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的晨光下,皇帝在宦官們的攙扶下起床更衣,他沒有走向大殿的方向,因為他很清閒,並不需要上朝,隔三岔五去看看,給那些臣下一個交代就好了,他年紀已經大了,國事如今有人操心,他更注重養生(煉丹),畢竟只有多活幾年才是正事。
當然在煉丹之餘的閒暇時他也免不了看一看呈上來的奏摺,他手下的大臣們上疏非常積極,每天送來的奏摺裡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他也就當作消遣式地翻一翻,畢竟這些人也很聰明,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於是他隨手拿起了其中一份,當他翻開後,就看到題為《治安疏》的三個大字,此時他還尚不知道這封奏摺的可怕。
他很快就讀了下去,越看手抖得越厲害,到最後他的眼珠子幾乎都要掉在地上,與之一同掉在地上的還有那封奏摺,他把東西狠狠摔了以後,就對著身邊的人大喊:“馬上去把這個人抓起來,別讓他跑了!”
偌大的帝國,幅員遼闊的國土,但是他想要抓的人,大機率是跑不掉的。
不過此時他的貼身太監黃錦向前一步,對他神秘地說:“這個人一直都是這麼笨的,我聽說他在上疏之前,已經明知有去無回,所以遣散了僕人,告別了妻子,自己在家裡頭買了一口大棺材,此時正在等死呢,您放心,他不會跑的。”
黃錦並沒有胡說八道,這個上疏的人的確就正兒八經地坐在家裡那口棺材邊,靜靜等著皇帝砍頭的命令下達。
此人是誰?
當時的他還只是個毫無名氣的人,官位很小,在大員雲集的京城裡一撈一大把,根本都不配入皇帝的眼。
但在不久的將來他的名號會響徹大江南北,併為後世代代子孫豐碑鑄像。
一、皇帝算老幾?該罵還得罵
明嘉靖四十五年,千古奸臣嚴嵩已經倒臺了,此時的內閣首輔是徐階大人,他歷經了幾十年臥薪嚐膽的隱忍,終於把嚴嵩和他的兒子一把扯下了臺。
明世宗嘉靖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少年即位,天資聰穎,但在與群臣明爭暗鬥的漫長過程中,他也終於被人徹底摸透了心思,將這位皇上的心理牢牢掌握的臣子有兩個,一個叫嚴嵩,一個叫徐階。
此時嚴大人已經垮臺,被趕回家沿街乞討去了,皇上成天躲在西苑裡琢磨他那些丹藥,忙著和天上的神仙溝通交流長生之術,所以國家政務全都壓到了徐階身上。
君臣之間很快形成了這樣一種互不干涉的局面,大家心裡都明白的很,所以即便徐大人有事沒事管教一下皇上,嘉靖也拿他沒什麼辦法,畢竟正事還得有人幹。
保持著這種微妙的平衡,徐階得以在治國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歷了早先奸佞橫行後的國家,在經濟、軍備、工商業等方面的發展都逐漸回暖。
徐階也安下心來,大家和小家一樣,都是不求富貴更求安穩,他一邊穩住皇帝,統領群臣,一邊勤心政務,覺得如此甚好。
但這種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與其說是打破,不如說是打碎,而親手點起了一把大火的,並不是皇族,也不是達官顯貴,而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嘉靖四十五年的二月,皇帝收到了一封奏疏,徐階治國,懲奸舉賢,所以敢說真話的人也多了起來,嘉靖也明白徐階的心思,所以就算是那些不太好聽的奏疏,他也就當沒有看見。
可是有一封與眾不同,洋洋灑灑三千多字,竟然讓嘉靖耐心地看完了,但看完後他沒有稱讚,只是覺得這個人怕不是要造反了,應該馬上殺掉。
這是一封怎樣的奏疏?
用大白話簡單解釋一下是這樣的:皇帝是天下萬事萬民的主人,地位非常重要,歷史上有很多明君,但是你看看你自己,和堯舜禹、漢文帝、唐太宗這些人比起來怎樣呢?
人都會犯錯,可是您犯的錯實在太多了,之前嚴嵩這些奸人誤國,但是說到底不還是您放縱的問題嗎?
除此之外,您還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勞民傷財,長期躲在西苑不上朝,才讓朝野上下法紀鬆弛、官員惰怠,這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應該作出的行為。
不過最嚴重的,還是您的修仙問題,您明知道這些東西都是鬼扯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是您可以改變的,之前您當成老師的那個道士陶仲文,要是真那麼厲害,怎麼現在也死了呢?
寫這篇奏疏的人名叫海瑞,當時正在戶部主事的崗位上,只是個六品的小官,他寫的長文名為《治安疏》,後來又被稱作“直言天下第一疏”。
這篇文章客觀來說都不是勸人的,而是罵人的,只是罵得全面且透徹,文采也好,非常有水平。
所以被罵的人立刻就火冒三丈了,嘉靖的脾氣一直都不好,雖然在他四十多年的統治時期內,國家的確出過不少問題,但總的來說,還不至於讓他背上一個昏君的黑鍋,可是海瑞從頭到尾不僅把他罵得狗血噴頭,而且在一些無關緊要(他最在意)的小事上也七嘴八舌。
除了上述提到的那些問題,海瑞本著吃飽了沒事幹的態度,把嘉靖和妻子兒女之間的家庭問題、生活問題都剖析了一遍,別說皇帝,你換哪一個正常人來都受不了。
不過黃錦的話讓他頓時冷靜了下來,海瑞想抓就抓,但是這個人不怕死的態度讓他把那封奏摺撿起來又看了好幾遍,然後對身邊的人說:“這個人可以和比干相提並論,但我不是紂王。”
所以找死不成的海瑞大人活了下來,也因此,他的宣告傳遍了天下,成為了所有文生官員的至高偶像,大家看到平時上奏的大臣說錯一點話就要被打板子,而這位仁兄痛罵皇上卻依然健在,屬實佩服。
而且明代文人官員一貫崇尚風骨,海瑞便成了直言進諫的代表性人物。
這樣一個生死不懼的男人到底是怎麼練成的?他本身又是否真的和眾人口中描述的一致呢?
二、教育是個大難題,偏執如此應當否?
明朝一代,科舉入仕之風大盛,和現在頗為相似,讀書成為了天下老百姓改變命運的康莊大道。
海瑞出生於海南瓊山,他的家世是不錯的,祖上都是幹部,雖然官位不大,但進士舉人也都齊全。
不過海瑞的父親卻不夠聰明,可能基因出了點問題,考上秀才都花了老大功夫,並且身體條件也不行,海瑞四歲的時候他就去世了。
幼年的海瑞只好和母親過著艱辛的日子,雖然家裡窮,可是書仍然要讀,否則只會更窮,可是讀書也是需要天賦的,明朝的幾位重臣如楊廷和、徐階、張居正等人,無不是響噹噹的神童。
相比之下,海瑞在這一點上似乎遺傳了父親,簡直像個傻蛋,雖然刻苦努力,但始終沒有好成績的回報。
海瑞的母親是個堅定的女人,她扛著生活的重擔,卻從來不在教育問題上作出讓步。
在現代的很多文章和教材裡,海瑞的形象非常鮮明,他後來的很多成就也都跟那位教子有方的母親相關,但他們並不知道,且海瑞自己也不知道,他原本可以過一個並不出名但快樂的人生。
在海瑞的童年時期,沒有任何孩子的玩樂,他不夠聰明,卻被逼著每日每夜坐在孤燈下苦讀四書五經,窗外的世界和他無關,狐朋狗友也和他無關,他所有的僅僅是嚴厲母親與無窮的知識。
從心理學來講,一個人的性格缺陷大都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海瑞顯然也不例外,失去了同齡人一切快樂的他,鑄就了極其固執與刻板的性格,且終其一生。
書雖然照讀,可是考試照樣不行,一直熬到三十六歲的時候,海瑞終於透過鄉試,考中了舉人。
這位高齡書生運氣還算好,沒過幾年就分配到了官職——福建南平縣教育局局長,這其實是個非常非常小且沒有半點油水的工作,甚至根本連品級都沒有,但以海瑞的成績,有官做就不錯了。
可是當海瑞來到南平以後,這裡的學生就遭殃了,大家原本自由自在,沒事跑出去玩一玩也很正常,但海瑞告訴你,不可能。
他以最嚴苛的制度對待每一個人,但受到處罰的人也的確都是犯了錯誤的,絕不會受到刻意的刁難。
學生們的態度開始轉變,因為他們發現海大人是講規矩的,並且他和前任都不同的是,他絕不收禮,甚至知府和巡按御史等大員面前拒不下跪。
而得罪了上級的海瑞,在辛苦工作四年後,竟然接到了升任浙江淳安知縣的調令,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上面有人(雖然的確是因為受到大官的欣賞)。
淳安縣衙裡的夥計們表示了熱烈歡迎,然後第二天海縣令就宣佈,以後所有的計劃外收入全部禁止,大家頓時暈了過去。
要知道,明代做官的灰色收入幾乎必不可少,因為從朱元璋當初立下的規矩追溯,即便是大官,工資標準也極低,維持生活都困難,只能靠掙點外快。
於是所有人立刻舉行了示威行動——全體罷工。
這幾乎是一招絕殺,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失去了所有助手的海瑞一個人撐起了縣衙,他一個人把縣丞、典吏、主簿的活都幹了。
沒有辦法了,這人來真的,官員們只好含淚眾神歸位。
當然了,海縣令的這份“勇武”是針對一切人等的,後來,胡宗憲(時任兵部侍郎、浙江、福建、直隸總督)的兒子旅遊路過淳安,這位高幹子弟因為海瑞的招待不周而大發雷霆,可惜馬上就被海縣令吊起來打了一頓,還搶走了隨身的千兩銀子。
沒過一年,御史鄢懋卿奉命到各地視察鹽政,彼時嚴嵩正得勢,而此人正是嚴黨骨幹,可謂氣焰囂張。
但當他來到浙江,即將途徑淳安前,海瑞給他寄去了一封信,陰陽怪氣、軟硬兼施地讓他趕緊繞路,鄢御史雖然氣得要死,但對海瑞名聲也有所耳聞,無奈只能繞路。
三、名聲漸盛,敢冒天下大不韙
雖然問題不斷,但海瑞畢竟老實工作,業績不錯,過了這麼幾年,升職的機會自然來了,上級部門在經過考核後給出了新的職位——嘉興府通判。
升職固然是好事,不過那只是對於海瑞本人,嘉興地區的官員們剛聽到訊息就已經全體炸毛了,要是把這個海閻王調過來,自己工資恐怕一下就要砍掉大半,轎子也不能做了,二奶也不能包了,恐怕連吃肉都要成問題。
明爭暗鬥的官場忽然取得了驚人的統一,他們動用了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來對抗這個可怕的敵人,加上先前海瑞和鄢懋卿結下的樑子,還是讓他失去了這次升遷的機會。
不過此時的海瑞也已經不再孤身一人了,他的硬脾氣同樣得到了賞識,於是在這次事件中,吏部侍郎朱衡將他保了下來,調往江西興國縣任知縣。
在官場上,向來都是有人脈好辦事,海縣令雖然還板著腦筋在興國縣苦幹,但已經被關注到的他,兩年後就莫名其妙(很正常)地又升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了,這可是個六品的京官。
作為吏部的高階官員,升調海瑞還是非常輕鬆的,只是朱衡雖然欣賞他,但也沒想到把這個人喊來京城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海先生的腦袋大抵和別人不太一樣,別人是圓的或者方的,但他是尖的,在地方做九品的小官時,他就敢“大殺四方”,現在跑到天子腳下,他就狠狠錘了皇帝一把。
於是他以筆為刀,嘉靖差點就真的吐血了,雷霆震怒,不過聽了黃錦的話又冷靜了一下,所以並沒有殺他。
但皇帝的心思是莫測的,海瑞雖然沒有被殺,卻仍然被關在牢裡,形成了一個怪象:既不殺,又不放,也沒有個說法和罪名。
還是那句話,此時的海瑞已經名滿天下了,大家都看到了這個錚錚鐵骨、生死不懼的硬漢,所以後來嘉靖幾次反悔想要動手,也都被徐階等人奮力攔了下來。
四、人活一世,我誰的面子都不給
海大哥雖然在牢裡待著,但過得日子並不寒磣,獄卒們對他照顧有加,簡直堪比親人,他們心裡也清楚的很,此人打了皇帝一巴掌還能安然無恙坐在這裡,那是什麼程度的角色,既然當下不殺,那回頭肯定要放,放了就能做大官,趕緊趁現在好好巴結一下。
他們的想法倒是很可靠的,在嘉靖四十五年,就是海瑞上疏的同年年底,嘉靖皇帝結束了長達四十多年的統治,終於駕崩了。
獄卒們趕緊跑到海瑞面前,笑著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他一番,海瑞覺得自己終於要死了,反正他已經等了很長時間,等得都煩了,顯然他也不是個怕死的人,而且平時也吃不起肉,就放開了吃。
但是吃完了他才知道,獄卒請吃飯,不是送自己上路,而是送皇帝上路。
然後他就愣住了,問:“真的嗎?”獄卒們也愣住了,說:“真的”。
接著他們就看著剛酒足飯飽的海大人像川劇變臉一樣嚎啕大哭起來,那種悲切哀痛簡直就像自己親爹走了一樣,他哭到最後已經產生了生理反應,把剛才吃的那些東西全吐了出來,把周圍人差點嚇死。
他就這樣哭了一晚上,直到哭暈過去。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他果然已經被大赦出獄,官復原職,隨後陸續調任往兵部、大理寺,最後升為尚寶丞。
海瑞已經不是過去的海瑞了,他雖然個性十足、為官清廉,但卻走了一條從沒有人走過的路,他既不靠成績,也不憑關係(非主動),年近四十才進入官場,卻能做到今天這個地位,實在是個奇蹟。
穆宗皇帝即位後的隆慶三年,海瑞再次升調,這次他成了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品級不高,職位不大,但卻同時外放巡撫應天。
應天巡撫不是隻管應天,且包括南京、蘇州、常州、鎮江、松江、徽州等十幾個地方,這片區域何其富庶,做官光做的大沒用,關鍵要做的肥。
可惜來的人是海瑞。
此時已經沒有官員敢彈劾他了,既然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就只能躲起來了。
於是江南地區掀起了一場空前的風暴,各處的政府機構全體癱瘓了,大家都在一起討論如何應對大敵,至於有些鐵打的貪官汙吏,直接丟了官馬上就跑路了。
民間也同樣轟動,有錢的大戶們哪裡還敢穿著華服上街,恨不得馬上窮得叮噹響,權貴之家幾乎都會將大門塗以朱漆彰顯氣派,現在卻立刻找人把門全刷成了黑的。
而當時一位南京鎮守太監正在應天地區督造織造,原本吆五喝六非常威風,忽然有一天發現平時身邊那些拍馬屁的官員們都不見了,他搞了半天才知道是海瑞要來,嚇得立即減少了車馬隨從,緊接著一溜煙地有多遠跑多遠。
於是海瑞上任以後,發現富庶的江南地區原來窮成這個鳥樣,街上除了沿路乞討的,甚至都沒有幾個人。
不過海瑞依舊我行我素地辦公,興利除害、安撫窮困百姓,甚至面對自己的靠山(雖然他不這麼認為)徐階,還是把他兩個橫行霸道的兒子狠狠收拾了一頓。
海瑞不是個傻子,但他的確不聰明,更加不懂政治,他眼中的人和事,非黑即白,非對即錯,所以像他這樣的,太容易被人當槍使。
於是在後院起火的情況下,徐階大人被整治地倒了臺,而背後沒有人罩著的海瑞也在一片彈劾聲中被調去南京養老,他年紀大了,也就順便稱病退了休。
到了萬曆年間,神宗皇帝很欣賞海瑞,多次想要重用他,此時的內閣首輔已經從高拱換成了赫赫有名的張居正,可是張居正也不願意用他,所以皇帝的任命都被暗中攔了下來。
直到張居正去世,海瑞才重新被拿出來,放在了南京右僉都御史的職位上,此時的他已經七十多歲高齡,在工作中依舊嚴苛盡責,甚至上書主張恢復朱元璋時代對貪官汙吏剝皮填草的恐怖刑罰。
他治下的百姓過得很好,但官員們實在苦不堪言,於是大肆上奏攻擊海瑞,萬曆皇帝倒是看了奏摺,但他既不管這些彈劾,也不讓海瑞辭職,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於是海瑞只能繼續發光發熱,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四日,終於病倒了在了崗位上。
前往主持他喪事的官員到了他家裡,只看到一堆用麻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生活用品,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而當海瑞的死訊傳出後,南京全城沸騰,所有百姓商賈一律罷市,自發在家為海瑞守孝,城中嚎啕大哭之聲連日不絕,當出殯時他的屍骨即將登船返回家鄉時,男女老少身穿白衣白帽將兩岸堵得水洩不通,前來祭奠弔唁的人足足綿延上百里。
五、何許人也?
海青天終於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在民眾的嚎哭聲中,我們很難去評價他的一生。
你可以說後人的歌功頌德是名副其實的,因為百姓對於他的愛戴都是發自內心,而且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也的確作出了許多利民的舉措。
但你也可以說他是個可憐的人。
年少時,他沒有自己的選擇,一切行為都是基於母親所謂的“敦敦教誨”。
為官後,他也沒有自己的選擇,他原本只應該做一個嚴苛的小人物,卻陰差陽錯被推上了檯面,此後的升遷調派一概都是被人左右的。
年老時,他仍然讀不懂這世間的好多事,他連扶持自己的徐階都一樣嚴打,只是因為徐階錯了,錯了就改懲罰。
為什麼像他這樣的人能夠官居二品,名流千古,為什麼嘉靖、高拱、張居正都曉得他的名聲,但死也不用他呢?
可以引用高拱先生的一句話來評價:“你不能說海瑞做的事都是不好的,也不能說他做的事都是好的,海瑞的確是個好人,但他實在不太能做事。”
一個沒有能力的好人,這大概算是比較中肯的評價。
海瑞先生堅持了一生的不變的信條,都在他自己定下的規矩之內,包括他自己,任何人都不能觸犯,所以他始終不能像徐階、張居正等人一樣,真正地改變這個偌大的國家。
但他的清正廉潔也是存在的,並且被後人久久稱道、光耀千古。
這應該就是海瑞其人,孰是孰非自有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