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國的屈辱的歷史上,面對兇橫殘酷的侵略者,湧現出無數的愛國仁人志士,他們前仆後繼,為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
特別是在抗日救國的大背景之下,無數的愛國之士更是用生命和鮮血捍衛著中華民族的尊嚴,自反法西斯聯盟建立之後,中國遠征軍出於抗戰形勢需要,遂派遣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其中200師的師長戴安瀾將軍就在入緬將領序列當中。
由於種種原因,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戴安瀾將軍奉命掩護遠征軍主力撤退,不幸的是,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戴安瀾將軍不幸犧牲在異國他鄉。
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異國他鄉犧牲後,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英雄史詩,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的結局又是如何?
一:入緬作戰,難以為繼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中國等一眾國家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而蔣介石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同盟國中國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等國家)的最高統帥。
但美國人也存留有別樣的心思,為了牽制蔣介石和讓美國利益最大化,派遣了史迪威作為中國戰區的參謀長以及駐華美軍司令,企圖用援華物資監理人的身份來挾制蔣介石,甚至以此來謀奪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權。
蔣介石也深知這一點,兩人的鬥爭日益激烈,矛盾也不斷加深,最終影響到後來的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
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為了開啟中國戰場的局面等戰略考量,大舉進攻緬甸,駐紮緬甸的英國軍隊節節敗退,無力抵抗日軍的猛烈進攻,僅僅開戰兩個月,緬甸的局勢就徹底糜爛,極大的威脅到滇緬公路的安危。
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英國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邀請中國派遣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協助英國軍隊打敗日軍。
蔣介石欣然答應,派遣了一支十萬人的部隊入緬甸作戰,其中就有國民黨當時唯一對外宣稱的機械化部隊200師,而200師長,就是赫赫有名的戴安瀾將軍。
初入緬甸的遠征軍所面臨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不僅僅要面對兇殘的日軍,還有拉跨的盟友英軍。
更有甚者,遠征軍的最高領導層也存在矛盾和衝突,不能形成有效統一的指揮。
在這種困境之下,遠征軍出於保家衛國的信念,依舊取得了一個個勝利。
當時中國遠征軍為了掩護潰敗的英軍撤退,在東瓜城與日寇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
當時擔任200師長的戴安瀾受命保衛東瓜城,戴安瀾在戰前就表明心志,師長戰死,則副師長代之,以此類推,直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在毫無空軍協同作戰的情況之下,戴安瀾部面對四倍於己,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苦戰12天,以步兵對抗日軍的立體進攻。
最終,200師殲滅日軍5000餘人,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但這些勝利並沒有根本的扭轉整緬甸戰場的局勢。
二:掩護撤退,捨身成仁
1942年4月,由於指揮上的不統一和英軍作戰不利等種種原因,緬甸戰場的局勢一日三變。
面對日益嚴峻的局勢,只有來一場決定性戰役的勝利,才有可能扭轉不利局面。
為此蔣介石親自乘坐飛機飛往遠征軍前線指揮部,商討作戰方案,但由於英國人放已經有放棄緬甸的想法,不願意和日軍進行殊死鬥爭,導致整緬甸戰場的形勢徹底無法挽回。
1942年4月24日,棠吉之戰爆發,負責收復棠吉的200師將士,作戰英勇過人,一舉拿下這座堅城。
但是就在不久之後,中英盟軍全線潰敗,遠征軍一路後撤至胡康河谷,日軍窮追不捨,形勢岌岌可危。
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戴安瀾將軍挺身而出,決定斷後阻擊日軍,為遠征軍大部隊爭取時間。
在危急的情況下,戴安瀾將軍決定兵分兩路,帶領將士們在緬甸中北部山區與日軍進行遊擊作戰,之後尋找機會回國。
就在200師的將士們準備橫穿細抹公路之時,突然遭到了日軍的伏擊。
此時緬甸的嚮導也不肯為200師帶路,悲憤無奈之下,戴安瀾將軍決定與日寇決一死戰,殺出一條生路。
200師數千名戰士端著刺刀向日軍陣地衝去,日軍以逸待勞,利用密集的火力壓制200師,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
200師損失慘重,師長戴安瀾奮勇當先,不幸被日軍機槍打中,身受重傷。
1942年5月26日,200師殘餘部隊艱難的行走在緬甸北部的叢林當中,身負重傷的戴安瀾將軍早已經心力憔悴,幾次在擔架當中昏厥過去。
戴安瀾自感時日無多,便命令士兵整理衣冠,不久之後,戴安瀾將軍隕落在距離國境線三四十里遠的克欽山寨。
訊息傳到國內之時,無數國人悲憤不已,而當時200師下轄三個團,那麼戴安瀾將軍手下的三個團長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
三:結局各異,不愧軍人本色
當時戴安瀾的200師一共有3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以及600團。
首先是599團的團長柳樹人,柳樹人和戴安瀾一樣都是黃埔軍校出身,當時柳樹人接到遠赴緬甸作戰命令的時候,才剛剛新婚後不久,不料這一去卻是天人永隔。
柳樹人在緬甸戰場之上,英勇過人,每每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很快,柳樹人的出色表現就引起了戴安瀾的注意。
戴安瀾也因此多次訓誡他,身為指揮官應該以指揮作戰為第一要義,不能一味地衝鋒。
但對於這樣一員虎將,戴安瀾也是非常重視的,不然也不會任命他為599團的團長。
在200師掩護大部隊撤退之時,戴安瀾不幸中彈負傷,是柳樹人拼命的將戴安瀾搶救回來,並且揹著戴安瀾一路撤退。
也正是因為如此,柳樹人也身中數彈,昏迷不醒。
與戴安瀾將軍一樣,柳樹人也沒能再回到魂牽夢縈的祖國。
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柳樹人只能長眠於異國他鄉,成為三個團長當中犧牲最早的人。
再者,就是600團的團長劉少峰。
在戴安瀾犧牲之後,劉少峰承擔起了護送戴安瀾將軍遺體回國的重任。
在成功的將戴安瀾將軍的遺體送回國內之後,劉少峰繼續留在了杜聿明的第五軍當中。
劉少峰並沒有忘記在緬甸戰場上的恥辱,一直在尋找機會雪恥。
就在第一次遠征緬甸失利之後,蔣介石決定組織第二次遠征緬甸,以保護大西南的安穩。
此時的劉少峰則擔任第五軍加強團團長的職位,隨軍再一次遠征緬甸。
1944年8月,劉少峰率領部隊參加了著名的滇西大反攻。
憑藉著前一次遠征緬甸的經驗,劉少峰在戰場之上英勇過人,不僅僅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和魄力,更是全殲了日本王牌師團第56師團,成功為戴安瀾將軍以及犧牲在緬甸的200師將士們雪恥。
之後,我國便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劉少峰則慢慢消失在世人的視野當中。
戴安瀾手下三個團長當中,知名度最大的應該是598團的團長——鄭庭笈。
鄭庭笈也是黃埔軍校出身,幾度浮沉之後,在崑崙關大戰當中一鳴驚人,率領部隊一舉擊殺了日軍“鋼軍”將領中村正雄,名聲大噪。
之後,鄭庭笈追隨戴安瀾將軍遠赴緬甸作戰,在戴安瀾去世之前,他喚來鄭庭笈,任命其為200師最高的指揮官,囑託他,一定要把將士們安全的帶回祖國。
而鄭庭笈也不負眾望,出色的完成了這個艱難的任命。
在回國之後,鄭庭笈出任200師副師長的職位。
一直到解放戰爭爆發之後,鄭庭笈作為一名軍人,參加了這場內戰。
隨著解放戰爭局勢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之上節節敗退。
同時國民黨內部腐敗不堪,面對解放軍猛烈的攻勢,國民黨方面毫無招架之力。
在遼瀋戰役結束之後不久,作為高階軍官的鄭庭笈被解放軍所俘虜,被判處10年的監禁。
在獄中,鄭庭笈一開始感覺自己時日無多,為了不牽連家人,鄭庭笈決定和妻子離婚。
但鄭庭笈在抗日戰爭當中所做出的貢獻的有目共睹的,加上鄭庭笈在監獄當中積極參與接受改造,學習新思想和理念。
1959年,鄭庭笈作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出獄與家人團聚。
出獄之初的鄭庭笈生活頗為窘迫,有關方面在瞭解了鄭庭笈的情況之後,便安排鄭庭笈為全國政協的文史專員。
鄭庭笈也十分珍惜這一份工作,在任期內留下來大量的寶貴的歷史資料。
與此同時,鄭庭笈還兼任了民革中央檢察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等職務。
1996年6月9日,鄭庭笈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安然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