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不跟別人討論有關反常的、勇力的、悖亂的、神異的事情。
“語”跟“言”不一樣,講“言”的話是主動發表言論,講“語”的話就是相互討論,比如《論語》的“語”就是指討論的材料,那麼孔子不跟別人討論這些問題,並不代表這些現象不存在。
自古以來,每一個社會都有怪、力、亂、神這些複雜的事情,古人也很有趣,有人就編一本書,書名叫《子不語》,裡面專談怪、力、亂、神,你看的時候就會說:哎呀,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那麼孔子為什麼不去討論這些事情呢?因為這些事情就好像今天的新聞一樣,我們都知道寫新聞的原則:狗咬人不算新聞,因為狗本來就會咬人,人咬狗才是新聞,人怎麼會去咬狗呢?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但是,新聞如果放大這些問題的話,人心惶惶,大家都覺得怎麼搞的,現在這個世界變得這麼複雜了,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那我們自己過平常、正常的生活,反而覺得:我是不是算少數?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其實這都是新聞造成的效果,所以孔子在古代不跟別人討論這些現象,有他的道理。
什麼叫“怪”呢?“怪”就是反常的,譬如明明是夏天,卻下起了雪,古人一般就認為有冤屈。還有《左轉》裡也有一段記載:六鷁退飛過宋都,風也。意思是:六隻鳥退著飛過宋朝的都城。
鳥一般都是往前飛,這裡怎麼會退著飛呢?很簡單,因為風太大了麼,風速大於鳥速,所以鳥往前飛,看起來像倒退一樣。這類事情談多的話,很多不明白原理的人還以為大概要出什麼怪事了。
什麼叫“力”呢?力就是力量,在當時春秋時代,有春秋五霸,這個“霸”就是霸主,他就是武力比別人強,就稱為霸主。但是夏商周三代稱為“王”,所以古代人有個觀念,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如果我用品德讓別人佩服那我就稱為王,那麼我用武力讓別人聽話我就稱霸。
孔子不談武力,因為談多了有的人就認為不用培養品德了,就靠武力稱霸算了,當然基本的保護自己的武力還是要有的,但是重點在於培養自己的德行,因為只有德行才能征服人心。
什麼是“亂”呢?古代講亂的時候,一般講亂臣賊子做的造反的事情,悖亂的事情。我們今天每聽到哪個地方有混亂的情況,大家都會覺得神經緊張,也會好奇,結果會如何,這是一般人的常態。當我們自己平安,看到別人有危險,就會覺得自己比較幸福,國家能夠安定,是莫大的幸福,我們要知足、感恩。
什麼是“神”呢?孔子多次談到鬼神,比如: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不是你該去祭的祖先,你去祭的話,叫諂媚。所以在這個地方的“神”就要把它理解成——靈異事件,譬如:算命、迷信這些事,一般人對於算命這種事都會好奇,只要聽說什麼人算命很準,就跑過去打聽了。
孔子不去討論這些事情,並不是說這些東西沒有,而是這種事情你討論多了以後,正常的生活就受到干擾。如果你算的好還好說,算的不好是不是鬱鬱寡歡了,心裡老記掛著那件事。
我們的正常生活是什麼?孝敬父母,教養兒女,在社會上好好發展,這才是正常的狀況,你一講怪力亂神的話,那就不正常了,並且那也是少數事件,你看整個歷史,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狀況。
但是寫歷史的人,如果只寫正常的話,就好像流水賬,沒什麼好寫,他還是要寫一些重要的事件,所以我們看歷史書,總覺得歷史上有好多事情發生,但你不要忘記,它只是在很長的時間裡,發生的那幾件事,你把時間還原後就會發現,平常其實也沒什麼事。
如果你看某些名人傳記,他活了八十歲,感覺他這一生做了好多事情。其實只有那幾件嘛,八十年你整個攤開來一看,說不定他只做了五件轟轟烈烈的事,平均十幾年有一件,這不算多。
如果我們只是看到他的那幾件事,就以為哎呀,不得了,發生了這麼多,再看自己平常的生活,會覺得好像平常沒什麼事,就覺得比不上別人,而忘記了,閒來無事是最幸福的事。
西方有一句話: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等到有新聞發生了,一定是出事了,有問題了。所以孔子為什麼不談論這些呢?他當然知道有這些事,他相當的博學,但是他不願意討論,他知道這會干擾正常的生活,我們從這裡面,也可以學習平常生活的道理。
我們也知道平安就是福,平常過日子,千萬不要想最近好無聊,沒什麼好無聊的,每天平平靜靜過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