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甄嬛傳》都播出十年了,當真是沒劇可看了麼?
巫月說,不,關鍵是每次看彈幕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發現。
重刷《甄嬛傳》,不知不覺地配合彈幕開始關注起網上關於《甄嬛傳》的帖子,看到這些帶著顯微鏡看劇的“學者”帖,實在是笑到肚子疼。
簡單歸類一下,大致可分為三類。
服飾類
1.華妃的護甲。
第30集28分鐘,華妃中暑暈倒,右手墊在頭下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手指上的兩隻護甲。無名指的那個還算是正常,小指的那個,怎麼看怎麼像髮卡(類似理髮店一捏就夾住頭髮那種,材質不同)。
原來發卡還可以這樣用,學廢了。
2.甄嬛的護甲
還有比用髮卡改造護甲更簡便的方式,那就是甄嬛的這副。
甄嬛和槿汐姑姑耳語,雙手合十微抵下顎,放大N倍,瞧著這副色彩斑斕的護甲像是糖紙呢?
看來發卡還是大材小用了,彩色糖紙一擰,效果槓槓的。
3.玉嬈的耳墜
第75集玉嬈的耳墜是耳夾款,前後兩次出鏡,一正一反。
4.眉姐姐的衣服
眉姐姐果然是身子板不太好,不穿個秋衣怎麼過冬啊。
5.紫禁城爆款服飾
浣碧說自己的衣服和陵容小主是一樣的,可眼見著怎麼夏常在也穿了這件?
這肯定是當季爆款。
亂入類
1.浣碧深宮祭祀
浣碧進宮後,趁夜深人靜之時燒紙錢。“燒紙錢”犯了宮中大忌這點,咱先忽略,關鍵是旁邊的那節南孚。
浣碧姑娘,這東西咱可不興燒啊,自身安全最重要。
2.安陵容的冰嬉舞
舞蹈本身咱就不深究了,可這群侍衛必須得挨板子,不知道皇帝出行要事先清場嗎?瞧瞧後面這偌大的充氣堡,還有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插兜吃皇帝的第一手瓜,給您的勇氣點個贊。
3.滴血驗親
甄嬛早產生下雙生子,皇后這敏銳度也是相當可以了,直言“這孩子不是皇帝親生的”。
疑點對了,步驟對了,可惜懷疑物件錯了,工具大概也沒選對。
那麼當時皇后究竟是用的什麼工具呢?
答案就藏在丫鬟的身後——一瓶農夫山泉。話說,農夫山泉給賞錢了沒。
4.好慘的果郡王
果郡王失去甄嬛,傷心欲絕,屋漏偏逢連夜雨,就連蚊子都敢欺負人。
看果郡王的脖頸處,是蚊子吧?是蚊子吧。
5.第一次參加家宴的淳兒
淳兒的死大概是《甄嬛傳》的意難平之一,可看完下面這張圖,或許你能釋懷。
第一次參加家宴的時候,大家都在吃飯看節目,淳兒卻在偷偷玩手機。這麼“先進”的東西握在手裡,試問哪個妃子能容得下你?
6.朧月的玩具
朧月還是很幸運的,從小要啥有啥,就連玩具都是“進口”的。這不,地上的聖誕樹說明了一切。
7.齊妃的美瞳
齊妃的黑眼珠旁邊多出來的那一抹“光環”,大機率是美瞳吧。
8.診脈的臂枕
眾所周知,中醫把脈之前,先要讓患者放在某種東西上面,一般可能就是個海綿墊,皇宮裡自然得有點不一樣的。
但是,雍正朝咋用上了“光緒制”?
9.紫禁城的垃圾桶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皇家自然要為天下人表率,垃圾桶的設定,太有超前意識了。
10.打工人的菸頭
紫禁城裡的打工人真不容易,為了減輕壓力,都開始抽菸了。不過,誠如上一點所講,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千萬不能隨手亂丟菸頭哦~
11.視察大典
皇宮慶典向來備受關注,文武大臣齊聚一堂,還引來了不少圍觀群眾。
12.曹貴人的手錶
曹貴人的家庭背景真的不一般,悄悄這手錶,怎一個“閃”字了得。
無意冒犯類
首先必須宣告一點,以下畫面完全無意冒犯演員,就是剛好,那麼巧,截到了那0.01秒。
1.甄嬛的閉眼習慣
問:知不知道甄嬛閉眼的時候,是先閉左眼還是先閉右眼?
答:左眼。
噓……這事兒可不興讓娘娘知道啊。
2.皇帝的字
甄嬛、安陵容和皇帝一起欣賞字:花好月圓人長久。
擺桌上那副挺好看的,真的,就是不知道為啥拿起來之後看著有點草率。
3.葉瀾依的氣勢
甄嬛和溫實初被誣告,查明真相後,葉瀾依站在皇帝身邊的姿勢,太拽了。
4.皇帝的表情
咋說咱也是大清朝的老大,這表情怪可怕的,下回不要了哈。
以上的圖貼有很多都是甄嬛傳十級學者的分享,巫月彙總起來無意吐槽,反而是想感嘆。
從《甄嬛傳》熱播時的“宮廷話術”,到近年來“沒有甄嬛傳接不住的梗”,始終未曾淡出過大眾視線的這部古裝劇,究竟為何長盛不衰?
在網際網路大規模發展前,“玩梗”是特定小圈層裡的交流方式。
而在2010年後,經由B站彈幕文化的擴大,“梗”真正開始攻陷日常,成為年輕人社交世界裡的常駐“互動符號”。
當“玩梗”成了社交貨幣,影視作品也藉此迎來了極好的機遇——誰能提供源源不斷的“梗”,誰就能一直活在觀眾眼皮子底下。
《甄嬛傳》就趕上了這波全民造梗的流量紅利,正應了那句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造梗”的三大特質,《甄嬛傳》可謂一舉囊括。
其一,句式要短小精悍,便於傳播,譬如“三阿哥又長高了”。
其二,吐槽必須精準切中爽點,譬如“賤人就是矯情”。
其三,多場景吐槽更容易出圈,譬如“甩臉子給誰看呢”。
《甄嬛傳》以一己之力成為了“梗社交”時代的“梗源”,再加上“粉絲二創”,又給了《甄嬛傳》無數的造梗機會。
人物IP“果子狸”“大胖橘”,營銷熱點“倒數第二(齊二哈)給倒數第一(富察貴人)講題”等,都要歸功於粉絲朋友們的激情“二創”。
“梗源”的先天優勢,加上“造梗”的粉絲跟進,才有瞭如今就算拿著顯微鏡也要再看無數遍《甄嬛傳》的衝動。
不知道你刷過多少遍《甄嬛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