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房地產市場可謂是“風雲突變”,各項調控政策層出不窮,讓本來火爆的房產市場遇冷,而還有一類房產這幾年更是經歷了過山車,那就是“商用房”,當年異常火爆的商用房到底經歷了什麼?曾經炙手可熱的“香餑餑”為何無人問津?今天咱們將徹底揭開其背後的故事!
在過去的很多年,如果能投資一套商鋪,即使自己不經營,每年的租金都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如果地段好的話,更是相當於種了一棵“搖錢樹”,每年的租金讓一家人衣食無憂是沒有一點問題的,因此坊間傳言的“一鋪養三代”其實並不誇張。
基於上述原因,想當年任何一處商業地產推出,即使價格比普通住宅高出好幾倍,但是也絲毫不影響人們的投資熱情,按照推算,一間商鋪即使加上貸款的成本,7-10年即可完全收回成本,這樣的利益驅使下,但凡有點實力的,投資一間商鋪那是再合算不過的事了。
但是打破這種多年來形成的格局的,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馬雲”,馬雲的商業帝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一度讓馬雲成為最會賺錢的人,也徹底改變了我國的商業模式,也改變了國人流行千年的購物習慣。
消費習慣的改變也終結了商鋪的好日子,讓線下商業模式徹底崩塌,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現在除了較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外,其他地方的商鋪,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一間底店能持續經營已經是很不錯的事了,至於能像之前那樣盈利更是不敢奢求了。
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對線下商鋪的衝擊更是兇猛,之前沒有線上購物習慣的人,也被迫轉戰線上,而外賣的崛起,同城配送的快速發展,社群團購的強勢來襲,更是加具了線下商鋪的“大蕭條”。
現在的一大現象就是,許多臨街商鋪大門緊閉,幾乎每一家門上都貼著“出租、轉讓”等字眼,即使開門的店面,也是幾經易主,一年內會更換好多回,足以說明現在實體店的生意是有多麼的艱難。
除了我們老百姓直觀的感受之外,我們再看看專業的機構對這一現象是如何應對的,要說起專業,銀行在這方面一定是“當一不二”,銀行為了保證自己的貸款資金安全,會有專門的部門對國家政策及市場走向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判,所以說銀行對於市場前景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銀行的政策實施一定是先於市場反應,下面我們先看看銀行的政策是什麼?
早在前幾年,很多銀行就開始了對商業用房貸款規模的控制,比如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貸款利率等,而對於很多位置欠佳、開發商規模較小的專案,早已實行了不予准入的政策,而這幾年更是幾乎暫停了所有商業用房的貸款審批,足以說明銀行對於未來商業用房的前景是非常不看好的,順著這個思路,大家可以大膽的分析一下,現在銀行對普通住房信貸政策方面的變化,大家會預感到將來的變化趨勢嗎?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機構就是地產公司,地產公司透過房產的銷售及市場的反饋等方面,同樣會對自己今後的發展佈局做出不同的改變,尤其是大型地產公司,他們的視覺是非常敏銳的,大家從這幾年開發的新樓盤就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樓盤對於商業用房的配比會越來越低,有的甚至會開發純商業的住宅,這要放在前幾年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恆大投資產品兌付方案中,也可以從側面印證商用房的遇冷狀況,這份兌付方案中,其中實物資產兌付部分,普通住宅可享受基礎9折的優惠後,再額外給予8折優惠;公寓及寫字樓享受基礎9折優惠後,再額外給予6折優惠;而商鋪和車位則可以享受基礎8折優惠後,再額外給予6折優惠。
這份方案中,商鋪的折扣力度是最大的,不難看出大家對於商鋪的興趣度是最低的,也可以看出地產公司對於商鋪的銷售難度是最大的。
從上面多方面的因素分析來看,隨著實體經濟的下滑,商業地產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而存量的商業用房,即使比較成熟的繁華地段,也存在出租難、租金連續降低、甚至無人可租的局面,要想轉手變現,更是難上加難,曾經的“香餑餑”徹底變成了燙手的山芋,許多投資商鋪的人已經開始面臨著租又租不出去、賣又賣不掉,還要按期償還銀行貸款的尷尬局面。
所以在住房市場“前途未卜”的今天,商業用房的寒冬已經提前來臨,那些想投資商用房,想著“一鋪養三代”的人們,還是趕緊醒醒吧,那樣的日子真的已經過去了。
那麼大家可以說說你家樓下的商鋪,這幾年不斷轉租、倒閉的有多少呢?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小銀哥說金融”是一檔面向普通百姓,分享金融知識的科普類節目,請大家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的金融知識。
大家如果對投資理財感興趣的話,歡迎訂購我的專欄《小白財商培養計劃》,相信透過本系列影片的系統學習,大家一定會對傳統的金融知識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最關鍵的是讓大家對於理財習慣有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