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提到死亡大家是既害怕又逃避不了事實,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想長生不老,這不乏從達官貴族到平民百姓。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傳統的殯葬制度在不斷進行著更深層次的改革,這背後的深意就在於最大化的節約土地資源,為農民讓出更多的耕地面積,緩解人口資源增長背後的耕地資源不足問題。
農村殯葬改革,現有的農村土墳如何安置?
我國土葬形式的殯葬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特別是農村地區年紀大的老人死後被看作是一種“喜事”,對自己而言是一種解脫,對子女來說也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上的解脫,總之人死後都要歸於塵土,所以入土為安的思想早已在人們心中紮根,做好後事安排也是後人對先人的尊重,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現有的土墳如何處置是一個擺在現實面前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要因地制宜需要做出不同的處理方式:
第一種方式:可以集體遷墳
這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方法,因為在我們村有幾乎人家旁邊就是墳墓,而且墳墓是外姓的,以前逢年過節都會有人來燒香,而隨著禁燒令的出臺,這些祖墳也就無人問津了,像這樣的墳墓筆者認為可以統一把墳墓遷走;還有些是子孫後代每年都會祭祀的墳墓,這樣可以同其後代商量把祖墳遷走,同時給一定的資金補助。
在我們皖南山區很多墳墓都是在一個山頭上,隨著鄉村振興的落實很可能都會把整個山頭的墳墓遷到規劃好的一個區域然後施行統一管理
第二種方式:對年代久遠的土墳或者佔用耕地土墳推平處理
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我家後面一戶人家在建房子的時候,大年發現有很多石灰,於是就有老人說這是不知哪個年代的墳墓,隨即就停止擴建了,還有些墳墓土堆在耕地中央,對村民來說嚴重佔用耕地面積,這樣的墳墓可以推平復墾,這看上去有點沒有任何道義可言,可是隨著年代久遠,一些子孫後代也不知道多少代了,可能連祖輩墳墓葬在哪個位置也是模稜兩可,有的是在自家門口畫一個圈,然後留一個口,嘴裡默唸:誰誰誰來收錢咯!只要有代表性的去祭祀。
第三種:規劃一個祠堂放牌位
我認為現在的火葬並不環保,也不人性化,同時火葬場空氣汙染根大,建議土葬深埋,不留墳壘。記住方位座標。供後人祭奠。農村,社群建祠堂立家譜,立家族史。每個逝者入祠堂立牌位(把座標寫在牌位上,實現科學安葬)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對於農村地區來說應該因地制宜的推進殯葬改革,其中推行公墓是比較合理的做法,首先就是死人與活人爭地,導致墓地越圈越大,耕種面積逐年減少,長此發展活人將無地生活;接著就是攀比甚行,基碑越豎越高,影響農作物的光照,有的借債建墓,一副墓碑像一棟房子少至幾幹,多則上萬元。你們村殯葬改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