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篇文章,有位學生在18歲時自創“三人行教育理論”,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他違反考試規則,“自請零分”,以此吸引大家注意,也抵制“什麼也學不會”的高中教學模式。
男孩如願以償地被大學拒之門外,也受到了社會的毒打。當他在13年後承認自己年少輕狂時,“三人行”卻以另一種形式在孩子中進行。
這個“三人行教育理論”到底是什麼?這位考生的“零分”故事如今完結了嗎?本期子牙童趣學生觀察就講講徐孟南,一個寫出了《高考零分聲》自傳小說的落寞人。
猛然被“點醒”,開創“三人行”
1989年,徐孟南出生在安徽蒙城周邊的一個鄉村裡,家中世代務農,有著4個孩子的家庭,生活條件並不怎麼好。
人人都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上了十多年學的少年並不這樣認為。
不同地區之間的學子自小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可他們卻要經過同一個試煉場,跨過同一個門檻。有時候想一想,徐孟南覺得這樣並不公平。
可他還是扮演好了學生的角色,以優異的成績一路考上蒙城二中,成績出類拔萃。
2007年,正讀高二的徐孟南於書店裡無意間看到《穿著棉襖洗澡》一文,他感覺自己豁然開朗。過去的十多年都被遮住了眼睛,高中所學大部分對於立足社會沒有用處。
而無數學生在很小時便發現了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可為了分數,他們主動或者被迫將其丟掉,只為高考奮戰。
也許從本身興趣出發,那些因成績而被認定一無是處的學生,會有更多可能與選擇。因一篇自我解讀的文章,徐孟南變了。
被認為努把力就上一本的少年開始有意放鬆學習,只掌握每門學科的基礎知識後,便把經歷投進了自己心中的理念創造中。
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徐孟南就以“三人行”為名,開始完善自己心中的教育理論。在他的設想中,學校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施行“興趣教育”。
老師在教會了學生最為基礎的知識後,將重心放在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專長上。學校因材施教,學生為所愛學習。
高中學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專長對其進行分科分班,之後再以不同的高考試題進行選拔。
將自己的所想說與同學聽,總結他們的想法,翻找教育例項與資料,向前人借鑑。在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所倡導的體制整理完善後,徐孟南便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援,他開始做宣傳。
在知名作家的部落格評論區貼上“三人行”,在街頭巷尾進行“小廣告式”張貼,寫中篇小說《三人行》在學校傳閱,以暢想此理論實施後的情景,來吸引人群關注。
這個少年試完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宣傳方式,可收效甚微。
急於求成,未來有所偏離
此時的徐孟南內心十分苦悶,他堅信自己的想法如果在全國實施開來,將會有無數在題海中“盲目”追逐分數的孩子被“解救”。
好像鬼迷心竅一般,徐孟男將目光瞄向了萬人重視的高考。如果在這幾天裡發生“另類”的事,相信人們都會有所關注。只要有人看到了他的理論,就一定會為之折服。
於是在2008年的高考大潮中,一道平地炸響的驚雷讓19歲的徐孟成了焦點。他在自己的每一張試卷密封線外都寫上了名字、准考證號,“三人行教育理念的內容”,以及一句“我要考零分”,以此表達自己的聲音。
在這裡還要說一下徐孟南的“偶像”,我們前幾期裡講過的“白卷英雄”張鐵生。
張鐵生處在知識青年下鄉改造的時期,接到可以高考的訊息後,他要在較短時間裡每天干完活後利用零碎的時間複習。
在高考物理試卷上,他以一封《給尊敬領導的一封信》,直言自己因複習時間少而只能交白卷,也說了國家想要下鄉的知識分子考學校,卻不給他們學習的時間與途徑的不合理。
因為這份“直言”,本已落榜的張鐵生被大學錄取,從而改變一生。
徐孟南的做法就是效仿了張鐵生,他也希望自己的理念被人看到,希望自己能因此獲得肯定,從而有個好的未來。
可惜事與願違。徐孟南是真的火了,但他是以“零分考生”的身份被大家廣泛提起的。有人批評他對待高考不認真的態度,也有人揣度他是否是故意炒作。
可說來說去就是無人關注他的動機,也沒有人在意他的理念。
而此時的徐孟南以應被父母鎖在了,以免他再做出“荒唐事”。直到風聲過去,2008年秋天,19歲的徐孟南以“失敗者”的姿態,來到了上海製造廠當工人。
然後就是工掙錢、娶妻生子。如果說平凡的日子裡有什麼特別的事,那就是他建立了“高考零分聲”網站。
裡面張貼的有往屆零分考生的故事,以及自己一直堅持的理念。同時他也將網站名作為自己自傳小說的書名,在網上進行分享。
痛定思痛,為未來整裝出發
2004年,徐孟南離婚後獨自帶著孩子生活。當他再次出現於大眾眼前時已是2017年年末,距離他第一次高考的時間,過去了近十年。
為了找個更好的工作以脫離工廠,這一年的徐孟南打算再次參加高考,換個未來。每天按時上下班,安頓好孩子便報班上課,背英語單詞,買回歷年高考試卷刷題。這些本該在十幾歲時完成的事,他在29歲時又來一遍。
2018年,徐孟南透過安徽省普通高校分類招生考試的考場,成功拿到了大專院校新聞學的錄取通知書。
如果按照原本的人生路線,成績優異的他能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那麼如今他的努力可能已經提前10年完成了。
徐孟南想要效仿張鐵生,但他忽略了兩人所處的不同時代背景。不是所有大膽的選擇都能換回想要的結果,不同的條件下,如何能複製他人的命運?
2020年7月,正在上大二的徐孟南更新了《高考零分聲》的內容。如果有時光穿梭機能回到過去,19歲的徐孟南表示他依舊相信自己的理念正確,但不會再將高考作為宣傳理念的最後機會,他想要好好學習,好好考,不要再年少輕狂。
32歲的他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但他也為自己的將來加油。2021年,透過統招專升本考試的徐孟南進入了安徽藝術學院繼續攻讀新聞學,4年後他將拿到本科學歷。
對於學生來說,苦讀十幾載,高考可不能算是兒戲,當然零分也不是英雄。
對於寒門學子而言,相對公平的高考可以算是改變人生走向的一個絕佳途徑,不要輕易放棄,更不要因其他目的,而成為下一個“徐孟南”。
至於“三人行”的教育理念,現在更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興趣與特長,有的學校也開展了不少興趣班,以豐富學生們的學習內容,發掘學生的自身潛力。
教育的推進與改革是要一步步進行的,也許徐孟南的想法真的會變成現實,但在這個實現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綜合國力、國民素質等問題。
你怎樣看待徐孟南的零分選擇?你認為“三人行”理念是否適合逐步推進?如果你喜歡子牙童趣學生觀察的講述,歡迎大家點贊、收藏並轉發,評論區的位置留給大家,歡迎說出你想說的話!
--END--
子牙童趣學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