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ell | 什麼讓他“捍衛領地”?什麼讓她“舐犢情深”?——兩種依賴於性別與發情週期的細胞型別得到鑑定
來源:BioArt
性激素對性別依賴性行為產生深遠影響,過往研究發現了許多轉錄組定義的細胞型別,但對性別或發情狀態依賴性的表達差異基因還知之甚少。近日,來自斯坦福大學的Nirao M. Shah團隊在Cell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確定了1415個在性別或發情狀態之間差異表達的基因。這一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大腦中存在大量不同的性別和發情狀態依賴性的細胞型別,這些細胞的投射和功能特化使性激素反應性群體能夠調節不同的社會行為。
閱讀連線:
Cell | 什麼讓他“捍衛領地”?什麼讓她“舐犢情深”?——兩種依賴於性別與發情週期的細胞型別得到鑑定
2,無需化學“標籤”,用“糖”追蹤大腦中的幹細胞
來源:生物通
與大多數其他細胞不同,甘露糖殘留(綠色)在MSC細胞膜上數量較多,利用對甘露糖敏感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追蹤移植的間充質幹細胞現在是可能的
由於哺乳動物的細胞通常缺乏高糖含量,注射天然含有大量糖的幹細胞可能很容易在腦組織的背景下被發現。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Jeff Bulte團隊發現,某些自我更新的幹細胞具有內建的示蹤劑——由糖製成——在注入小鼠大腦時,無需新增化學“標籤”,即可完成這項工作。近日他們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發現,間充質基質細胞含有高水平的甘露糖,它類似於葡萄糖,可以透過基於磁共振成像(MRI)的標準成像方法輕鬆成功地發現。他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另一項新研究表明,某些腫瘤細胞失去了大量容易被核磁共振成像儀檢測到的糖分子後,產生了使用糖作為示蹤劑的行為。
閱讀連結:
3,STTT | 陸軍軍醫大學王巖/卞修武/呂勝青發現了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治療新方法
來源:iNature
TCGA資料庫分析和體內小鼠模型提供了大量證據發現血小板衍生的生長亞基A(PDGFA)在膠質母細胞瘤(GBM)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到目前為止,只有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受體α(PDGFRA)已被確定為PDGFA的受體。然而,在TCGA_GBM資料庫中,PDGFA和PDGFRA被歸類為GBM的不同分子亞型。近日,陸軍軍醫大學王巖,卞修武及呂勝青共同通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線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提供了關於PDGFA功能的新見解,並揭示了EPHA2作為PDGFA的潛在受體。EPHA2可能與PDGFRA聯合參與PDGFA訊號轉導,並介導GBM細胞對PDGFRA抑制劑的抗性。因此,靶向PDGFRA和EHA2的抑制劑組合代表了一種有希望的GBM治療策略。
閱讀連結:
STTT | 陸軍軍醫大學王巖/卞修武/呂勝青發現了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治療新方法
4,JPD:吸食大麻,和帕金森有何關係?
來源:神經新前沿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震顫是PD的常見運動症狀之一。有研究表明,大麻素接收器的啟用可以改善動物模型中的震顫。大麻素1(CB1)受體的啟用可以抑制穀氨酸的釋放,並調節鄰接神經元的過度活動,從而減少震顫。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JPD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調查了PD患者的大麻治療,沒有發現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推薦在PD患者中使用大麻。然而,大麻在緩解與PD相關的震顫、焦慮、疼痛、改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方面,發現了潛在的好處。鑑於設計良好的隨機研究相對較少,確定需要進一步調查。
閱讀連結:
5,科研成果 | 父母心理控制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問題性手機使用?
來源:親社會實驗室
青少年沉迷手機的危害眾所周知,但青少年為什麼會對手機如此著迷?問題性手機使用與其家庭教養有什麼關係?其心理機制是什麼呢?近日發表在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上的研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研究發現,父母心理控制可能預測青少年的問題性手機使用。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基本需要未被滿足或者遭受需要的受挫,可能都會轉向手機中的虛擬遊戲和社交媒體來進行補償,進而導致手機成癮。
閱讀連結:
6,JPD:疏水性他汀藥物,或可加快帕金森進展
來源:神經新前沿
帕金森病(PD)是一種進行性神經杆件退行性疾病。開發新的和/或改變疾病的PD治療方法是一個迫切的需求。他汀類藥物被認為具有神經保護作用。以前的流行病學研究側重於他汀類藥物和PD的發病率,結果並不一致。他汀類藥物對臨床PD進展的影響受到的關注較少。近日,Mechelle M. Lewisa等人,研究了他汀類藥物對PD進展的潛在影響。研究發現,與非他汀類藥物使用者相比,總體上使用他汀類藥物或親脂性他汀類藥物並不顯著影響PD的臨床或影像學進展。親水而非親脂的他汀類藥物,可能與PD的快速進展有關。
閱讀連結:
7,返崗上班!什麼樣的人會更主動地投入工作?| Cell Press論文速遞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
春節過後的工作難免會有倦怠。你知道什麼樣的人會更主動地投入工作嗎?近日發表在Heliyon 上的一篇研究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提供了有益的建議。根據這項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研究,為人積極主動、對工作更為滿意、對自己更有信心的人會更傾向於督促自己完成工作並主動攬活、承擔更多責任。
閱讀連結:
返崗上班!什麼樣的人會更主動地投入工作?| Cell Press論文速遞
8,如何讓AI更有“人情味”?麻省理工研究:這一點很關鍵
來源:學術頭條
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正在發展,機器正在以更自然的交流方式與我們互動,其中,語音使用者介面(VUIs, Voice-User Interfaces)是一大社互動動實現的途徑。當語音助手已經成為了科技巨頭的標配,下一步就是拉近各個家庭成員與這位AI助手的距離。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這個數字助手錶現出一些類似人類的社交行為的話,使用者將更有可能信任這種新的VUIs。更確切的說是,VUIs表現出的社交行為越多,越符合人類的智慧和習慣,人們就越可能信任它,與它互動。該研究結果發表在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 期刊上。
閱讀連結: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大腦存在一種外泌體介導細胞通訊新方式
2,腦科學日報:蓋重被子4周,失眠嚴重程度下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