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長津湖之水門橋》的熱映,相信很多人對其中一句話印象深刻,餘從戎看到美國的直升機認不得,便對伍千里說:這玩意可以直上直下,在空中飛,咱們啥時候也能有這玩意。伍千里說:遲早會有的。
一句話,道出了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辛酸。1950年中國志願軍奔赴朝鮮前,毛主席深知我軍在朝鮮沒有制空權,但仍然堅持出兵,捍衛中華,體現了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正確抉擇。
斯大林的擔憂
中國出兵朝鮮最大的困難就是國力衰弱,由於多年戰爭的破壞,中國已經滿目瘡痍,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百廢待興,現在既要應對戰爭,又要恢復經濟,的確困難重重。
斯大林明白,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出兵朝鮮本身,就是對蘇聯實現遠東戰略目標和利益的援助和支援,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蘇聯都有義務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提供援助,斯大林也確實這樣做了,但他也有自己的擔憂,這一點,毛澤東早已經看出來了。
不管新中國多麼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來治理多年戰爭的創傷,朝鮮戰局還是不可避免地惡化了。1950年,毛澤東結束了國慶一週年的活動後,從天安門回到中南海,收到了朝鮮首相金日成發來的電報。
很顯然,金日成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助他們,中國駐朝鮮大使館也發來急電,表示南朝鮮陸軍第3師已經越過“三八”線,正向北朝鮮進犯。毛澤東看完電報,默默點了一支菸。
任弼時病重不能理事,毛澤東和其他四位中央領導聚在一起徹夜未眠。一天後,電報傳來,麥克阿瑟已經命令部隊,從陸地和海上同時越過三八線。毛澤東於凌晨向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和東北邊防司令員鄧華髮出緊急電報,要求火速進京受命。
下午2點,高崗緊急抵達中南海,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研究了出兵朝鮮的問題。會議上,大家對現在國家面臨的問題表示肯定。
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年,軍民尚待休整,經濟狀況更加困難,人民政權還不夠鞏固,解放軍武器裝備不如美國,海軍、空軍都在初建狀態,如果美國和中國“開戰”,可能要轟炸中國大城市,這些現實問題,值得深思。
出兵,可能傷痕累累,不出兵,唇亡齒寒。
朱德總司令表態:打垮並不可怕,打爛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全當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書記們在這點上都達成共識,都認為可以出兵,並一致決定,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暫編13兵團及所屬38軍、39軍等,以及炮兵1師2師等共26萬人。
部隊已經整裝待發,那麼誰來統帥呢?大家一致認為林彪最合適。
在所有的開國將帥中,林彪最年輕,也是近幾年組織指揮大戰最多的司令員,朝鮮緊鄰中國東北,林彪對東北邊境地區最為熟悉,再加上雪地高寒作戰經驗,林彪更是得心應手,但林彪表示“身體不好”,堅辭不出。
林彪有什麼病呢?粟裕患病是千真萬確,毛澤東已經致信問候,林彪在平型關大捷後被閻錫山誤傷,脊椎出了問題。毛澤東知道,林彪這是想不通,便不再多勸,除了林彪,就是彭德懷了。
彭德懷此時身負西北黨政軍的全面工作,可謂亞歷山大,正在埋頭辦公的彭德懷,被中央來的警衛員通知,毛主席讓他火速進京,彭德懷已經猜出八九不離十,沒有多想,帶著一個秘書就上了飛機。
毛澤東在中南海對彭德懷千囑咐萬囑咐,毛澤東何嘗不知道這一戰困難重重,但沒有辦法。彭德懷對自己打仗信心滿滿,就是沒有制空權,要吃虧。毛主席說不要擔心,已經發電給斯大林了。
10月8日,毛澤東簽署了《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並急電中國駐朝鮮大使,轉告朝鮮火速派人去瀋陽。時間不等人,彭德懷帶著毛岸英和幾個秘書火速往瀋陽趕,10日到達瀋陽,並決定晚上坐火車奔赴鴨綠江。
另一邊,就在彭德懷飛往東北的同時,周總理帶著秘書也馬上飛往莫斯科,就購買武器和蘇聯空軍配合作戰的問題和斯大林商談,但是卻臨時出現了問題。此前斯大林同意給中國20個師的裝備,但是現在卻反悔了,空中支援也暫時婉拒。
大戰一觸即發,斯大林的猶豫讓周總理感到十分意外,便馬上電告毛主席,於此同時,總參謀急電志願軍,表示“暫停出動”。很明顯,斯大林這邊出現了問題。毛主席微微一想,對趕來的彭德懷說:在沒有蘇聯空軍支援的情況下,我們也要正常出兵。
毛澤東洞若觀火,他知道斯大林的意思,如果貿然支援中國,擔心誘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彭德懷收到毛主席的命令後,於19日晚上帶著秘書透過鴨綠江大橋。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溫井西北兩水洞,同南朝鮮軍第6師相遇,經過激戰將其殲滅,開了個好頭。
另一邊,斯大林心思縝密,嘴上說蘇聯的飛機不會越過鴨綠江參戰,但蘇軍的裝備工作絲毫沒有放鬆,除了已經部署在東北的第151殲擊機航空師外,還相繼組建了第144、第17、第328航空師,準備支援中國。
長津湖一戰,斯大林對志願軍佩服有加
從武器裝備上看,中國人民志願軍如果面對面應付這一場現代化戰爭困難重重,僅僅從彈藥這一項任務上看,就困難重重,更別說飛機坦克了。據《聶榮臻回憶錄》記述:
1951年第一季度,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所需要的彈藥是14100噸,但是國內的軍工生產能力,只有1500多噸。
所以斯大林基本滿足了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要求。抗美援朝打響後,毛主席曾電令斯大林提供魚雷快艇和裝甲艦和喀秋莎等等,斯大林回電表示同意。
這在《長津湖之水門橋》開篇就有體現,伍千里對張營長說:“你的炮不都是從美國佬那裡搶來的嗎,再去搶。”儘管這句話非常心酸,但是卻體現志願軍炮彈稀缺的現狀。
在三炸水門橋的戰鬥中,美國的空軍對志願軍有極大的威脅,橋樑,是架設於江河上的重要交通設施,是交通要道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反覆進行護橋、炸橋、修橋的戰鬥,就是為了切斷敵人的退路,以及阻斷敵人援軍。
對於志願軍而言,我們修橋,也被美軍轟炸,長津湖戰役就讓斯大林看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堅強意志。
1950年12月初,經過長津湖大戰,陸戰1師5團、7團終於撤回了下碣隅裡,他們用3天時間才走完這22公里,一路慘遭志願軍層層截殺,平均1小時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傷亡。
美軍第10集團軍軍長阿爾蒙德向下碣隅裡的史密斯下達了撤退命令,臨走的時候史密斯也沒有忘記把這個地方炸燬,志願軍看到美軍這種小人做法,痛心疾首,眼看著大批裝備被美軍毀掉,十分心疼。
而他們撤退的道路必經水門橋,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橋樑,橋下是看不見頭的深淵,如果水門橋被炸,美國必然沒有退路,一輛車都開不過去。但這座橋要想炸,只能在上面安放炸藥,十分不易。
20軍於12月1日和4日,兩次炸橋,第一次炸橋,美軍很快就修好了,志願軍又在 4日晚進行了第二次炸橋,這一次不僅把橋炸燬了。把相關的材料也炸燬了,但美軍又進行了第二次修橋,隨後,志願軍進行了第三次炸橋,終於把橋摧毀。
這是美軍的一份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水門橋”對美軍至關重要,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
早在12月4日,史密斯就被警告中國軍隊炸斷了撤退路線上一座關鍵的橋樑。在這裡,長津湖水庫的水透過隧道流入四根被稱為“壓力管(水門)”的巨大管道。這座橋緊貼著幾乎垂直的懸崖,並越過壓力管道。如果該師想把它的坦克、大炮和車輛撤出,那麼必須在那個24 英尺的空隙上架橋。
和志願軍相比,美軍在人數上是捉襟見肘,但美軍可以呼叫空中支援,並對志願軍陣地傾瀉了大量的炮彈,這對志願軍是不小的威脅,甚至還有燃燒彈,被美軍用燃燒彈轟炸過的地方,泥土一天都是熱的。
而空中支援,11月1日,是蘇聯空軍首次在鴨綠江上空投入戰鬥,這天,別洛夫航空師的米格15飛機從瀋陽和鞍山機場各起飛8架,在安東擊落了2架美國F82飛機,高射炮還打下了2架。
在此之前,斯大林表示,空中戰鬥開始後,命令所有蘇聯作戰人員,不許說俄語,只能說中文,而且在飛機上也不標明是蘇聯的飛機,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告訴美軍這是蘇聯的飛機,但是經過長津湖戰役,斯大林的態度已經大有改變。
長津湖戰役後,已經延長了幾百公里的中朝聯軍後方供給遭到嚴重破壞,“兵員、彈藥、糧食”全無補充,志願軍戰士甚至“赤腳在雪裡行走。”在這樣的情況下,1951年2月,聶榮臻向駐華軍事顧問扎哈羅夫提出,讓蘇聯出動兩個空軍師,用來支援三八線以北的交通線。
這件事沒有溝通成功後,彭德懷之間發電給毛主席,毛主席隨後馬上給斯大林發電,並指出:目前朝鮮作戰的困難,仍為敵人火力強大,我方運輸力弱,有30%-40%的物資被炸,敵軍補充充分,而我方沒有空軍掩護。
但有個問題是,如果蘇聯飛機支援,沒有可以使用的機場怎麼辦,這點毛主席也早已經想到,並謹慎地告訴斯大林:最好由蘇聯航空兵擔負起對平壤一帶以北的機場的掩護任務。
這次斯大林沒有唯唯諾諾,他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精神,爽快地答應了,不僅如此,斯大林還主動提出:“如果您願意,我們可以向您提供高射炮掩護機場,並提供高射炮炮彈。”很顯然,如果不是毛主席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所表現出來的超強自信,以及志願軍在前線保家衛國的責任感,斯大林不會如此爽快。
但不可否認,蘇聯空軍在抗美援朝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資料顯示,在整個朝鮮戰爭前,蘇聯空軍透過換防先後派出10個航空師和4個高炮師,參戰的空軍人數達到72000人,航空師共實施戰鬥起飛64300架,飛機滯空時間達49449小時,自身損失飛行員120人。
儘管抗美援朝中蘇聯送來了援助,但戰鬥勝利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艱難困苦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樣恰恰說明,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被全世界所認可。
今天的盛世,如您所願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已經正式成立,但在朝鮮戰場由於沒有制空權,只能艱苦奮戰。制空權,指的就是某一空域所掌握的主動權,在現代戰役中,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對戰役程序和結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抗美援朝前,我們的飛行員只有68人,最後中革軍委宣佈成立多所航空學校,讓蘇聯的教員來擔任老師。當時很多學員的文化程度只有高小文化,充其量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四年級,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在抗美援朝前,培養了第一批飛行員。
1951年1月21日,是志願軍空軍在美軍進行的第一次空戰,但由於技術和熟練的問題,多架美機逃跑。朝鮮戰局不容多等,志願軍空軍只能在戰場上邊練邊打,其艱苦程度顯而易見。
從1月到3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司令部成立,志願軍空軍一直在不斷訓練,最後終於達到了參戰水平,在一年的時間內,志願軍憑藉著自己的空軍基礎,和美軍開始空中多番作戰,用一年的時間,已經訓練有素。
1952年1月,志願軍空軍第三次入朝作戰,美軍已經對志願軍刮目相看,當時一位美國的空軍參謀長驚訝地說:“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其實,中國空軍的成長離不開在抗美援朝中的艱苦鍛鍊,在朝鮮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實現了全面改裝,其中就包括原106個陸軍師中的56個師,以及6個坦克團。一直到1954年初,中國共組建了28個空軍師,5個獨立飛行團,共有飛機3000餘架。
對於中國來說,其中很多裝備都是蘇聯提供的,儘管這些不是最新武器,但對於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取得的成果,是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的。
如今,抗美援朝已經過去了70多年,中國空軍實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空軍戰鬥機都沒有像樣的幾架,但現在,中國已經可以獨立研發和製作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了,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
到20世紀末,空軍發展成為以航空兵為主體,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武器裝備由繳獲、外購、仿製,發展到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為主;官兵的軍政素質不斷提高,知識結構和專業化程度發生深刻變化;現代化建設和部隊戰鬥力水平進入新階段。
多少年的和平陽光照耀著我們,每當我們聽到那些老兵的英勇故事便會淚流滿面,當然,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英勇的先烈,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