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頭號智囊,大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在民間被稱為“活神仙”,他精通易理,洞曉玄學,能掐會算,再加上斬龍脈、燒餅歌等離奇傳說的推波助瀾,逐漸被後人神化,劉伯溫便從謀士變成了"半仙"一樣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朝神人劉伯溫。
50歲時再出山
劉伯溫,也叫劉基,自幼聰明好學,學富五車,經史子集,無所不通,曾在元朝為官,因為一直得不到重用,便辭官歸隱山林。
公元1360年,33歲的朱元璋聽說劉伯溫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便以“三顧茅廬”的方式把歸隱山林多年的劉伯溫重新請出山,那一年劉伯溫50歲,朱元璋任命劉伯溫為軍師。
當時朱元璋大軍駐紮在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陳友諒軍多將廣勢頭正勁,陸續攻陷多個城池,對朱元璋更是步步緊逼,由於雙方力量懸殊,很多大將都勸說朱元璋採用詐降的策略,先避一避陳友諒的銳氣,日後再找機會東山再起,朱元璋舉棋不定,劉伯溫則建議朱元璋應該痛擊陳友諒,擴大勢力範圍,而後再逐個對付張士誠等地方勢力。
朱元璋力排眾議採用劉伯溫的計策,大獲全勝,自稱吳王。1367年,劉伯溫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派遣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1368年,元朝滅亡,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可以說,劉伯溫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朝建國後,朱元璋對開工元勳論功行賞,李善長、徐達等這些早期追隨朱元璋的大將一一被封公,而劉伯溫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謙讓,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但就是這樣一位料事如神,與世無爭,運籌帷幄,滿腹經綸的明朝開過功勳大臣,卻最終被大明朝第一奸臣胡惟庸陷害死,明確說是被朱元璋授意毒殺,結局甚為淒涼。
據傳劉伯溫料事如神,那為什麼他沒有算出多年後自己會遭遇如此結局呢?
神機妙算?不存在的!但絕對是智力超群!
不可否認的是,劉伯溫一定是一位天賦異稟,智商超群的人物,看待問題深度,對時局的洞察力和判斷力,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倍,他不僅可以直達問題的根源,還可以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這是我們人類深度思考和個人智商相結合之後,所產生的一種獨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劉伯溫和諸葛亮,則更是將這種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但並不代表他們具有未卜先知,撒豆成兵的本領。
他們在當時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是完完全全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劉伯溫或者是袁天罡,李淳風,他們這些神人所謂的神機妙算,都源自於後人的演繹和杜撰。
劉伯溫被神話,主要源於一個叫燒餅歌民間故事。
大體意思就是說,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燒餅,劉伯溫恰巧求見,朱元璋將咬了一口的燒餅,藏在一個碗的下面,讓劉伯溫猜,劉伯溫則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一看算的挺準,就接著問劉伯溫大明朝後續發展,兩個人一問一答,成就了一篇千古預言奇談。
有人說燒餅歌預言了從明朝之後數百年的世界發展趨勢,個人對此持否定態度,個人認為燒餅歌純粹是後世之人假借劉伯溫之名的杜撰。
否定燒餅歌,有三點理由。
第一,朱元璋不同於劉伯溫的學識淵博,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盲級皇帝,劉伯溫跟這樣的皇帝彙報工作,不可能使用這些文縐縐的之乎者也,肯定是以大白話為主。而燒餅歌則是句句文言,且對仗工整,各種隱喻對映,層數不窮。
暫且不說朱元璋能不能聽懂,假如沒有人翻譯成白話進行全方位的,牽強附會的解讀,估計全天下也沒有幾個人能真正瞭解其中的奧秘。燒餅歌,個人認為基本可以斷定是現代人所為,創作年代可能介於清朝末年與民國之間。
第二,燒餅歌故事起源於劉伯溫與朱元璋的一段對話,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朱元璋的每一句話都有人記錄嗎?即使是吃個燒餅,與臣子的一次普通談話,也要記錄在冊嗎?這個還真有,在古代,皇帝身邊一般都設有一個專門記錄皇帝言行的職位,叫起居郎,皇上幹啥說啥,他們都要記錄成冊,這些人一般都有速記的本領,而且會將大白話簡縮成文言文來記錄。
但是像燒餅歌這樣的長篇大論,能夠一字不差地速記出來,估計這個起居郎也是一個天才。但話又說回來,劉伯溫當時到底是用文言文給朱元璋說的呢,還是起居郎為了便於記錄,自己將白話翻譯成了文言呢?
第三,最初的燒餅歌,到底是文言還是白話?正常人用邏輯思維一下,就應該能想明白,劉伯溫不可能對著文盲皇帝朱元璋大口噴文言文,因為朱根本聽不懂。所以,如果真的存在這麼一段對白,劉伯溫說的肯定是大白話,但如果是大白話又出問題了。
打個比方,燒餅歌裡很多都是七言短句,之所以用短句,是因為短句更容易做隱喻,而如果劉伯溫當時說的是白話,起居郎又是如何準確知道劉伯溫明裡暗裡的所指呢?又如何準確地將一篇篇的大白話準確翻譯成文言短句呢?比如:
雨水草頭真主出,赤頭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總才說,須是川水頁臺闕;
十八年間水火奪,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中自己用漢人,卦分氣數少三數;
有人說這裡面說滿洲會出現帝王,預示了清朝的建立,“路上行人一半僧”指清朝的剃髮令,“須是川水頁臺闕”有“順”字的暗喻,是說順治皇帝,在位共十八年,所以說“十八年間水火奪”。這種近乎扯淡的解釋,竟然成了很多人相信劉伯溫可以預言數百年曆史程序的證據。哈哈,可笑!
剛正不阿,不與奸人為伍,終被陷害致死
按照燒餅歌的解釋,既然劉伯溫可以推算出順治皇帝在位十八年,這麼精確的歷史事件都能算出來,那他完全有能力推算出自己的死期以及死法,而事實上,劉伯溫至死都在為自己和自己子孫的未來日夜擔憂,亦步亦趨,如履薄冰。
劉伯溫雖然是一個智商超群的軍師,但絕不是一個手腕高超的政治家。明朝建國後,大局初定,朱元璋先是大封功臣,不久以各種理由清洗功高蓋主的功臣,劉伯溫也沒能逃過此劫,再加上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與李善長、胡惟庸等流勢同水火,整日陷入明爭暗鬥的兩難境地,劉伯溫疲倦應對,沒多久就辭官歸田。
儘管如此,胡惟庸仍然沒有放棄對劉伯溫的迫害,在朱元璋面前搬弄是非,數次汙衊劉伯溫心懷造反野心,劉伯溫最終在鬱鬱寡歡中病逝,享年65歲。有人說,是朱元璋委命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但都是猜測,沒有切實的證據。但不管怎樣,一代神人劉伯溫就此畫上句號。
因此,劉伯溫是一位不可多得智慧之士,聰明之人,但絕對達不到未卜先知、預測未來的水準,而且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因為未來存在無限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