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同主要透過無人機控制站,由上一級甚至幾級指揮機構進行協調,而同處戰鬥一線的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尚無法實現“面對面”的直接資訊互動,從而降低了情報資訊互動的時效性,影響了協同配合的及時性,難以應對快節奏、強對抗的空中作戰。在此背景下,應注重增強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的互操作性,達成更加直接的戰場資訊互動、作戰支援與行動配合,以實現共同編組、整體作戰。根據無人機效能和控制技術水平,從能力逐漸發展的角度,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有以下三種形態。
後方控制的資訊直傳式協同。即無人機所有行動由後方控制站控制,有人機直接從無人機獲取感測器影象、資料,用於支援自身作戰行動或轉發其他作戰力量使用。這種協同形態只需打通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的通訊鏈路即可達成,是最容易實現,也是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最基本的協同形態和最為廣泛的運用方式。
此協同形態,無人機可與有人偵察機協同,進行多源目標資訊獲取、處理,用於戰略、戰役籌劃決策和聯合作戰行動實施;可與有人作戰飛機協同,引導空中編隊進行空戰截擊或實施對地、對海突擊。在運用中,有人機可接收1架或同時接收多架無人機感測器獲取的目標資訊;無人機可向1架或同時向多架有人機傳輸目標資訊。
有限控制的載荷配合式協同。即在後方控制站控制無人機飛行的前提下,有人機根據授權可以對無人機進行感測器任務動態分配和武器系統控制。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具備了一定的互操作能力,可以有限地滿足有人機對無人機的協同需求。這種協同形態是在打通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通訊鏈路的基礎上,增加了有人機控制鏈路,實現了載荷與無人機平臺的實時分離控制,以及載荷控制權向有人機的適時授予,是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過渡形態。
此協同形態,無人機可與有人偵察機協同,並根據有人偵察機需要,調整感測器的工作模式與探測方向,以獲取更為精準的目標資訊;可與有人作戰飛機協同,在適當空域及恰當時機,對空中編隊進行精確引導與打擊效果評估,或作為有人機的“飛行彈藥庫”協同配合實施火力作戰。在運用中,有人機可對1架或同時對多架無人機載荷進行控制,並接收無人機回傳的目標資訊;無人機可連續接收1架或分時接收多架有人機發送的載荷控制指令,並向有人機傳輸目標資訊。
全態控制的一體編組式協同。即後方控制站控制無人機起飛後,適時將指揮控制權移交給有人機,或由有人機直接投放並控制無人機行動。有人機與無人機一體編組,能夠根據作戰任務和戰場態勢進行資訊融合處理、任務規劃與決策、指令分發和編隊行動控制,遂行各種複雜戰場環境下的強對抗性作戰任務。這種協同形態需要無人機在飛行效能、武器載荷等方面與有人機相匹配,並具有一定自主行動能力,同時有人機實現了對編隊的智慧控制,是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高階形態和未來發展方向。
此協同形態,通常採取1+X或X+X編組模式,即1架或多架有人機與多架不同功能型別的無人機共同編隊,具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運用中,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編隊在有人機指揮控制下,獨立或協同其他作戰力量遂行預警探測、防空反導和對地/對海打擊等任務。作戰過程中,後方控制站負責監視編隊中無人機的行動,必要時介入控制。
以上三種協同形態是由協同作戰技術決定的,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的漸進發展過程。但是,在認識上我們不能僅把最終的高階形態認為是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低階形態並不會因高階形態的形成而消失,三種協同形態將會長期並存發展,應該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戰場環境和作戰對手靈活選擇運用。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