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低調寡言的日本首相菅義偉,似乎想以一個高調的方式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繼9月3日突然宣佈放棄參選黨總裁之後,近日又被爆正準備在9月下旬訪問美國,而不謀求連任的他即將在兩週後卸任首相一職。
在宣佈棄選的那次自民黨臨時高層會議上,菅義偉給出的理由是,競選活動和應對疫情都需要牽扯大量精力,無法兼顧,因而決定“專心應對疫情”。過去一年時間都沒能在抗疫方面贏得主動,卻想在任期尾聲積極抗疫,這話擱誰誰能信?
據報道,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借9月下旬聯合國大會之機,邀請日本首相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訪美,在9月24日舉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首次面對面峰會。
籌備安排首腦出訪並出席多邊峰會所耗費的時間精力,並不比競選活動和應對疫情輕鬆。所以,當菅義偉9月下旬訪美的訊息一經曝出,日本政界和輿論一片譁然,批評聲鋪天蓋地:近期日本實施緊急狀態的地區再度擴容,疫情形勢不容樂觀,不是說要“專心抗疫”嗎?在政府更迭的關口,一位卸任在即的首相還要執意出訪,有這個必要嗎?
菅義偉今年4月到訪白宮,這是他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出席記者會。
從獨自決定棄選,到不顧反對訪美,菅義偉這兩個決定都是鐵了心的。或許,在外界看來,一位即將“到點”、民調支援率僅兩成多、已淪為自民黨競選“負擔”的首相,最後時刻還出風頭,可謂尷尬至極。
但對菅義偉個人來說,在其位一天就仍是首相,做任何決定都名正言順,更何況已經卸下了競選連任的擔子,可以毫無壓力地赴美進行“告別之旅”。只要自己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
這個“別人”,即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
9月下旬的美國之行,是菅義偉自去年9月上任以來的第二次訪美。今年4月,他首次到訪華盛頓,成為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在白宮接待的首位外國領導人。那次會晤凸顯美日同盟關係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拜登政府繼承特朗普時期丟擲的所謂“大國競爭”以及“印太戰略”的背景下。
鞏固美日同盟的更大目的是支撐“印太戰略”,近些年來美國依託的一個大框架就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
“四方安全對話”由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07年初提議發起,但隨著他第一次執政草草收場,這個機制也基本陷入停擺。直到2017年,在美國的攛掇下,“四方安全對話”復活。在這一機制下,相關四國近年來不斷加強防務和安全領域的合作關係,從“馬拉巴爾”聯合軍演便可窺見一斑。
這一始於1992年的聯合軍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僅限於印度和美國雙邊層面,2007年日本首次應邀加入,並於2015年成為固定參與國。去年11月,澳大利亞加入,美日印澳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下首次一起亮相“馬拉巴爾”軍演。這也被視為進一步坐實“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一個轉折點。
“馬拉巴爾”軍演的海域從印度洋延伸至西太平洋,已然成為美國在軍事安全領域推進所謂“印太戰略”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美國牽頭,美日印澳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首次線上峰會,當時拜登就宣稱,要在年內主辦四國線下峰會。
今年3月,菅義偉和一起訪日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和國防部長奧斯汀。
目前,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期待四國線下峰會,印度總理莫迪也已確認將赴美參會。
拜登將菅義偉作為在白宮接待的首位外國首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也將日本作為其上任後出訪首站,意在凸顯美國繼續加大在印太地區戰略資源投入的姿態,以及日本在美國所謂“印太戰略”中的關鍵作用。
但日本政壇突現震盪,此次自民黨黨首選舉競爭,較以往更加呈現開放式,黨內主要派系內部、資深政客與中堅力量和年輕一代之間,均就支援物件出現意見分歧,甚至可能重回“走馬燈”式更換首相的政治怪圈。
這顯然不利於美日關係穩定和美國推進地區戰略,也令這次四國線下峰會以及美印澳三方陷入尷尬境地。儘管日本新首相料將繼續重視“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但對其他三方而言,首次面對面峰會卻是與一位即將下臺的“過氣”日本首相磋商未來合作,事已至此,美印澳也不得不跟菅義偉一樣,硬著頭皮去開會,至少當著全世界的面把面子功夫做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