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農村的未來在哪裡?是搬走,還是留下來?真是一個難解是題呀!這是我晚上偶然看電視劇《山海情》中關於馬得福回到湧泉村開展整村搬遷的故事,的確深有感觸。
我的家鄉也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如電視劇中湧泉村一樣,是民國十七年為了逃荒,老先人帶著一家老小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一路來的。據我的爺爺告訴我們,當時來到這兒,只有趙姓一家人,我們張家人來了,便給趙家當長工,慢慢的發展壯大起來了。現在村子仍然是張、趙兩姓、13戶人。但由於生產生活條件差,長期靠天吃飯,家家日子過得恓惶。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調整,市場流通,村裡年輕人相繼出去打工了,也有人考學出去上大學了,畢業留在城市上班生活了。由於打工及上學,讓村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改變,一是學會了做生意賺錢,二是越來越重視教育了,家裡條件好一點的,都把小孩子送到鎮上或縣城上學了,由於生源銳減,村小學被撤銷了。特別是2018年實行精準扶貧以來,村子裡13戶,已有8戶扶貧搬遷到縣郊區了。
今年九月,利用年假,我回到了故鄉的村子裡,看到原來屋舍整齊、熱鬧的村子,一下子冷清許多,貧困戶享受國家幫扶政策,巳全部搬遷走了,房子已拆遷了,莊基地復墾種地了。留下來的村戶,只剩下上了年紀的老人,只種了村子周邊的農地,而且只種玉米,遠處的坡耕地全部退耕了,梯田統一流轉了,被承包種了烤煙,沒有外出打工的便一邊種自己的地,一邊幫助種植烤煙賺錢,不用出村也能掙錢。
就我家來說,雖然沒有搬遷,但由於侄子侄女上學在外面就業結婚了,大哥外出打工了,老母親進城幫助看重孫了,家裡僅有大嫂種了一畝多玉米,堅守著。我回到村子,僅停留了一下午,看著鬱鬱蔥蔥的山巒,看著一半以上的莊基復墾的村子,一種無言的寂寥湧上心頭……
是啊,不出幾年,我也不會經常回來了,這個村子將逐漸消失,只會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