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叨叨雜談
來源;魂說歷史
只為交流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不錯,我就是範漢傑,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你們槍斃我吧!”
這是範漢傑在1948年10月,於錦州被活捉後,對面前的解放軍戰士說的一句話。這一年,他52歲。
曾幾何時,這位東北“剿總”副司令是何等“風光”。黃埔一期出身,再加上與蔣介石相識極早,都讓他在國軍內部有著極高的地位。
但當城破被俘時,他能想到的出路也就只有一個“死”字了,畢竟他做錯了太多事。當然,他沒有死成。解放軍,不會讓他死。
歲月匆匆。
沒死成範漢傑,最終被輾轉送進了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並於1960年被特赦。隨後,他對身邊的人說了一句:“這是我最難忘的一天”。這一年,他64歲。
從“槍斃我吧”,到難忘被特赦,12年的時間,這名國軍陸軍中將的改變不可謂不大。以致,不少人會問:
範漢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1948年被俘後,他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被特赦後,他的命運又將如何?
本期,魂說要跟大家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曾走錯路,但最終回到人民中間的黃埔名將。
一:這麼優秀的黃埔名將,怎麼就甘心與反動派為伍?
都知道黃埔一期將星雲集,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更是名氣在外。範漢傑在一期的威望,雖不如以上幾人,卻也是頗有特點的。
概括起來,範漢傑有3個與眾不同之處:
其一,他年紀比較大。
入黃埔時,範漢傑已經是28歲了,這個年紀在所有學員裡肯定算是比較大的。畢竟那時候,陳賡才21歲,杜聿明也是21歲。
其二,他是帶著較高軍銜入校的,這一點非常特別。
範漢傑是廣東大埔人,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曾在當地做過小學校長。因此,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後進了廣州理工學堂及廣東測繪學校。這在當時來說,算得上是“高階技術人才”。
畢業後,範漢傑如願進了粵軍,開始了軍旅生涯。粵軍的鄧仲元將軍,很快就發現了他的才華,一步步把他提了上來。
因此,到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時,範漢傑已是粵軍第6路軍的司令。一個司令,跑去黃埔軍校當學員,身邊很多人都覺得:這範漢傑大概是“瘋了”吧!
範漢傑的第3個與眾不同之處是:入黃埔後,他是既當學員又當教員。
因為帶著軍銜入學,早前又真的上過戰場,因此入了黃埔後,他受到了“重用”。當時,因為學校經費緊張、老師又嚴重欠缺,便有人提議:讓學過測量學的範漢傑教大家地形學。
對於這份工作,範漢傑欣然接受。一時間:粵軍司令在黃埔邊學邊教的事,成為了美談。也正因為這件事,後來周總理才一直記得範漢傑。
不過,對於非得入黃埔的原因,晚年的範漢傑倒是不太提及。倒是其好友,後來同樣是國軍陸軍中將的愛國將軍李以劻先生,曾在回憶文章裡,這樣寫道:
由於他的軍隊久欠軍餉,軍紀廢弛,統率難度較大……範毅然辭掉司令,考入黃埔,決心從頭幹起。
由李以劻將軍的回憶來看,年輕時的範漢傑確實是有一腔熱血的。
黃埔軍校畢業後,範漢傑早前的司令身份也就不存在了。他必須跟一期所有人一樣,從排長開始幹起。
此後,他參加第一、二次東征,並在北伐過程中屢建奇功。到了1927年,範漢傑成為了黃埔一期生中,最早當上師長的人。多年後,黃埔學員們在同學會上,一提到那段時期的範漢傑,仍會豎起大拇指。
但這樣一個有理想的廣東青年,為何卻偏偏選擇跟蔣介石反動派為伍呢?
說起來,他和蔣介石的相識是一個偶然。1918年,入黃埔軍校前的範漢傑在粵軍總部,擔任一個尉級副官。而當時的蔣介石,也在總部任職,擔任的是上校參謀。
彼時的蔣介石,因為是從日本士官學校肄業的,經常被總部的粵軍將士們瞧不起。而範漢傑因為出身書香,對人一向比較謙和,這讓老蔣頗為受用。一來二去,兩人在總部便成了好友。
因此,兩人應該算是相識於微時,自然是有一定的感情。於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範漢傑走上了與反動派為伍的道路。從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被活捉
說起來,範漢傑在抗日戰場上,也確實是條漢子。但當他與人民子弟兵為敵時,其下場則早已註定了。
1948年10月9日,林彪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慮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打錦州。當時,毛主席聽到這個訊息後,高興地給林彪回電: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好。
早前,所有人對攻下錦州的時間預計都是:一個多星期。畢竟,當時從兩軍裝備上來看,我東野跟範漢傑的1個兵團、4個師比起來,並不佔明顯優勢。
對於這一仗,蔣介石顯然也是頗為關注的。為此,他甚至還曾親自到瀋陽督戰,並要求衛立煌等人一定要配合範漢傑。
期間,蔣介石還派了一架飛機,給範漢傑空投了封信,問他:要不要先撤到錦西,以方便突圍。
可嘆盲目自信的範漢傑,最終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瞭解放軍的實力。就在信誓旦旦答應蔣介石“我能堅守錦州”後不久,他就發現自己已陷入了絕境。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擊戰打響。在這場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最慘烈的阻擊戰中,我方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奇蹟。
10月14日,對錦州的總攻開始。我東野將士們僅用31個小時,就攻克了錦州。而當大夥兒衝進錦州城時,卻發現:範漢傑不見了。
很顯然,他逃了。關於活捉範漢傑的過程,也可謂是相當有戲劇性。
10月16日,就在我軍取得錦州戰役大勝一天後,在當地的一條小道上,出現了4個衣著很怪的過路人。
為首的是一箇中年男子。身穿一件破棉衣,頭戴一頂黑色的氈帽,帽子壓得很低,幾乎把大半個臉給遮住了。
在他旁邊是一個身材偏胖,穿得同樣很破的婦人。粗看起來,她很像農家普通婦女,但細細觀察後就會發現:她的食指上有金戒指,還有兩個指頭是蠟黃的,一看就是老煙槍了。
跟在二人後面的是一對年輕人。他們顯然沒有來得及喬裝,都穿著西裝和球鞋,就連頭髮也梳得油光發亮。
如果為首的中年男子真的只是個普通人,為何穿得更好的那對年輕人,會對他言聽計從。這樣的異常,很快吸引了在當地執勤的解放軍戰士的注意。他們被抓了起來,嚴加盤問。
當我軍戰士們問他們是什麼人時,4人中唯一的女性出來說話了,她指著為首的男子說:“他是俺當家的,領著俺們在瀋陽做鐘錶生意。這不瀋陽要打仗了,我們逃難逃到這,準備回老家呢!”
但是當我軍戰士讓他們把證件拿出來時,他們卻又遲遲拿不出來。這一切,都讓人不免生疑。最後,一位幹事想出妙計:將4人單獨提審。
就這樣,在4人完全不能通氣的情況下,兩名穿西裝的年輕人終於開口了:他是東北“剿總”副司令範漢傑,我們都是他的副官,那個女的是他老婆。
至此,範漢傑想賴都賴不掉了。在鐵證面前,他不得不說出了本文開頭的那句:你們槍斃我吧!
三:林彪的一個提問及功德林生活
被俘後,我軍本著人道主義原則,釋放了範漢傑的老婆。但他這個雙手沾滿人民子弟兵鮮血的人,則顯然逃不脫人民的制裁。
不久,他跟我東野司令員林彪在牤牛屯指揮所,有過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見面。這次見面,不少影視劇裡都曾演到過。
牤牛屯指揮所距離錦州市區以北僅 20公里,是一個不足百戶的小村子。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就是在這裡指揮千軍萬馬的。
初入指揮所,範漢傑便不由地驚歎了一句:“真沒想到,你們竟然就在這樣的房子裡指揮打仗”。是的,那間農家院子裡僅有5間平房,林彪就住在其中一間裡。
早前,範漢傑已經判斷出:指揮所應該就在錦州附近。他也曾派出過飛機、地面偵察兵,對錦州附近方圓幾十裡地,進行過地毯式搜尋。結果,卻是一無所獲。為此,他曾大罵部下:“難道他們能入了地了不成!”
此次進了指揮所,範漢傑內心的無奈可想而知。隨後,他和林彪各自提了一個問題。兩個問題,都是很耐人尋味的。
範漢傑問的是:打錦州是誰的主意。他表示:
打錦這一招,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這個決心。錦州好比是一根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扁擔斷了……
不得不說,範漢傑雖為敗軍之將,但看軍事問題倒也算透徹。毫無疑問,拍板打錦州的是高瞻遠矚的毛主席。在林彪下不了決心時,也是毛主席一封封電報跟他闡明利害,他才最終願意走這步棋。
而林彪對範漢傑的提問則是:“23年前的一個秋夜,範將軍可曾記得?”這一問,把範漢傑問得非常羞愧,他連說了兩句:慚愧、慚愧。
這一問,又是怎麼回事呢?此事,得從黃埔軍校開始說起。
範漢傑是1924年入的黃埔一期,而林彪則是黃埔第四期。雖然一期畢業較早,兩人也並未在一起學習過,但不管怎麼說林彪也算是範漢傑的學弟。
而早在1925年,我黨就非常看重範漢傑這個人才,曾一度讓林彪去“招攬”他為我方所用。遺憾的是,當時範漢傑並沒有聽林彪的。
此次再見面,林彪是我東野司令,而範漢傑則成了敗軍之將。林彪於是對他說了一句:“那時我們的廟太小了,你這尊菩薩當然瞧不上眼嘍!”
和林彪談完後,範漢傑開始了自己12年的改造生涯。新中國成立後,他被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在功德林,範漢傑見到了很多老朋友: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一個個都在。雖然失去了自由,但在這裡範漢傑是受到尊重的。
而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之所以對他極為客氣,是因為除了敵軍將領這個身份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抗日名將。
1932年“一·二八”事變,範漢傑不顧自己有病在身,前往抗日前線,帶領駐軍與日本人激戰一週。這一年,他36歲。
1937年全面抗戰後,他負責培訓中央軍,先後培訓中高階軍官500多人,為抗日戰場輸入了不少力量。這一年,他41歲。
1939年後,任27軍軍長的範漢傑,在敵戰區打出了赫赫威名,當時朱德還特意送去一面錦旗,上寫“太行屏障”4個大字。這一年,他43歲。
1941年,範漢傑率部在中條山一帶,被日軍包圍仍寧死不降,血戰到底,人送外號“大膽將軍”。這一年,他45歲。
像這樣曾為抗日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祖國和人民當然願意給他新生的機會。而範漢傑,當然也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入功德林後,他做了一個不小的決定:剪掉早前留著的長鬍子。他對旁人說:這意味著新生的開始。
從那天開始,他養成了兩個習慣:其一,看書,看唯物主義辯證類書籍;其二,寫日記,把自己看書後所思所想都記下來。
1959年12月,第一批特赦名單下來。和範漢傑關在一起的很多老熟人,都在名單中,比如:杜聿明、鄭庭笈、盧浚泉、王耀武、宋希濂等。
當時,範漢傑非常不理解:這些人都在,為何偏偏沒有我?
要知道,名單中的盧浚泉也是1948年10月在錦州戰役時被俘虜的,在職務和經歷上和範漢傑也差不多。那為何獨獨首次特赦不放範漢傑呢?
箇中原因,後來範漢傑才弄清楚。原來,1933年愛國將領蔡廷鍇和蔣光鼐,帶領19路軍發動“福建事變”時,出現了洩密的情況。
事變失敗後,兩位將軍一直認為:這件事與時任19路軍參謀長的範漢傑脫不了干係,肯定是他透露給戴笠的。
擬定首批特赦將領名單時,需要徵集一下進步人士的意見,兩位將軍堅決不同意釋放範漢傑。關於洩密這件事,範漢傑一直是否認的。不過,戴笠已死,一切皆不好判斷。
讓範漢傑欣喜的是,1960年,因為在功德林表現良好,他還是被特赦了。為了與蔡廷鍇、蔣光鼐和解,他還曾專門登門拜訪。
最終,他們一笑泯恩仇!面對眼前這個真誠的範漢傑,兩位將軍真誠地表示: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今後咱們一起報效祖國。
此後,範漢傑被安排到了中央文史館工作。在那裡,他每個月拿100元的工資。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上世紀60年代初顯然是極高的。對這一切,範漢傑頗為感激,他夜以繼日地把自己的經歷都撰寫下來,好的、壞的,都如實記錄。
而更讓他至死難忘的是:1962年2月,周總理的接見。
當天,獲得接見的還有李仙洲等人,陪著周總理前來的則有陳毅、張治中等人。再次見到周恩來,範漢傑和李仙洲都以學生自稱,連說自己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國家。
而周總理當年在黃浦軍校當政治部主任時,對他們二人的印象也極為深刻。他對二人的回答是:“是老師沒有教好你們,是老師的過錯!”
就是這樣一句話,讓在場的黃埔學員無不動容。是啊!歲月變遷,周恩來還是那個願意真誠待他們的老師。
尾聲:
1976年1月份,範漢傑病重。當時,同志們把他送到條件極好的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治療。遺憾的是,他還是在16日這一天病逝,終年80歲。
此後,一場隆重的追悼大會在北京舉行。追悼大會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主持,參會的各級幹部達到了100多人。同時,中央還做出決定:將他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不過,範漢傑在中國臺灣及美國的妻兒們,並未前來出席葬禮。一直,關於範漢傑後人的資料都比較少,而他自己生前也僅提到:我有妻妾一雙,兒女一班。
可惜,兒女們在範將軍入院治療後,都沒能陪在他身邊。倒是我黨的同志們,以及晚年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在他最後的歲月裡給了他莫大的慰藉。
從“你們槍斃我吧”到獲得新生,一代抗日名將範漢傑,雖跟錯過人,也做下過很多錯事,但最終他回到了人民中間,這是令人欣慰的。
能葬在八寶山,就是祖國和人民對他最大的認可。正如其好友李以劻所言:“如果範將軍在九泉之下有靈,他當笑而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