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旅行文學,認為這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完美結合,同時也彌補一些因為錢、選擇困難症、怕麻煩、疫情等等主客觀因素帶來的困於當下的遺憾。
近兩年我讀過最好的旅行文學,一定是劉子超和胡成的,劉子超的一本是《午夜降臨前抵達》去中歐。一本是《失落的衛星》去中亞。胡成的一本《我已與一萬億株白樺相逢》是西伯利亞鐵路沿線之旅。書中,他們的旅行方式,是我最認可與嚮往的。
我第一次出國是在2019年,報了一個西歐的7天6夜團開啟蜜月旅行。整個過程中印象比較深的有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是在奧地利。當天我們之前的酒店預訂出現了問題,所以臨時換了一家旅館,然而這一換真的是塞翁之馬,因為這家旅館位於阿爾卑斯山之下,在去的過程中大巴車走的是山間公路,遠處的雪峰,路兩邊的松林,松林中的小溪與散落的木屋,以及旅館旁邊的雪水湖,景色就跟電腦桌布如出一轍。
第二件事是小住一夜之後,我們去到了奧地利歷史最久遠的小鎮,哈爾施塔特。依山,臨湖,木頭與石頭混建的房屋沿山勢鱗次櫛比,顏色清新靚麗,我們去的時候是早上8點左右,導遊特別叮囑要輕聲,因為小鎮的居民還沒有起床。我們就這樣在小鎮中上上下下,走在居民的門前與窗下。也是受到旅遊業的影響,小鎮裡有幾家專門販賣紀念品的商店和一看就知道本地人不會來的飲品店,只是時間太早,還都關著門。在小鎮的高處是一座教堂,那裡的平臺有更好地視角,於是我一直沿石階向上爬著,小鎮十分安靜,能聽到山泉順山勢淌下的聲音,在小鎮的最低處有一處泉井,可以隨意接喝。當我到達之前目力所及的高度時,我發現我和教堂之間隔著一個院子,院外有低矮地,未鎖地木柵門,輕輕推開,本想邁步,但我怔住了,原來這個小院是墓地,不同於我們的陵園,這裡的十餘個“臥室”每一個都不一樣,小盆綠植、花環、十字架,就這樣隨意而溫馨的擺在那,我能感覺到自己走的很輕很慢,出於敬畏,也生怕打擾到這些小鎮的主人。臨走時,小鎮上來了許多中國團,那時的紀念品商店也開始了營業,我在一位老人的店裡買了一套手刻的貓頭鷹木雕,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現在想想這也是當時我最喜歡的紀念品。那位老人面對不斷進出的中國遊客,只是慢慢地打掃著衛生,不注視,不交談,反正每件商品上都有價籤,這也省去了他聽中國遊客砍價的煩惱。
我向往旅行,但不得不承認,報團、導遊、大巴、安排好的一切,這是旅遊。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儘量避開“旅遊”,比如不抱怨因為酒店預定出現問題而多花費在路上的兩個小時,比如不在乎這是宣傳中的歐洲第一小鎮而在所謂的最佳拍照點排隊,比如不買導遊推薦的最有意義的當地紀念品。而是學著劉子超與胡成的樣子,真誠、大膽、細心的交流與觀察,做包括歷史、宗教、風俗、地理的功課,在城市的街道中步行,在城中的廣場上閒坐,在小餐館中嘗試當地的菜色,雖然交流是嘣單詞與比劃,雖然步行與閒坐要注意集合的時間,雖然因為看不懂選單而點了一大份生牛肉塔塔。
旅行是感受與融入當地,而旅遊是打卡與拍照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