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了五常外,全球還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以及朝鮮這四個國家有核武器。但不少人認為,除了這9個擁核國家,世界上還有兩個準擁核國家,那就是伊朗和日本。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日本有足夠的核原料,如果放開對日本的限制,日本三個月就可以成為核大國。
核原料的壁壘
這些人持這種想法的原因是日本有較為完善的核技術,且日本的工業原料也不缺。但是真正對原子彈製造過程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會吐槽:你以為原子彈是玩具麼?民用核技術和軍用核技術之間有非常大的壁壘,這二者就好像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兒童和拳王泰森。兒童要想成為拳王泰森,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海量的資源。
民用級核原料,需要丰度在3%到5%的濃縮鈾。如果忽略安全性,2%丰度的濃縮鈾也能用。但是武器級的核原料,需要丰度在90%以上的濃縮鈾。所謂的丰度,指組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在該物質中的比例。也就是說,民用級的濃縮鈾中有95%以上的微觀粒子都是“雜質”。要想讓民用級濃縮鈾成為武器級濃縮鈾,需要將這些“雜質”剔除出去。
人類目前還沒有在微觀層面作業的好辦法,所以要想提升濃縮鈾的丰度,唯一的辦法是用離心機不斷得“甩”濃縮鈾,靠離心力將濃縮鈾中那些“雜質”脫離出去。這個過程相當漫長,是以年來計算的。而且這種辦法的效率極低,要想湊齊足夠造一枚原子彈的武器級濃縮鈾,需要一個規模巨大的工廠持續數年的不斷運轉。
所以就算放開對日本的限制,日本要造出原子彈也至少需要數年的時間。而且這還只是解決了核原料的問題,在有了最簡易的核裝置後還需要解決兩個難題才能成為核大國。第一是核試驗資料,第二是核投送手段。
核試驗資料
在《核不擴散條約》簽訂後,以五常為首的國家不允許任何國家再進行核武器試驗,包括它們自己。當然五常這麼做單純只是因為它們已經有了充足的核試驗資料,它們只需要在計算機中模擬核爆就能研製更先進的核武器。
五常不允許所有人再進行核武器試驗,不僅讓其它四個擁核國家沒法更進一步,還卡死了其它未擁核國家的試爆環節。就算日本成功造出了原子彈,沒有經過試爆和大量的核試驗,它們將對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各種物理效應等領域一無所知,甚至對於這顆原子彈能不能炸都不能保證。
核武器投送
如果日本拼著五常的敵視進行大量核試驗,那麼攔在它面前的還有第二個難關,那就是核武器的投送手段。有了核武器,還要能丟到敵人臉上去才算是一個核大國。目前主流的核武器投送手段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以及核潛艇,而這些技術日本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