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知道,在戰爭年代,我軍的武器來源是靠繳獲敵人得來的。其實,我軍也有自己製造的武器,那就是八一式馬步槍。
這款步槍,是抗戰時期的黃崖洞兵工廠研製成功的。它的特點是:短小輕便,適合近戰,夜戰和白刃戰。也就是說,它的研製初衷,就貼合了我軍的作戰方式。
它是如何誕生,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擁有自已的武器,但卻不理想。
在長期的戰爭過程中,我軍發現單靠繳獲敵人的武器,有很大弊端,一是數量上滿足不了部隊發展的速度,二是這些槍支並不適合我軍的作戰方式。所以,必須有我們自已研發的,並且適合我軍作戰特點的武器。
綜合各方面的要求,黃崖洞乒工廠研製出了一種步槍。在其它各方面都成功後,卻發現了,最關健的部件,撞針不過關。不是太軟不耐用,就是太脆易折。
其原因,就是材科不過關。而我軍兵工廠根本就生產不出來這種鋼材。技術遇到了瓶頸,大家一愁莫展。
一日,一個八路軍戰士在路邊撿到一小包篆刻用的刻刀,被技師劉貴福發現了。他靈機一動,把它用來做撞針的材料不是正好。試驗證明也確實可行。
於是,八路軍決定去找遠在北平的刻刀的製造者小刀韓。
一波三折的過程。
八路軍找到了小刀韓,但是,他卻不願上山。經過幾次尋找動員,小刀韓來到了兵工廠。可是,他卻更本不會鍊鋼。
原來,他的刻刀材料,用的是清代的庫鋼。而這種材料,隨著清朝的滅亡已不在生產了。
小刀韓的辦法就是破爛市和舊貨攤上撿漏。
其間,小刀韓還發現,用德國製造的挫刀來做母材,效果更好。
杯水車薪,用這種方法更本不能解決兵工廠的大量需求。
兵工廠的研製再一次陷入困鏡。
向敵人找。
雖然,這一次同樣遇到難題了,但卻不同於上一次。因為,這一次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如何找母材。
從小刀韓的製作過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用進口的工具可以造出合格的撞針。我們沒有,敵人卻有,八路軍的目光盯上了敵人的鐵路系統。
任務交到陳賡的三八六旅。
幾天後,三八六旅向正太,同蒲鐵路,發動了一次大的破襲作戰。日標就是鋼軌,電線,甚至是沿線設施的工具箱。
材料有了,小刀韓對材料的處理又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步槍研製成功。
1940年8月1日這一天,馬步槍順利定型,所以叫八一式馬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