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成紀實
編輯 | 清成紀實
1991年一張名為《我要讀書》的照片在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上引起了廣泛傳播,甚至一度登上了小學課本。
照片是對一個正在上課的一年級小女孩的面部特寫。
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中對於知識的渴望彷彿能夠透過鏡頭直擊觀者的內心。
照片中的小女孩名叫蘇明娟,她也因為這張照片被大眾親切地稱為“大眼睛女孩”。
三十載歲月悠悠如白駒過隙,曾經的“大眼睛女孩”早已長大成人。
她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曾經如水的眼眸是否依舊清澈呢?
01 “大眼睛”照片的緣起
照片的拍攝者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他也是用相機記錄希望工程的第一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儘管我國經濟在發展的快車道上飛速前進。
但是居民接受基礎教育的狀況仍不容樂觀,我國的文盲數量佔到世界總數的四分之一。
為改變這一困境,1986年我國開始推行九年義務教育。
然而在偏遠和貧困的落後地區,上學依然是很多適齡兒童難以企及的夢想。
為讓更多的孩子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1989年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基金救助會發起的“希望工程”應運而生。
“依靠讀書改變命運”也成為一大批接受救助的孩子始終堅守的信念。
也正是1989年,解海龍在一次深入廣西貧困地區的採風中,被當地兒童簡陋的學習環境深深震撼。
因此走上了記錄中國落後地區基礎教育狀況之路。
1991年,解海龍來到了安徽省金寨縣,並在這裡遇到了正在趕往學校的蘇明娟。
透過交談得知,眼前的這個小人兒正是接受“希望工程”救助的一員。
她每天要揹著沉重的書包,在崎嶇的山路上往返學校與家裡近12公里。
感慨於小女孩求學路的艱辛,解海龍跟隨她來到學校。
一進校門,解海龍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由老舊祠堂改造而成的教室沒有窗戶、沒有電燈更沒有取暖設施。
時值初春,春寒料峭,孩子們正在用凍得通紅的小手拿著鉛筆顫顫巍巍地認真寫字。
這時,蘇明娟突然抬起了頭,昏暗的教室中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閃閃發亮,解海龍迅速捕捉到了這個鏡頭。
這張照片一經刊登便憑藉著蘇明娟質樸純真的眼神打動了無數人。
在短短八個月後便為“希望工程”募集了近1億元。
蘇明娟也因此成為了希望工程的宣傳大使。
02 蘇明娟的幸與不幸
蘇明娟的家鄉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的大別山腹地。
20世紀90年代這裡由於交通閉塞,貧困人口竟然佔到總人口數的99%,可以說是家家貧困。
1983年,在金寨縣張灣村的一個普通家庭裡,蘇明娟出生了。
蘇家和村裡的其他人家一樣都以務農為生。
但是有限的耕地面積全年只能為這個家庭提供三個月的口糧。
為了餬口,蘇父蘇母不得不起早貪黑養蠶、捕魚、種板栗、挖野菜。
而每學期繳納100多元的學費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說,都是一場難以克服的困難。
但艱苦的生活更加堅定了蘇家父母送女兒讀書的決心,他們堅信只有依靠知識才能走出大山。
蘇明娟出生在一個貧困山區,但幸運的是她有一對支援她求學的父母。
更幸運的是她遇到了解海龍,並憑藉著《我要讀書》的照片成了舉國上下家喻戶曉的名人。
最幸運的是中華大地上從來不乏彼此互助的善意。
照片刊發後,全國各地的匯款單便紛沓而至。
圓“大眼睛”女孩的讀書夢成為了各地愛心人士的一致要求。
看著琳琅滿目的物品和厚厚的匯款單,蘇明娟父母明白這沉甸甸的愛心不僅僅是對他們一家的救助,更是對“希望工程”的支援。
善良的蘇家父母主動與當地“希望工程”溝通,將受贈的財物交由“希望工程”統一支配。
儘管經濟拮据,蘇明娟母親還是會在逢年過節時,為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們寄去親手製作的布鞋與臘肉等小物品。
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知恩圖報。
這也為以後蘇明娟身體力行幫助更多讀不起書的孩子們打下了鋪墊。
而對於蘇明娟來說,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書讀了。
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蘇明娟順利地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
並在2003年如願考入了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
03 “名人”的光環與煩惱
進入大學,蘇明娟從金寨縣來到了省會合肥。
省城的繁華和大學的新奇都深深吸引著這個初來乍到的小姑娘。
上課、吃飯、逛街,像其他大學生一樣,蘇明娟享受著自己的大學生活。
但是平穩的生活裡她總是隱隱覺得哪裡有什麼不對勁。
直到有一天她聽到了另外幾個中國青基會捐助的貧困學生放棄援助的想法後她明白了。
儘管上大學後國家承擔起了蘇明娟的學費,但是生活費還是由青基會定期發放。
從小父母就教導她知恩圖報、自食其力。
深感家鄉還有很多無法讀書的弟弟妹妹。
已經成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大學的蘇明娟,立即向“希望工程”負責人寫了一份表達退出援助計劃的信件。
“做家教、當服務員、發傳單,我什麼都可以做,我要憑藉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蘇明娟邊認真盤算著邊焦急地等待著青基會的回信。
中國青基會收到蘇明娟的信件後轉交了安徽青基會處理。
隨後安徽青基會的工作人員找到了蘇明娟,詢問蘇明娟是不是在學校受到了什麼委屈。
蘇明娟鄭重地向工作人員表示了自己想要自食其力的決心。
工作人員對她的勇氣和擔當表示了讚賞,但還是勸她以學業為主。
在積累了足夠的知識後再真正進入社會發光發熱,參與社會實踐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聽著工作人員的勸說,蘇明娟也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決定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利用業餘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提升自己。
2003年大二的暑假,蘇明娟利用兩個月時間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社會實踐工作——成為了一家地產公司的售樓小姐。
生性樂觀熱情的蘇明娟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她也將這份熱情帶入工作,很快便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
在一次向顧客介紹房源的過程中,顧客認出了她就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便爽快地簽訂了訂單。
大眼睛女孩在合肥的一家房地產公司供職的訊息也開始宣揚開來。
一時間,蘇明娟便靠自己的“名氣”賣出了四套房子,還獲得了3100元的工資。
單純的蘇明娟只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但是她卻低估了媒體的威力。
為吸引眼球,各大媒體對蘇明娟的現狀紛紛展開惡意揣測。
有的說房地產公司利用蘇明娟的名氣做廣告,有的甚至說是蘇明娟辦起了房地產公司賺錢。
看著沸沸揚揚的新聞,蘇明娟很是委屈。無奈之下,她不得不選擇了辭職。
但她卻沒有停下提升自己的腳步,大學期間她還用賣報紙賺取了前往北京實習的路費。
每一個寒暑假她都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來充實自己。
04 曾經的淋雨者與現在的撐傘人
也正是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蘇明娟從曾經的淋雨者開啟了為他人撐傘之路。
2004年暑假,蘇明娟回到了金寨縣,在家鄉她遇到了兩個上不起學的男孩。
這兩個小男孩彷彿十三年前的自己,瘦弱,但眼神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蘇明娟回想起自己的經歷,正是由於好心人的幫助她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想到這,蘇明娟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她也要成為幫助他人的好心人,用自己的善舉幫助這兩個男孩探索人生的無限可能。
幫助兩個孩子上學說來簡單,但是對於一個正在求學的大學生來說卻難於登天。
但蘇明娟卻從未動搖過。
她省吃儉用、做兼職、向同學借,用盡一切辦法去籌集兩個孩子的學雜費。
儘管其他同學的生活中充斥著錦衣華服、美食佳餚。
而蘇明娟卻奔波在教室與兼職的途中,但她從未有過一句抱怨。
在蘇明娟心裡,兩個孩子的成績進步比得到任何東西都能讓她高興。
想到自己能夠讓兩個孩子的未來照入更多陽光,她就感到無比幸福。
2006年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是蘇明娟大學畢業了,她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她從未忘記自己得到的幫助,領取第一筆工資後她立即悉數捐給了再生父母——“希望工程”。
第二件是1991年解海龍攝影師拍攝的《我要讀書》進行了拍賣,並獲得了高達30萬元的拍賣款。
蘇明娟作為主人公具有拍賣款的支配權,與解海龍商量一致後,他們將這筆鉅款捐給了希望工程。
隨後希望工程用這筆錢在西藏建起了“大眼睛希望小學”。
蘇明娟也一直關注著“大眼睛希望小學”的建設與教學情況。
後續還為這裡的孩子們更新了多媒體教室,並設立獎學金鼓勵貧困的優秀學生。
2017年12月15日,蘇明娟有了新的頭銜——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
在更大的平臺和領域內號召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公益事業。
憑藉著一張照片,蘇明娟改寫了命運。
但她始終沒有忘卻曾經得到的幫助,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向他人施以援手,幫助更多的人看到生命不一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