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作為決定東北局勢的關鍵戰役,對全國戰局至關重要。其中,錦州之戰是遼瀋戰役的重中之重, 我軍在林總帶領之下勢如破竹,成功拿下錦州。範漢傑替蔣介石鎮守錦州,雖然也算是盡心盡力,拼死抵抗,但最終也無濟於事。
範漢傑見錦州城失守,匆忙帶領殘部喬裝打扮,趁亂逃跑,但最後仍被野戰軍擒拿,成為我方俘虜。範漢傑內心不忿,想追問林總是何人指定的先取錦州的計劃。林總心裡不太痛快,但依然尊敬地說當然是我們的偉大領袖。範漢傑一聽,便恍然大悟,心服口服了。
一、範漢傑戰敗被俘
範漢傑,廣東大埔人,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期畢業生,他也絕對算得上是黃埔軍校裡的佼佼者。範漢傑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也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當上師長的人,時任東北剿總副總、錦州指揮所主任。在抗日戰爭中,範漢傑有很突出的貢獻。
錦州之戰勝利之後,野戰軍發現範漢傑和盧浚泉早已逃命去了,經過搜尋攔截,最終還是被東北野戰軍截住抓獲,成了俘虜。範漢傑被俘之後,林總就將他請到了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在那個院落當中,林總與範漢傑有這樣的一番對話。
林總問範漢傑,不知老大哥你對錦州的這一仗怎麼看。範漢傑看著眼前這個他曾經的黃埔軍校的師弟,現任東北野戰軍總指揮的林總,內心不忿,不甘心地反問林總為什麼會攻打錦州?錦州之地非雄才大略的人,是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的!
範漢傑還說,錦州就相當於一根扁擔,一頭挑著華北,一頭挑著東北。現在你們把這中間給斷了,東北和華北也就垮了。林總聽了範漢傑的話,面上頗為得意,內心雖有不痛快但也對偉人更加欽佩。
二、林總不同意打錦州
林總為何心裡不痛快?因為這個計劃不是林總決定的,甚至在開始的時候,林總並不同意先攻打錦州。在人們眼中,錦州之戰是林總率領指揮的東北野戰軍打的一場影響重大的戰役,但實際上是中央和偉人指揮的一場重要的影響全域性的戰役。
偉人著眼於全國的戰局,和總指揮部商議決定要先打錦州,這從戰略高度來看,有利於未來的戰場局面,因為錦州地理位置特殊,位於“遼西走廊”東部,兩端連線著東北和華北,乃是關鍵的中間樞紐。
拿下錦州可以切斷蔣軍關內和關外的聯絡,實現在東北境內的“關門戰術”。但是林總認為這個不太保險。林總一向對偉人的決策十分信服,但是這一次,卻一直猶豫不決,與偉人在電報上多次爭論。
林總不同意先打錦州,林總認為錦州的城防工事非常堅固,不太好打。此外,攻打錦州的路途十分遙遠,需要我軍長途奔襲,隊伍疲勞應戰不說,還很容易被敵方中途發現,一旦被蔣軍切斷後路,困在錦州,部隊甚至沒辦法撤退,那麼這場戰爭將以失敗而告終。
戰場局勢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林總堅持將首站選在長春。林總認為,打長春集結兵力有地理優勢,可迅速獲取後方支援,因此可以以最大的勝算、最小的損失消耗攻陷長春,率先拿下一城。在林總的堅持下,偉人採取嘗試的態度同意了。
1948年5月,東野軍有兩個主力縱隊試探性地攻打長春,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殲敵五千,自損兩千。林總的計劃落空,攻打長春失利。林總慎重考慮之後,決定執行偉人的作戰計劃,決定南下先攻打錦州,事實也證明了南下攻打錦州這一決策是明智的。
三、為何要先打錦州
當時,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已兩倍於東北的蔣軍兵力,蔣軍兵力被分散壓縮在長春、瀋陽和錦州三個相互獨立的地區。蔣軍負責東北戰事的將領主要是衛立煌,他打算利用錦州、瀋陽和長春三個城市唇齒相依的關係,透過堅守等待,伺機而動。
東北戰場的局勢對蔣軍不妙,蔣介石思慮斷腕求生,決定丟棄東北這一塊,想將部隊撤回關內以儲存實力。固守錦州,乃是陸路撤退的不二之法。錦州之關鍵,乃決定生死的一線間。錦州若在,尚有生機。錦州一失,分崩離析。
偉人何嘗不知錦州的重要性,也知道蔣介石“想要以一座孤城鉗制共軍大批主力南下”的想法。所謂不破不立,偉人堅決主張先打錦州,斷了蔣軍的陸路,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然後將東北的敵人圈在一處全部殲滅。
先取錦州的想法非同一般,錦州是蔣軍南逃的大門,拿下錦州,就等於扼住了蔣軍的喉嚨,讓他不得喘息,進退不得;拿下錦州,蔣軍就是猶作困獸之鬥,終將不成氣候;拿下錦州,野戰軍就將東北戰場的主動權緊握在手中。最後的勝利將屬於緊握錦州的一方。
偉人和總指揮部的謀略高度,不僅著眼東北戰場,還綜合了未來華北戰局甚至全國的局面。若是蔣軍撤退成功,可能會產生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便是撤退的蔣軍與華北的傅作義合併,如此一來,敵軍兩股匯成一股,必將改變整個佈局,“一子不慎,滿盤皆輸”。
四、總結
遼瀋戰役先打錦州,對於整個東北戰場的意義不言而喻,打錦州是速戰之法,也是決勝之路。在打錦州之前,兩軍之間成僵持之態,急需立即尋找到新的戰機來打破這種局面。偉人在解放戰爭開戰之前就說過:抗日戰爭快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
歷史事實上,錦州之戰的勝利,充分證明了偉人的這樣的一個正確的戰役選擇,也證明了偉人的雄才偉略,我們的領袖是偉大的戰略家。錦州之戰的勝利,在歷史的程序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全國解放戰役中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