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成立之後,從1949年到1959年,天安門廣場上一共舉行了11次大閱兵,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其中開國大典、國慶5週年、國慶10週年的閱兵都是規模浩大。可從此之後,天安門廣場上一連幾十年都再也沒有出現過振奮人心的閱兵場面。
1981年,鄧小平在聽取工作報告時,提出了“適當時間要搞一次閱兵,閱兵對於軍隊在人民的觀瞻是有好處的。這樣可以加強軍民關係。”
就這樣,中央決定:在198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時,在天安門舉行國慶大閱兵。
這是在中斷24年後,舉世矚目的一次國慶大閱兵。
在禮炮和聲樂的餘韻中,鄧小平站在一輛敞篷轎車上,檢閱了人民軍隊。轉眼35年,道不盡的人間滄桑。這場面壯觀盛大的閱兵儀式,讓舉國振奮,世界震驚。
閱兵之後,鄧小平笑了,這笑容中有著欣喜,也有沉思。此時一個舉世震驚的戰略決策,已經在他的心中醞釀成熟。
鄧公提議:裁軍百萬
1984年11月1日,正當人們還沉浸在一個月前的國慶閱兵的壯觀場面中,而心潮澎湃的時候。中央軍委在首都的京西賓館會議廳中,召開了中央軍委座談會。
當時擔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在這次會議中,發表了近90分鐘的講話,他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戰略決心。
“從哪裡講起呢?”鄧小平笑容滿面,十分親切地望著眼前的這些高階將領們。之後,他說:“從這次的國慶閱兵開始講起吧!我不是說這次閱兵如何,這次閱兵還是不錯的,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反應都非常好。最近有一位國際友人講非常好……”話說道這裡,鄧小平話鋒一轉,表情嚴肅地說:“但我說,還是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一個缺陷。”
當鄧小平說道這裡,看了看身邊的將領們,他緩慢而堅定的口吻,宣佈了一個重要的決策——裁軍百萬。
在座的將軍們聽到這個聲音後,心中立刻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他們被眼前這位戰略家鄧小平的膽量和氣魄所深深地折服。
在軍隊幾次整編的基礎上, 再裁剪員額100萬——這並不是鄧小平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並不是為了贏得國際的好評而譁眾取寵,而是出自這位高瞻遠矚、清醒果斷而著稱最高統帥,對於世界大勢、國家大局和軍隊建設大目標的科學把握。是這位世紀偉人對於國家、對人民、對軍隊的高度負責的慎重決擇。
在這一次的軍委座談會上, 鄧小平作出了世界大戰在最近幾十年內打不起來的驚人論斷,說:“我們既然看準了這一點,也就犯不著花更多錢,來用於國防的開支,要騰出更多的錢搞建設。可以下這樣一個決心。即便就是有戰爭爆發,我們也要將軍隊‘消腫’才行。”
鄧小平的這句話,是中共中央對於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經濟形勢,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集體所下的決心。既然現在的中國財政有限,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不能夠兩頭兼顧,那就不如壯起膽來,集中在財力和物力上,先顧及經濟建設這一面。
鄧小平在談及裁軍百萬的必要性時,說道:“一個是從節省開支來看,另一個也是從軍隊本身提高素質來看,都必須要‘消腫’。就算是戰爭比較早的到來,也要‘消腫’。不‘消腫’就不能應對戰爭。現在減人,把開支節約下來,改善我們的裝備,提高軍隊素質。無論戰爭來不來,都要這樣。”
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已經是由來已久,裁軍‘消腫’是鄧小平很早之前的心願。他在之前的十年裡,對於這個問題大會講、小會講、集體談、個別談,已經提了數十次。
鄧小平指出:“現在的軍隊臃腫不堪,我們不僅要把很多錢花在他們的穿衣吃飯上,更主要的是,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不要說指揮作戰了,就是疏散也都很不容易,這是我們存在的一個大問題。”
在這十年裡,在鄧小平的不斷提議下,解放軍進行了4次整編,但‘消腫’的問題一直都沒能很好地解決。對於裁軍100萬,很多領導人會認為會削弱軍隊的戰鬥力。對此,鄧小平做了一個生動、風趣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明瞭軍隊建設中,數量和質量的關係。
他說:“虛胖子能打仗嗎?大力士、拳擊運動員的身體很重,但是不虛,虛就決不能進行拳擊,軍隊要多節省一些開支,改善武器裝備,提高軍政的素質,這樣就必須要減少數量,但同時也保留下來的人員,足夠應付意外事件。在這樣的基礎上,裁減100萬,一是必要,二是沒有風險!”
中央軍委在座談會之後,中央軍委根據鄧小平的講話精神,研究了裁員百萬的整編方案,確定了改革體制的編制,加強合成,調整編成的比例,減少了很多幹部和保障人員,淘汰了落後的裝備。
重大決策,統一部署
1985年5月23日到6月6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擴大會議,一時間,海、陸、空三軍,第二炮兵,北京、瀋陽等11個大軍區的司令員,以及所有人們解放軍的高階將領全部雲集在北京,這是一次“定盤子”的會議、11個大軍區要撤銷4個,究竟要撤銷哪個,將會在這次會議中決定。
這次會議由楊尚昆主持,會議的中心議題有兩個,第一是調整、選配大軍區的領導班子,讓一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重要的領導崗位。這個在軍以上總部領導班子年輕化後,我軍幹部年輕化的又一次重大的進展。第二討論整編方案,確定裁軍百萬,要研究貫徹落實的政策和步驟。
6月4日,鄧小平在會上發表了講話,伸出一支手指頭,鄭重地向全世界宣佈:中國政府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要減額100萬。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從成立以來,冷戰等因素所造成的世界戰爭一觸即發,在國際局勢和嚴峻的周邊環境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一直都處於“盤馬彎弓箭不發”的臨戰準備狀態。
到了八十年代,這種危險依然存在,但由於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和平力量的日益增長,鄧小平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後,做出了全新的判斷。他認為,過去我們一直強調戰爭不可避免的認知應該有所調整。
雖然當時,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在全世界的爭霸還不會終止,他們還是要進行軍備競賽,甚至還會有所升級,戰爭因素還會繼續發展,戰爭的危險還是依然存在,但從世界形勢來看,較長時間還不會發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維護世界的和平,還是有希望的。
當時有資格進行世界大戰的,只有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而兩個國家又都因為具有毀滅對方的力量,擔心全球戰略部署受挫,而都不敢輕舉妄動。
而當時,第三世界的一百多個國家,佔聯合國席位的80%,佔世界人口的3/4,這些國家都在不斷地發展,都曾深受戰爭的痛苦,都不希望打仗。而許多發達國家,也為了本國的利益希望和平。就這樣,和平的力量在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要遠遠超過戰爭的力量。
而相對的和平時期,國家要發展,社會也要進步,國家的安全利益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在尋求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之間的最佳結合點,一直是戰略家們所關注的問題。
對於這個結合點,鄧小平接著給大家說:“國家的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百業大舉的當前,國家經濟建設才是大局,我們軍隊不能妨礙這個大局,要緊密配合,才能實現軍隊的現代化。國力增強了,再更新一些裝備就容易了。”
為了落實這一重大決策,中央軍委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了整編方案。在會後,根據中央軍委的部署,裁軍百萬的浩大工程在全軍開始具體實施。
除了改制,還要建制
6月10日,新華社將“裁軍百萬”的這一驚人的決策公之於眾,瞬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國際上對於裁軍一直是爭吵多年,未見成效。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明裡裁軍,暗裡擴充軍備,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政府主動裁軍百萬,這個決策猶如平地一聲驚雷,震驚了全世界,令全球矚目。
可中國在之前的十年裡,幾次對軍隊的整編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機關每精簡一次,就又會膨脹一次,一邊減額,一邊增額,總是軍隊之間互相攀比,人員的數目遠遠超過工作需要,人浮於事。
部隊今年簡編,明年又增編,幹部轉業一批,又再提一批,提了又轉業,精簡整編陷入了“精簡-增編-再精簡-再增編”的怪圈裡,甚至增編要遠遠大於或等於減員的數量,可謂極其反常,該如何擺脫這個怪圈,讓人們解放軍的精簡整編能夠順利進行,這又成了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主管全軍編制的領導們,都傷透了腦筋。經過一番縝密思考後,鄧小平一語道破:“減人,要和體制的改革結合起來,除了要改制,更要建制,使編制也能成為法律,並切實遵守。”
就這短短的幾句話,將領導們的“山窮水盡”化作了“柳暗花明”。
當時的事實也的確如此,之前幾次整編,只是簡單地在減人的上面下足了功夫,為了減人而減人。就好比是隻拔毛不殺雞,結果拔得到處哇哇叫,但精簡卻不能得到具體的落實。
百萬裁軍,表面上看起來是減人,但其根本上卻是革命,是一次大的革命,對人的革命,對體制的革命,靠之前那樣修修補補、零敲碎打的改良方法,是根本就行不通的。即使短時間把人減下去了,也仍鞏固不住。
歷史上的教訓,有力地支持者鄧小平的建議。減人“消腫”,必須要徹底改革體制才行,這兩者之間,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改革體制既可以達到減人“消腫”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革除舊體制中的弊端,從而促成解放軍體制編制的合理,鞏固減人的成果。
找到了癥結,問題也自然迎刃而解,《整編方案》就以此思想為指導,大膽地運用了地方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採用了撤、並、降、交、改、理等多種辦法,大刀闊斧,多管齊下,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從何下手?如何安置?
面對400萬的大軍,要裁減100萬,這先從哪裡開始下手,也是個問題。
這就要弄清楚軍隊主要的“腫”在哪裡了,這樣才能選好突破口。儘管當時的中國軍隊有400萬人,但連隊並不充實,臃腫的主要是各級的機關,各級機關、副職過多。每個軍區都有十幾名甚至幾十名的領導,還有什麼團職的保密員、營級的打字員。
鄧小平在中央軍委的座談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軍隊腫的不是作戰部隊,而是各級的領導機關。‘消腫’主要還是減少不必要的非戰鬥人員,減少統帥機構和指揮機構的人員,最主要是減少幹部。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 。
鄧小平坦率地對大家說:“這次裁軍,是一個得罪人的事情!既然得罪人,那就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留給下一屆領導人和新的軍委主席。”
總部機關的“消腫”,一直都是精簡整編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雖然經過1980年和1982年的兩次精簡的整編,壓縮了定額,並且合併了一些業務很相近的部門,但是組織的編制仍然不夠科學合理,機關很大,幹部很多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鄧小平曾經在1982年的三總部精簡18.2%的草案上作出批示:“這個方案,不是比較讓人滿意的方案,但可以先作為第一步進行,以後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鄧小平要求三總部帶頭來做,因為總部機關自身的建設需要,只有總部機關精幹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執行軍委的意圖,便於更好地統帥全軍和指揮全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發揮榜樣的作用,總部機關帶頭“消腫”,就可以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全軍的整編。
這樣,1985年的整編方案中,不斷強調三總部要帶頭落實,把精簡三總部機關作為一條首要的原則進行列入。在三總部機關的共同努力下,機關處以上部門在整編過程中,人數減少了1/6,人員在原有的基礎上,平均精簡了一半,基本上改變了機構重疊、班子龐大、工作職責不清楚的狀況。
這次整編,不僅大大提高了三總部機關的工作效率,又用自身的模範行動,帶動了全軍,保障了裁軍百萬的計劃最終順利完成。
裁軍百萬,加上同時進行的軍隊體制改革,讓這次精簡整編涉及到很多方面,內容也很廣。總部機關精簡、大軍區調整、部隊裁減,到了縣市人民武裝部隊劃歸到地方建制,邊防部隊移交到公安部門等,都有著比較大的改革。
既要減少層次,撤銷合併機構,降低部分單位的等級,又要精幹編制,減少幹部,減少行政和生活服務保障人員,減少軍隊的社會性負擔。
既要調整部隊的編成比例,加強諸兵種的合成,又要改革體制、精簡整編和提高幹部的素質,加強幹部教育,促進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既要淘汰很多陳舊落後的裝置,封閉部分軍事設施,又要騰出一部分的軍事設施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
對於整個軍隊來說,幾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幾乎每一位軍人家庭的實際利益都會因此受到觸動。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震盪”,是對軍隊這個龐大機體進行的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
一夜之間,人民軍隊有60萬幹部被列為“編外”,陸軍部隊的建制單位有1/4要撤銷,這其中,就包括哪些有著幾十年光榮歷史、立下過赫赫戰功的部隊。
在精簡整編中,面對體制編制改革,和人員重大的變動,全軍廣大指戰員堅決服從中央軍委的命令,無論是單位的撤、並、降、交、改、理,還是對個人的進、退、去、留,都是堅決服從組織上的安排。
裁軍百萬,最棘手的問題,便是幹部的安置問題,除了有少部分老幹部、建立共和國的有功之臣離休、退休之外,大部分“編外”幹部,只有轉業這一條路可以走。幾十萬的幹部被推進到了社會中,如果他們想得到妥善的安置,又談何容易?
軍隊的各級黨委都高度重視對編外幹部的工作,不把他們當做包袱,而堅決搞好對這些編外幹部的管理工作,思想上有人做,學習培訓有人抓,生活福利有人問。
同時,根據各個地方需要各類專業人員的情況,在資金極為緊張、訓練任務極重的情況下,儘量騰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按照專業,來開辦各種訓練班和速成學校。對那些要轉業的幹部們,進行專業的培訓。
然而,60萬的幹部要在短短3年裡,退出現役,在地方上得到妥善的安置,這不僅僅需要軍隊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援。
結語:
悲壯也是一種美,它給予了人民不是倒退,而是前進的激勵,當1986年到來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從總體上完成了裁減100萬員額的戰略性行動。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為全世界和平世界作出貢獻的誠意和決心。
到了1987年,這一件在全世界都少有的百萬大裁軍順利完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樣悲壯的氣氛中,義無反顧地跨過了一道分水嶺,質量從舊走到新。鄧小平就這樣,出色完成了四個現代化中的“國防現代化”。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戰時體制,走向了和平時期的建軍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