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健,原名喻安良,1910年中秋節生於著名的將軍縣紅安縣,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入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01 不肖兒兩次參軍
賀健小時候家裡有山有地有牛,父親勤勞肯幹,還有兩個哥哥。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農村家庭堪稱配置豪華,生活不說大富大貴,在當地也是不錯的水平。
按理說賀健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奈何賀健幼時生性有些頑劣,總是惹父親和二哥生氣。
賀健早晨賴床不早起,下了田地偷懶不幹活,閒著沒事就調皮搗蛋,作為家中老么,母親對他又愛又氣又無可奈何。
父親和二哥就沒那麼好說話了,賀健父親的教育方式十分簡單粗暴,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
父親一邊呵斥一邊揮舞棍棒“教育”賀健,二哥有樣學樣,對這個不老實的弟弟也是拳頭巴掌一頓招呼。
當然,父親和二哥還是深愛著賀健的,不可能打得太狠,可是賀健卻不領情。
他不僅知錯不改——或者他根本就不知錯——反而變本加厲,小時候捱打了會逃跑,年齡大一點就會還手了,和二哥互罵互毆有來有回。
當然,尚且年幼的賀健知道,正值壯年的父親雖然打自己但的的確確是愛自己的,他從來不頂撞父親或者還手。
打罵無用屢教不改,父親對他十分失望,說我老了可真不能指望你給我養老,所以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賀健的兩個哥哥上。
賀健沒上過學,他的兩個哥哥卻都讀了七八年的書,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賀健也變得脾氣暴躁,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種。
由於父親和兄弟的不待見,賀健覺得自己在家處於被孤立被排擠的地位,沒人同情沒人愛,就一心想著脫離家庭尋找自由。
1926年的一天,在又一次和二哥吵架對打之後,賀健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可是從小玩慣了的賀健身無長物,他能去哪裡呢?無處可去,他跑去縣裡面參軍去了。
從宋代開始,軍人就一直是不受人待見的職業,地位低待遇低人員素質也低,甚至有“兵匪一家”之說。
所以舊社會流傳著“好鐵不打釘、好難不當兵”的說法,尤其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當兵受歧視還可能性命不保。
發現兒子跑了,父親著急了;聽說小弟要去參軍,全家都嚇壞了。雖說平時對賀健又打又罵,但那是望子成龍而不可得時的氣憤。
於是父親狂奔縣城大鬧軍營,好歹把賀健拽回了家。當然,考慮到父親的教育孩子的風格,賀健又被打了一頓。
賀健不想在家種地,父親不許他去當兵,就這樣父子兩人僵持了一段時間。最後父親妥協一步,說不逼你種地了,去學門手藝,就是別當兵。
當過一次兵的賀健有點喜歡軍營了,心裡想的還是去參軍。他也退了一步,參加了村子裡的赤衛隊,在父母眼皮子底下安生地過了兩年。
1930年的一天,賀健找到母親說要出門學當鐵匠,以後就能靠這門手藝養活自己了。
父母挺開心地把賀健送走了,只是不知道,賀健聽說村子附近來了紅軍大部隊,他又跑去參軍了,從此二十多年沒回家。
02 能打仗、擅打仗
人不可能一無是處,總會有適合他的地方。賀健在家不成器,在部隊卻大放異彩。
參軍才3天就榮立大功一次:他在戰場上一人擊斃和俘虜3名敵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3支、手槍2把、子彈6箱,為此團裡面獎勵他一隻二十響駁殼槍。
駁殼槍是指德國毛瑟手槍或者其仿製品,射程遠火力猛,雖然在歐洲不受人待見,但是在技術落後、武器缺乏的中國是稀罕貨。
毛瑟手槍在中國常常擔當起衝鋒槍的角色,由於其特別的效能,往往被單獨集中編組成手槍排、手槍連甚至還有手槍旅,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拿駁殼槍的不是主力就是指揮員和警衛人員,賀健參軍沒多久就升任班長。
賀健打仗不僅勇猛,也很聰明。他在東香火嶺戰鬥中帶領一個班滲透到敵後,摧毀一個炮兵陣地、殲敵五十餘人。
徐向前大喜說這人能當排長!好吧,賀健這個熊孩子班長還沒當幾天又要升排長了。
由於會打仗,賀健受到領導賞識,1931年被送到當時的彭楊幹部學校深造。
這時我們發現,賀健不僅僅是調皮搗蛋的頑童、也不是隻會衝鋒陷陣的莽夫,他學習其實也挺上進的。
當時上課的一名教官脾氣十分暴躁,他在講臺上正講得興起,突然發現賀健的筆記本上一個字兒都沒記,教官大怒:你把我講的都背出來,講錯一條就槍斃你。
賀健不是故意上課不認真,而是他沒上過學不會寫字。
賀健背得絲毫不差,但教官不想就此放過賀健,又叫他帶著人出去佈置陣地和組織訓練,說搞不好還要槍斃他。
不過賀健組織得不錯,挑剔的教官很滿意。
這次的事,在證明賀健腦子聰明的同時,也讓他意識到要好好學文化。
為了學習,賀健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尤其是1952年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期間,早上5點起床背課文,晚上繼續挑燈夜戰到凌晨,每天只睡四個小時。
半年後,教員評價他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均達到初中二年級水平。在隨後的兩年的學習中,他又在所有專業取得高分。
勇敢和聰明,使得賀健成長為優秀的基層指揮員,而好學的精神使得賀健成長為優秀的將領,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抗戰期間賀健曾擔任八路軍115師教導二旅四團團長,在岌山反“掃蕩”斃傷俘日軍221聯隊長以下160餘人。
郯城戰役中負責阻擋敵援軍,依靠120人的部隊大擺迷魂陣,把900多日軍堵在一個叫醋大莊的地方不能前進一步。
緊接著,賀健又在馬頭鎮殲滅日偽軍350餘人,取得馬頭鎮大捷。
再加上其他八路軍部隊的戰鬥行動,在郯城的日偽軍懾於八路軍攻勢棄城而逃,使得缺少攻城武器的八路軍不戰而得郯城。
由於賀健威名遠揚,把不少日偽軍都嚇住了。
賀健婚後不久,考慮到戰鬥艱難危險,就把妻子楊洪昭和女兒送回孃家。
十分不巧,楊洪昭母女在老家身份暴露,被偽軍抓住了。
可沒幾天偽軍竟然把楊洪昭母女送回來了,一路上還道歉不知是賀團長的家眷,還請海涵,賀健能打仗,會打仗之名可見一斑。
解放戰爭時期賀健也表現出色,因戰功先後擢升魯南十師師長、華東野戰軍三縱七師、九師師長等職。
建國後擔任二十五軍副軍長、魯中南軍區司令、吉林軍區司令、總參軍交部副部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瀋陽軍區顧問等職。
03 性情中人的成長
賀健在革命期間的成長,不僅僅體現在他的專業素質和文化水平上,他個人的性格也受到了磨礪。
與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一樣,賀健也因為自己的脾氣惹了不少禍、吃了不少虧。
但吃虧也是成長的一部分,賀健的脾氣最終有所收斂,成長為我軍的一名優秀將領。
當年紅三團政委江竹溪犧牲,賀健發誓要殺十個敵人為江政委報仇。
但沒想到的是,他拉出十個俘虜,要一個個砍頭。如果不是新政委詹才芳把他拉住,賀健就要鑄成大錯了。
1936年2月,紅九軍正在作過雪山的準備。賀健接到師政委命令,要給每名紅軍戰士準備十斤糧食,限時半天完成。
賀健立刻提出反對意見,說當地不僅人煙稀少而且還很窮,半天根本不可能完成籌糧任務,師政委不聽,強令賀健執行。
由於某些原因,紅四方面軍的幹部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脾氣火爆。賀健脾氣衝,他的領導也不遑多讓。
半天之後賀健無功而返,脾氣暴躁的師政委劈頭蓋臉地一頓批評。賀健不服,針鋒相對地反駁說這是師裡安排任務有問題。
兩人誰也說不過誰,事情鬧到軍政委那裡。軍政委的脾氣更火爆,不僅照樣劈頭蓋臉罵了賀健,還因為賀健和他拍桌子對罵,把賀健撤職了。
賀健撤職後被送到紅軍大學學習,再之後去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抗大)學習。從雪山腳下走到延安,一路上賀健始終對被撤職的事耿耿於懷。
不過也正是這次撤職,使得賀健躲過一劫。
紅九軍後來隨西路軍西征全軍覆沒,軍政委等人犧牲。聽到訊息的賀健開始對老部隊、老領導們的犧牲感到不捨和懷念。
在抗大的學習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賀健又一次因為自己的暴脾氣惹禍。
當時因為發放服裝的管理員態度不好,賀健把人給打了,而且打架還引發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幹部的群架,使得校方費了好大勁才把事件平息下來。
這次打架把中央都驚動了,朱德親自過來找賀健談話。
朱德教育他說,你打仗很勇敢也很會打仗,但是脾氣太壞了,你來抗大學習就是因為脾氣不好被撤職,這次怎麼還不吸取教訓?
不久之後,西路軍的總指揮徐向前返回延安。老部隊打沒了,學校生活又不盡如人意,賀健曾經給徐向前當過警衛員,這次見到老領導時顯得頹廢。
見他這個樣子,徐向前做他的工作,末了還告訴他共產黨黨員在任何時候都要經得住考驗,請他回去告訴在抗大學習的四方面軍幹部,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壓倒,一定要相信黨中央。
賀健很感動,說:“請首長放心,我一定按你說的做。”
從此賀健在抗大埋頭學習,性格也比以往穩重了許多。
04 誰都“怕”他
賀健火爆的脾氣也給他的家庭帶來了負面影響,也許是幼時父親的打罵造就了賀健性格上的缺陷,使得他不懂怎麼去愛。
妻子怕他。
當初有人撮合賀健和楊洪昭,楊洪昭立刻哭著拒絕說:“我怕他,他脾氣不好總罵人!”
不過最後兩人還是結合在一起,兩人先後生了八個孩子。但是婚後的生活甜蜜中透露著冷漠,二人生活中的交流並不多。
兩人幾乎就是各自忙,楊洪昭不管家務,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年老時還跟孩子們說嫁給賀健她吃虧了。
賀健似乎也沒有為此指責過楊洪昭,他承擔了傳統母親要承擔的角色,做家務、處理親友鄰里關係、教育照顧孩子。
老年時楊洪昭喜歡打麻將,賀健經常偷偷地攢一些零錢,只要楊洪昭一有需要就立馬掏出來。找不到麻友的時候,賀健就叫孩子陪著楊洪昭玩。
賀健應該是愛著楊洪昭的。
孩子也怕他。
賀健的兒子像他一樣,有些調皮搗蛋。而賀健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教育孩子也是簡單粗暴地打罵。
兩個兒子在床上瘋鬧,被賀健用棍子打;兒子不小心打破了鏡子,被賀健拿著馬鞭抽。
孩子們在家大氣都不敢喘,就怕惹出聲響引來賀健的責罵。
由於不滿父親的做法,孩子們也變得像賀健一樣,他的長子上中學的時候也離家出走了,最後還是在母親的勸說下才回來。
但是,賀健對孩子的愛也是真的。1959年,他的長女騎腳踏車上學的路上遇車禍身亡,使得他深受打擊,從此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剩下的孩子們被嚴令不準騎腳踏車,還給了同樣上中學的長子一張存摺,要他以後坐公交車上學。
當時坐一次公交只要幾分錢,長子檢視存摺餘額,驚訝地發現竟然有300元。
沒多久,賀健向上級提出調動工作的要求,理由是女兒去世,繼續待在這個地方他內心煎熬。
賀健的下屬們也怕他,但是感情也深,賀健當年從教導二旅四團離任的時候,送行的幹部哭成一片。
賀健跟老友們的相處也處處透著“詭異”:戰友上門直接在客廳坐下,一起喝著茶但不一起說話,幾乎就是沉默;坐夠了直接就走,賀健不客套不挽留不送客。
賀健不會表達感情,沉默就是他表達感情的方式。
05 衣錦還鄉捱了一巴掌
唯一不怕賀健、跟賀健還能好好相處的,恐怕只有他的母親了。
從1930年離家參軍,賀健只在1932年給家裡寄了一封信、一張照片和兩張蘇維埃政府發行的紙幣,此後母親再得到賀健的訊息,就要等到建國後了。
賀健的老家湖北省紅安縣,原名黃安。
早年有很多黃安人參加紅軍,以黃安人為基幹,先後組建了紅四方面軍、紅25軍、紅28軍三支勁旅,誕生了223位將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黃安人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全縣犧牲十四萬人。
當我們登陸紅安縣政府網站,發現2018年紅安縣的戶籍人口也只有65萬多人,可以說紅安縣幾乎家家有烈士,人人是烈屬。
1952年9月,為紀念黃安人的巨大犧牲和巨大貢獻,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黃安縣改名為紅安縣。
賀健離家後一直跟父母說自己在當鐵匠,但是看著兒子照片上板寸頭、再看看手裡的蘇維埃政府紙幣,猜到賀健是參軍去了。
紅安人在革命時期傷亡慘烈,此後二十年間母親一直擔憂著賀健,生怕再也見不到兒子,一直珍藏著兒子的照片和那兩張紙幣。
紅軍撤離紅安後,國民黨反動派屢次上門查誰是紅軍家屬,許多人因此被殺害,賀健母親冒死把照片和紙幣藏到了牆縫裡。
母親在擔憂中等了賀健二十年,1952年已經是軍區司令的賀健第一次回到家鄉,母親迎出十多里地。
激動的母親竟然打了賀健一巴掌,說道:“你還知道有這個家、知道有這個娘!”說著說著又哭了起來。
賀健臨走前,母親把藏在牆縫裡的照片和兩張紙幣交給了賀健,囑咐他一定要緊跟著共產黨幹好革命。
多年後,每當賀健想起母親都心懷愧疚,囑咐兒女,在他死後要把骨灰埋到母親的墳邊,永遠陪伴著她。
2008年5月4日17時,賀健在大連逝世,享年98歲。
參考文獻
1.紅安網《賀健》
2.《紅安行》;杜芝軒;《黨史文匯》1999年.12期
3.《沉默將軍賀健》;馬曉麗;《神劍》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