力狀態評分為0或1分,根據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RECIST)V.1.1至少存在一個可測量的瘤體,預期壽命至少為12周,此外,患者需要具備足夠的腎臟、肝臟和血液學功能。
符合條件的鉑類耐藥ROC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m2靜注, 每3週一次)和法米替尼(20 mg口服,每天一次)治療。所有患者均在最近一次鉑類化療的過程中或6個月內發生疾病進展。主要終點是經研究者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緩解持續時間(DoR)、達緩解時間(TTR)、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12個月OS率和安全性。
結果
研究共納入37例患者,其中原發性鉑類耐藥患者11例(29.7%),繼發性鉑類耐藥患者15例(40.5%),原發性鉑類難治性患者11例(29.7%)。患者基線特徵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基線特徵
截至2021年4月9日,9例患者實現客觀緩解,ORR為24.3%(95%CI,11.8%-41.2%),DCR為54.1%(95%CI,36.9%-70.5%)。接受聯合方案治療的患者中位TTR為2.1個月(範圍為1.8-4.1),中位DoR為4.1個月(95% CI,1.9-6.3)。中位PFS為4.1個月(95% CI,2.1-5.7),中位OS為18.9個月(95% CI,10.8-NR),中位隨訪時間為22.0個月(範圍為12.0-23.7)。預估的12個月OS率為67.2%(95%CI,49.4%-79.9%)。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疾病反應與生存資料表
所有患者都發生過至少一次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81.1%的患者發生過3級及以上TRAE,最常見的3級及以上TRAE為高血壓(32.4%)、中性粒細胞減少(29.7%)和血小板減少(13.5%)。13.5%的患者發生治療相關嚴重不良事件,一名(2.7%)患者死於5級出血,據評估可能為治療相關。患者TRAE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患者TRAE表
結論
對於既往經過治療的鉑類耐藥ROC患者,卡瑞利珠單抗和法米替尼的聯合治療顯示出抗腫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這一聯合治療方案可能為鉑類耐藥ROC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替代治療策略,值得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陳雨蓮,史庭燕,臧榮餘. 鉑敏感復發卵巢癌手術相關問題與規範化診療[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21(6).
[2]Xia L, Peng J, Lou G,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and safety of camrelizumab plus famitinib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resistant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results from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2 basket study[J].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2,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