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名叫權閒堂的書生,學富五車,心地良善。這一天,他去縣城參加童生試,半路上發現一個石亭,便去歇息。
來到石亭上,發現地上坐著一個老叫花,面前用幾塊亂石壘起一個簡易的灶臺,燃著火,上面架著一口鍋,鍋裡燒著水,裡面放著一塊豆腐。灶臺旁邊放著一個破陶罐,裡面裝著水,水裡遊動著一條泥鰍。泥鰍非常粗壯,乍一看,還以為是一條黃鱔。
老叫花看著權閒堂,樂呵呵地說:“讀書人,你要是不嫌棄,等會一起品嚐泥鰍鑽豆腐的美味。”所謂的泥鰍鑽豆腐,就是將泥鰍放入燒開的水中,泥鰍為了活命,鑽進豆腐裡。煮熟了,就是一道美味。這種吃法,只有達官貴人們才會偶爾一試,想不到一個老叫花子,竟然有如此興致!
權閒堂看著陶罐裡的泥鰍,兀自遊動著,全然不知它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心中不免湧起一股悲涼。他又想起儒家學說裡推崇的“仁”,決定伸出仁義之手,獻出仁愛的心,搭救泥鰍一把。於是,他開口講了一通仁愛的思想,勸說老叫花把泥鰍放生。
老叫花指著權閒堂大笑起來,眼淚差點笑了出來。好不容易止住笑,他說道:“你真是讀書把腦殼讀壞了,豈不知民以食為天,我一個老叫花子,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常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能有一道泥鰍鑽豆腐吃,就是天賜之恩。你讓我把它放了,豈不是要老虎吃素,尼姑嫁人?真是笑死人了。”
權閒堂被搶白了一頓,知道一時半會說服不了老叫花,於是提出花錢買泥鰍,讓老叫花開個價。老叫花眨動著狡黠的眼睛,說道:“任你多少錢我都不賣,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如現在吃了,好歹滿足了口腹之慾,圖個快活!”
接著,老叫花絮絮叨叨地講起,這條泥鰍來之不易。他上午出門乞討,在路邊水溝裡發現了泥鰍,好不容易才捉拿起來,養在陶罐裡,然後去集市上討要了一塊豆腐,打算好好地大快朵頤,打一下牙祭。老叫花皮笑肉不笑地說:“君子應該成人之美,你在我嘴裡奪食,哪有一點君子風度?”
其實,老叫花之所以囉裡囉嗦,無非是想坐地起價。權閒堂當然洞悉了他的心思,說道:“這樣吧,我多給一些錢,你到集市上飽餐一頓,既滿足了口腹之慾,也算做了好事,豈不兩全其美!”
好說歹說,老叫花終於同意賣掉泥鰍,不過,他漫天要價,索要三兩銀子。權閒堂身上沒有多餘的銀子,如果拿出三兩銀子,他一路上就得省吃儉用。老叫花見他猶豫不決,伸手抓起泥鰍,就要丟進鍋裡。
權閒堂忙喊他停手,從包袱裡翻出三兩銀子,遞給老叫花。老叫花接過銀子,喜滋滋地走了。權閒堂捧起破陶罐,走到河邊,把泥鰍倒進河水裡。
一路上,權閒堂每天只吃一頓飯,晚上無錢住客棧,就在路邊屋簷下蹲一晚,或者在草垛裡歇宿一晚,勉強撐過了考試之期。回到家裡,老婆見他瘦了一圈,詢問起來,得知他花了三兩銀子買了一條泥鰍,忍不住責怪起來。
權閒堂拿出儒家“仁愛”的理論辯解,氣得老婆扭身不搭理他。考試成績公佈出來後,權閒堂榜上無名,老婆嘲笑說:“你一番好心,放生積德,為何老天不保佑你高中?”權閒堂笑著說:“考試不中,是我的學識不夠,與老天有什麼關係?做人做事但求問心無愧,做善事索求回報,豈是君子之風?”老婆氣得直翻白眼,懶得理他。
三年後,權閒堂又一次參加童生試,這一次榜上有名,中了秀才。後來,他科舉之路順遂,一路舉人進士考下來,分配到地方上當了縣令。
權閒堂帶著家人去赴任,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深得老百姓尊重,頗有政聲。過了不久,他被提拔為知府。後來官至三品,成為朝廷重臣。
一轉眼,三十多年過去,權閒堂已經年近六旬了,因為身體欠佳,特地告老還鄉,頤養天年。皇帝准奏,權閒堂便租了一條船,帶著一家老小,走水路回家。
船到長江下游一帶,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雨,頓時烏雲遮天,波濤洶湧,船兒隨著波浪上下顛簸。前面和後面的船隻,都被風浪打翻,人們在水中沉浮掙扎。
權閒堂的船隻隨時都有側翻的危險,一家人躲在船艙裡,驚慌失措。這時,只見一位壯漢從水中躍上船頭,船隻頓時不再顛簸,如履平地,遠處巨浪滔天,眼前風平浪靜,宛如兩個世界。
權閒堂心知有異,上前與壯漢行禮。壯漢笑著說:“當年與恩公相識,還是意氣風發的書生,一別幾十年,如今恩公兩鬢染霜,真是歲月不饒人啊。”權閒堂打量了壯漢一下,說道:“恕我眼拙,似乎與君素未謀面,為何稱我為恩公?”
壯漢笑著說:“我就是當年被你搭救的泥鰍啊!”原來,泥鰍被權閒堂放生後,過了幾年,龍王選拔巡江將領,泥鰍有幸入選。今日,他見權閒堂一家有難,故此出面搭救,報答往日的恩情。
因為有壯漢的護送,權閒堂一家安然抵達家鄉,過起了安逸的生活。
多做善事,必有福報。無論是儒家、佛家還是道家,都教育人們,要行善積德,仁愛為本。正所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時候一到,福報自然會來。本故事採用了荒誕的筆法,在於借事喻理,勸人為善,與封建迷信無關。
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以供讀者諸君茶餘飯後消遣,讀罷儘可一笑了之,大可不必深究。倘若有人從中獲益,筆者便倍感欣慰了!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推薦評論,你的支援,就是我堅持的動力源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