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因此在很多制度上都延續秦漢和唐宋,比如詔獄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明朝詔獄制度設定了260多年,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竟然從來沒有發生過越獄事件,難道詔獄的犯人都老老實實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所謂“詔獄”,它是古代社會中特殊牢獄,與常見的“刑部牢獄”和“大理寺牢獄”,以及其他各類衙門牢獄有明顯的區別。詔獄的特點在於,它由皇帝直接管理,所關押的犯人都是一些王公大臣,各地的諸侯王,朝廷中的九卿官員,郡守和巡撫等二千石以上俸祿高官。由此可見,詔獄制度其實是古代皇權對司法權的干涉,並且在二者博弈過程中很顯然是皇權在上,皇帝對詔獄犯人有法外特權,也更掌握了生殺大權。
根據史料記載,詔獄制度最早起源於漢代武帝時期,也是漢武帝劉徹加強中央集權的體現,如《漢書》中記載:“宗正有司空詔獄;少府有若盧詔獄”。到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廢除大量詔獄,也標誌著詔獄制度開始衰退,因此在唐朝詔獄制度都沒有再次興起,只是在武則天當權的時候重用酷吏來俊臣等人,才讓沉寂許久的詔獄制度再次登上歷史舞臺,但不過也如曇花一現,武周政權覆滅之後詔獄也再次被廢除。後來,到了宋朝的中後期,詔獄制度又被恢復,比如宋仁宗時期就有大量的詔獄,然後到明朝發展到了高潮。
明朝詔獄制度源於明太祖朱元璋,不過他將其改名為“錦衣衛鎮撫司大獄”,主要由錦衣衛直接管理,但其本質仍然是詔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著名的“胡惟庸案”爆發,大量的高官被捲入其中,當時負責此案的就是“錦衣衛鎮撫司大獄”,很多官員身陷詔獄,最終都沒有活著走出來,因此在明朝提到詔獄人人都為之色變,甚至將其視為人間煉獄。在明朝,除了詔獄之外還有所謂的“東廠”和“西廠”,而這些也都是懸在文武百官頭上的利劍,指不定在什麼時候就突然掉下來了,因此也弄人人心惶惶。
明太祖朱元璋之後,歷代帝王都有設立詔獄,一直到明朝覆滅詔獄制度才徹底結束,因此這一時間段也長達260多年。歷史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在其他朝代的詔獄制度下,也發生過一些犯人逃跑的情況,但明朝卻一起越獄事件都沒有發生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專家們經過研究,終於發現其中慘不忍睹的真相:
真相一:考古研究表明,明代的詔獄大都建在地下,或者是半地穴,因此想破牆或者破窗而出簡直是天方夜譚。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明代詔獄都由錦衣衛看管,您要知道的是錦衣衛可都是武功高強的人,畢竟他們也都是護衛皇帝安全的人,因此外面的人想進入詔獄也是不可能的,也許還沒剛出現就被錦衣衛射殺了。假如說,真有厲害的人能破牆而出,或者是潛入詔獄,那他們在逃走的時候面對錦衣衛也是九死一生。
真相二:史料記載,被關入詔獄的犯人會佩戴沉重的手銬和腳鐐,其重量是普通牢獄犯人的3-5倍,並且還都是純鐵鑄造,因此犯人連自由活動都是問題,哪裡還有力氣去越獄呢?另外,明朝被關入詔獄的也以文官居多,本身就手無縛雞之力,況且還受到過嚴刑拷打,甚至有一些人都年過半百,您說他們能越獄嗎?
真相三:在以往其他朝代的詔獄中,犯人的伙食都由朝廷提供,即便是伙食很差但起碼也能果腹,但在明朝的詔獄中,朝廷不給犯人安排任何實物,全部通知其家人按時配送。因此,很多家遠或者是家中無人的犯人,最後就只能活活地被餓死,而有些犯人即便能吃上飯,但很多時候都吃不飽。除此之外,衣服和棉被也都是自家人送,尤其到冬天沒有棉被就會被凍死。因此,連飯都吃不飽了,哪裡還有心思和力氣去越獄。
明朝之後,詔獄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算是一種畸形的司法制度,帝王都想以詔獄加強統治權威,但是卻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詔獄制度也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中。
參考資料:
《詔獄》作者:李志剛,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