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中國古代那麼多的真金白銀,為什麼現代卻很稀缺?薩沙問答第77集
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到處都是黃金白銀,這是一種誤解。
中國古代不但缺少黃金,也缺少白銀,甚至銅礦資源也不豐富。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金銀多少是沒關係的,日常生活根本用不上,用銅錢就足夠了。
白銀主要是商人才會使用,用於大宗商品的交易。
黃金則基本沒人使用,只是作為貴重金屬,就像今天的珠寶首飾一樣。
中國古代,市面上的黃金很少。
漢代動輒賞賜幾萬斤黃金,就是黃銅。
黃銅本身也是貴重金屬,幾萬斤也很了不起了
到了宋代以後,市面上可以流通的黃金已經較少了。
一來民間出現大量首飾和奢侈品用金,比如婦女的金首飾,家裡一些黃金器具。
尤其是富豪家庭和中產階級,家裡都有一些金貨。
這些每家每戶儲存的大量黃金,導致市面上金子越來越少。
二來中國古代黃金開採量不高。
北宋時期,單年開採黃金1萬兩就是歷史最高記錄。
1萬兩黃金對個人來說,是天大的財富,但對於國家來說,不值得一提的。
到了清代,全國已知的金礦幾乎開採完了,每年黃金產量只有2000兩。
至於白銀,同黃金也差不多。
中國白銀資源,實際上非常匱乏。
兩漢到南北朝時期,每年白銀的開採量都很少。
直到唐代在南方發現了大型銀礦,白銀產量才有一定變化、
有學者估算,唐代滅亡之前,中國白銀總產量為3500萬兩。
這個數字不高,不能滿足商業貿易對於白銀的需要。
在宋代,中國白銀產量達到頂峰,因為開採技術有很大提高。
即便如此,到宋朝滅亡時,中國白銀總量在1.5億兩,大約6000噸。
這個數字也不高,畢竟大量商貿活動都需要白銀作為硬通貨。
如林沖買了那把寶刀就需要近千兩白銀,區區1億多兩哪裡夠用。
有意思的是,在明代的中國出現大量的白銀。
這導致白銀總量超過了實際需要,出現了貶值情況。
這不是中國發現了新的白銀礦藏,而是從海外輸入了大量白銀。
西班牙人從大明進口了大量物資,卻苦於沒有中國人感興趣的物資出售。
無奈之下,西班牙只能用從美洲搶來的白銀,作為硬通貨交給大明。
根據一些學者的估算,僅在1570到1644年之間,輸入大明的美洲白銀,就高達5000噸。
也就是說,洋人運來的白銀,相當於中國長達2000年的開採量。
這導致大明國內白銀數量,猛增到過去的兩倍。
然而,今天中國的黃金白銀並不少。
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的年黃金消費總量一直在210噸,大部分是作為首飾黃金。
今天你想要買黃金白銀,可以去金店任意購買。
不過,建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民間沒有黃金白銀,主要是金融政策的結果。
在建國前,黃金白銀都是硬通貨,老百姓逃難不帶鈔票,就揹著現大洋和金條。
建國以後,中國不允許民間進行用黃金白銀作為貨幣。
於是,政府多次收繳民間的黃金白銀。
以廣東省為例,1950年就收繳、收購黃金高達745.2萬兩,銀元102萬枚,純銀高達5323萬兩。
由於是國家收購,價格是比較低廉的:1950年8月起,貴金屬收兌價格全國統一,黃金每克3.04元,白銀每克0.04元,銀元每枚1元,白金每克9.12元。
這樣到了五六十年代,民間就很難見到黃金白銀了。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