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的一天,廣東的一家醫院門口突然來了一群身著正裝的領導幹部。
今天他們的目的是找一個人,這一行動驚動了醫院的院長,畢竟醫院還從沒見過這樣的陣仗。
院長趕忙過來接待他們,詢問過後才知道,原來他們要找的是一個護士,並且要將她調到中央任職。
來到北京後,毛主席親自接見這名護士,還談了許久的話,吃了飯。
從此這名護士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這名護士是誰?
她一個普通護士為何能得到中央的重視,被調遣到中央任職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名身份特殊的護士
一九四九年,在廣東的韶關醫院。裡面來來往往都是看病的人,醫院裡的工作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個時候,醫院的大門口來了一群人,他們是當地的領導幹部,個個氣質不凡,面色嚴肅,而且看樣子不是來看病的,倒像是抓人的。
可是這裡是醫院,抓人怎麼會抓到這裡呢?
這麼大的動靜讓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擔心起來,還以為醫院出了什麼事情呢。
於是他們趕忙去通知了院長,在院外詢問過後,才知道他們不是來看病抓人的,而是來找一名叫曾碧漪的女護士。
這個護士院長是知道的,就是醫院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而已,怎麼會和領導幹部扯上關係?
院長心裡雖然奇怪,卻也不敢耽擱事情,馬上讓人去找曾碧漪。
此刻曾碧漪正在辦公室整理資料呢,在聽到同事叫自己的名字後,她轉過身問:“有什麼事嗎?”
同事著急地回答:“院長找你呢。”
聽到是院長找自己,曾碧漪既奇怪又擔心,自己一個小護士,院長怎麼會找她呢?
她趕忙問同事:“院長為什麼要找我?”
此刻同事也不知道,他只是個傳話的,搖了搖頭說不知道。
曾碧漪趕忙放下手裡的工作,心裡一邊猜測著一邊往院長的辦公室走去。
走到辦公室門口時,她有些緊張地敲了敲門,在得到裡面的回應後,曾碧漪開啟門走了進去。
辦公室裡除了坐著院長以外,還有好幾名陌生的男子,而且他們看起來不像是普通人。
這麼大的陣仗,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曾碧漪還沒有反應過來,對屋內的情況也一無所知。
這時,房間內一名陌生男子開口了:“您就是曾碧漪同志吧?”
曾碧漪訥訥地點頭回答是的,男子又說:“我們是縣政府的工作人員,今天就是來告訴您,我們得到上級通知把您調到中央任職工作。”
這一句話讓曾碧漪摸不著頭腦,也感到震驚。一旁坐著的領導也怔住了,自己醫院小護士到底是什麼身份,居然能得到中央的調任!
在詢問了幾句之後,這時曾碧漪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原來組織從沒忘了自己。
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改變了曾碧漪以後的人生,改變了她現在的生活。到中央去工作,這是普通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那麼曾碧漪究竟是什麼人?她為什麼會被調任中央呢?她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傳奇事蹟?
與革命有著深厚聯絡的曾碧漪
原來曾碧漪以前是一名革命人士,是一名投身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先行者,也曾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女秘書。
新中國成立前,那是一段悲慘的歷史,也是一段所有中國人民不會遺忘的歷史。
人們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是偉大了共產黨給我們帶來了黎明。
那些行走在槍林彈雨中的人,那些成為了歷史的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沒有國家就沒有人民,同樣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不團結在一起,那麼也不會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當敵人侵入我們的土地,當人們遭受著無盡的痛苦,生活在那個時候的人民選擇了反抗。
曾碧漪就生活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為了這個國家,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曾碧漪原名叫做曾昭慈,一九零七年在廣東出生,曾碧漪還有一個哥哥,叫做曾昭秀。
她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雖然當時社會封建思想嚴重,但是她的父母卻很開明,從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曾碧漪充滿了關心和疼愛。
從小便為她安排好了一切,但卻從不限制她的想法。對於曾碧漪的選擇,父母都會支援。
為了讓女兒能學習知識,就算家庭清苦,她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她是女孩子就不讓她上學。
因為他們知道要想很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就要學好知識,身為女子更得如此。
所以在曾碧漪小的時候,父母就送她去上學。
在那樣條件艱苦,社會背景複雜的環境,曾碧漪能在適齡的年紀上學,她也算是幸運的。
一九二三年,曾碧漪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廣東甲種工業學校。
接受了教育的曾碧漪,在學校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新的思想,她從內心變得獨立。
在這裡她也交到了新的朋友,受社會和朋友的感染,曾碧漪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革命。
她的哥哥曾昭秀也是名有著先進思想的革命人士,也是因為哥哥的影響,曾碧漪加入了革命隊伍。
當時她的哥哥是當地的縣委書記,也是黨在當地的負責人。
在哥哥的影響下,她對革命充滿了嚮往,當時,在學校上學的曾碧漪剛好碰到革命人士來她們學校演講,宣傳革命思想。
而來的人就是李富春和蔡暢等人,那是曾碧漪第一次聽到這樣激情澎湃的演講。
聽著臺上的人訴說著那些革命故事,曾碧漪內心參加革命的熱情瞬間被點燃。從那時她就決定了,她要參加革命。
一九二五年,她的哥哥曾昭秀和他的朋友古柏成為了進步人士,那時各地正在鬧罷工,他們兩個也積極參加了罷工。
在活動中兩個人有著相同的理想和追求,成為了好朋友。
而曾碧漪就是因為哥哥的關係,才認識了古柏,也為之後的事情做了鋪墊。
曾碧漪完成學校了學業順利畢業後,回到了家鄉,但她並沒有忘記心裡的革命事業。
回到家鄉後,她積極展開革命,她很聰明也很有智慧,優秀的辦事手段讓她成為幹革命的一把好手。
在她的帶領下,家鄉的婦女解放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對於曾碧漪來說,革命是她的理想,也是她一生的奮鬥目標。
為了這個國家,也為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她始終走在革命的最前方。
生活雖然艱苦,但曾碧漪絲毫不覺得苦,相反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她覺得充滿動力。
和毛主席的相識
隨著歷史的推進,革命愈演愈烈,漸漸發展到廣東地區。
慢慢地,這裡的革命之火越燒越旺,毛主席和周恩來同志也曾來到這裡演講,宣傳革命思想。
也是這個時候,曾碧漪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從此便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在聽到毛主席和周恩來要來廣東做演講的訊息後,曾碧漪很激動,她早就聽說了這兩個人的大名,很想有機會能和他們見上一面。
既然他們要來廣東演講,那她一定不能錯過這次的機會,她必須要來聽一聽。
第一次聽完演講後,曾碧漪受到很大的震撼,革命在她心中的定義變得更有深度。
之後,毛主席和周恩來的每一次演講她都積極參加,從不缺席。
之後曾碧漪的能力和對革命的忠誠,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開始給她安排任務。
從一開始的小任務,慢慢地到大任務,曾碧漪出色的執行力得到了上級表揚。
之後回到家鄉她便被安排,組織家鄉的農民運動還有婦女解放運動。
她和哥哥一起在家鄉奮鬥,可是革命運動沒有他們想的那麼順利。
一九二八年,廣東南雄共產黨建立起來的組織遭到了敵人的嚴重破壞。
因此曾碧漪和她的哥哥與組織斷了聯絡,突然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是事情不能一直拖下去,為了改變現況重新聯絡上組織,也為了保護妹妹的安全,曾昭秀決定獨自一人去尋找組織。
在曾昭秀的努力下,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有關組織的訊息。上面有他的好朋友古柏的報道,原來他也參加了革命,成為了共產黨。
思前想後,曾昭秀決定先去尋找古柏,看他是否能幫助他和組織取得聯絡。經過一番打聽後,他終於得到了古柏的訊息,找到了他。
突然見到老同學,古柏是驚訝的,怎麼也沒想到兩人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再次相遇。
看到好友曾昭秀氣喘吁吁的樣子,他上前問道:“昭秀,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曾昭秀也顧不得寒暄,他直接開口:“事情說來話長,我們在南雄的黨組織被敵人銷燬了,現在我們和組織失去了聯絡。
我也是偶然從報紙上知道你的訊息,實在沒別的辦法,所以找上了你。”得知事情經過後,在古柏的幫助下,他們重新和組織取得了聯絡。
與古柏重逢
其實古柏的內心也是高興的,除了老友相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對曾碧漪有好感。
當初上學的時候,他就喜歡她了,之後分開雖然斷了聯絡,但他從沒忘記她。說起他們之間的緣分,還要從上學的時候講起。
之前在革命的道路上曾碧漪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古柏,因為哥哥的緣故,兩人得以結識,從此一起奮鬥在革命的前線。
他們是一對有著相同理想和追求的人,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對於曾碧漪來說丈夫古柏是她的靈魂伴侶。
古柏是哥哥的好友,曾碧漪在學校的時候兩人相識,從此便結下了之後的緣分。
從學校畢業回到家鄉參加革命的曾碧漪,告別了古柏,很長一段時間失去了聯絡。
但是在他們的心裡,始終記得彼此,兜兜轉轉,也許是緣分,之後的兩人再次相遇了。
那時的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事情,也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再次的相遇似乎是命中註定,但又讓他們感覺意外。因為任務,哥哥聯絡上組織後,緊急聯絡妹妹讓她過來匯合。
剛見面的兩個人內心是激動也是開心的,他們誰都沒有忘記對方,也期待著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相遇。
相遇後,之後便在一起開展革命工作。漸漸地在工作過程中,她被古柏的才華和品質深深吸引。昔日的感情再次湧現,他們的感情漸漸加深。
之前已經錯過一次了,好不容易再相見,古柏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於是他便和曾碧漪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曾碧漪很開心。
之後兩人便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哥哥知道後也為他們感到開心。
自己的好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他很清楚,妹妹能古柏在一起他是放心的。
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兩人便在哥哥和組織的見證下結為了夫妻,在之後的革命共同面對危險,彼此扶持。
因為當時條件有限,環境特殊,本來是不打算大操大辦的,只是簡單地舉行了一個儀式便罷了。
一九二九年,當時正逢毛主席和朱德帶領紅四軍來贛南根據地考察,看到這裡形勢一片大好後,很是欣慰。
他知道這裡能有現在的發展多虧了古柏的宣傳和領導,於是在古柏帶領其他幹部去和毛主席彙報工作時,得到了毛主席的多次表揚。
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後,毛主席得知了古柏和曾碧漪的事情,對兩個人的婚姻是十分支援的。
知道他們要結婚後,還特地表示希望他們的婚禮能大辦。
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當地的包辦婚姻很嚴重。
為了打破這種舊思想,古柏又是領導幹部,乾脆辦一場當下流行的結婚儀式,起到表率作用嘛!
知道毛主席的意思後,曾碧漪夫妻當然沒有不同意的,能得到組織的支援認可,他們是開心的。
於是在毛主席他們離開後,他們便舉行了一場當下流行的結婚儀式。
寫請帖告知了不少親朋好友,還寫了結婚誓詞。
他們要用行動告訴大家,他們的組織是新時代下的組織,早就沒有了那些舊思想陋習,也不會再做舊社會的奴隸。
在黨組織的支援下,曾碧漪和古柏兩人順利結為夫婦。
當時他們夫妻二人在革命的過程中,建立了一隻軍隊,那就是紅軍二十一縱隊。
雖然我們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個隊伍,當時二十一縱隊卻曾經在過去的歷史中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曾碧漪和古柏就是二十一縱隊的創始人,在他們的努力下,隊伍的人數越來越多。
他們一邊帶領隊伍積極和敵人展開作戰,一邊在附近的地點鼓勵百姓加入他們的戰鬥,在他們的帶動下,當地的人民也加入了革命的隊伍。
就這樣二十一縱隊漸漸壯大,成為了一支不遜於正規軍的隊伍。
他們一路走來,參加大小戰役無數,最後上了井岡山,為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不少貢獻。
而曾碧漪和古柏這對夫妻因為表現突出,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認可。
在工作中他們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在生活中他們是相互扶持的親密夫妻。
一路上緊跟革命的腳步不離不棄,因為工作原因倆人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對方的力量和愛意。
成為毛主席的秘書
一九二九年之後,曾碧漪夫妻兩人被調到毛主席的身邊工作。曾碧漪是一個很優秀的人才,上過學的她滿腹才華,為人膽大心細又愛學習。
在和丈夫一起從事革命的過程中,為了能更好的工作,也為了幫助丈夫,曾碧漪開始學習相關業務。
她很聰明,學什麼都一學就會,之後在工作中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從此曾碧漪成為了毛主席的秘書。
得到毛主席的重用,曾碧漪內心是激動的,她更加盡心盡力地投入革命事業。
在工作中她積極完成領導交給她的任務,每次都能將事情做得很好。
優秀的工作能力和健談的性格讓她和毛主席成為了像朋友一樣的關係,還把自己的親手做的毛筆送給了毛主席。
收到禮物的毛主席是很高興的,本身很喜歡讀書寫字,所以曾碧漪的禮物送的恰到好處。
這支筆也陪伴了他許多年,他用這支筆也寫出了不少優秀的文章和詩句。
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放棄蘇區根據地,開啟了長征之路。
作為毛主席的秘書,雖然曾碧漪的身體弱小,長征路上艱難,但她依舊堅持留在主席身邊照顧他。
身為女同志,主席在看到曾碧漪的腳都磨破了之後,總是照顧她讓她騎上自己的馬。但是曾碧漪沒有接受,仍然堅持要自己走。
長征結束後毛主席給他們夫妻安排到了一起工作,但是因為丈夫古柏擔任了游擊隊的司令,兩人從此聚少離多。
好景不長,幸福的生活沒有持續太久,在一次任務中兩人分開了。
可是他們都沒有想到,這一次分別竟然是天人永隔。
在一九三五年的一次游擊戰役中,曾碧漪失去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的丈夫,她的革命夥伴古柏在這次行動中失去了生命。
但她沒有因為丈夫的去世而放棄自己的信仰,在上級的安排下,曾碧漪聽從指揮來到了廣東的韶關醫院工作。
就是文章一開始她所在的那家醫院,在這裡她便面上是醫院的一名護士,實際上是一名地下工作者。
從此她便開始了自己的潛伏任務,在這裡一待便是許多年,只要革命還未完成,只要上級還未召回,她就一天不能擅自離開。
在這裡,她利用護士的身份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她將自己的五個孩子交給了鄉民們照顧,自己則在最前線。
但是不幸地是,多年以後,再次尋找孩子時,她只找到了一個兒子。
在醫院潛伏多年的曾碧漪,於一九四九年的時候,終於等來了組織的召喚。
來到北京後,她再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新中國成立時,當她看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說新中國成立了,時間彷彿回到了許多年前,第一次看到毛主席演講的時候。
她沒想到當時她的願望,終於在這一天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