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太上皇是欽宗趙桓。
他是北宋末代皇帝,金兵大舉入侵之際,徽宗禪讓帝位,趙桓被迫即位,是為欽宗,改次年為靖康元年。
當時情況危急,宋徽宗是想自己逃命才被迫把皇位讓給太子趙桓的。趙桓本不是徽宗最愛的兒子,但他是太子,金人進兵無意中幫了趙桓的忙,使徽宗無暇另立接位人選。因此,太子趙桓名正言順、有驚無險地接任皇帝。
宋欽宗實際在位僅有一年多的時間,卻先後拜罷了26名宰執大臣。宋欽宗是否昏庸,那是另一問題。中國自古“立嫡以長不以賢”,這是制度,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輕易打破。宋徽宗有打破這個制度的想法,但是沒來得及實施。
再說,以當時的形勢,即使接位者不昏庸,北宋也未必就不滅亡。以明代為證,崇禎皇帝其實並不昏庸,只是性格缺點較多(如刻薄寡恩、猜忌心重等),但積弊日久,即使明君再世也難以力挽狂瀾。欽宗與其父一樣,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
靖康元年,金兵攻打汴京,軍民強烈要求抵抗,欽宗被迫起用抗戰派將領李綱抗擊金兵,但仍不斷向金朝屈辱求和,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又同意割讓河東、河北,一味地妥協退讓,幻想金兵能夠撤退。
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次年二月,延續了168年的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與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虜北去,在位一年零兩個月。
宋徽宗是由太上皇變俘虜的,而他的兒子欽宗卻是在俘虜營裡得到一頂“淵聖”冠的。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趙構即位後,遙尊在金國俘虜營裡接受改造的兄長欽宗為“孝慈淵聖皇帝”,丟擲這類似太上皇的榮譽稱號,不過是趙構的政治秀,對度日如年的昨日君王趙桓則毫無意義。
欽宗1156年死於五國城,享年57歲,葬於永獻陵。直到1161年欽宗死訊才傳到南宋。高宗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高興,上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