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開國天子是武王姬發,他娶了姜子牙的女兒邑姜為妻,生下的第一個兒子名叫姬誦,姬誦就是法定的下一任天子。
後來,邑姜又為武王懷了一個小兒子,還沒出生時,邑姜就為這個小兒子憂心忡忡。
她擔心什麼呢?
大兒子長大以後,可以頂職接老爸的班,即世襲繼續當大王,工作沒問題的。可這小兒子,他長大後幹什麼呢?把他安排到哪兒呢?和今天的父母擔心子女的前途是一個道理。
當時,武王伐紂推翻了商朝,為了快速佔領殷商的龐大地盤,就大封諸侯,授權給他們到各自圈定的勢力範圍內自治,以便徹底征服、統治這些新得到的土地。
究竟封了多少諸侯,沒有人能搞清楚,史傳七十一國,姓姬的就佔了五十三個。
而到了這個小兒子長大以後,地盤早就被瓜分完畢,能把他分到哪兒呢?
所以邑姜就開始為這個沒有圈到地的小兒子發愁了。
有一天,邑姜做了個夢,夢見上天對她說:“餘命汝生子,名虞,餘與之唐。”就是說,你放心好了,你這個兒子是上天安排來的,他的名字已經取好,就叫虞,將來上天自然會把唐國的地盤封賜給他。
果然,小兒子生下來後,掰開手心一看,掌紋上真的呈現著一個“虞”字,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姬虞。
這個故事,就叫“叔虞出世”,被載入了《史記》。
再後來,姬虞的大哥姬誦做了天子,史稱周成王,由叔父周公旦輔政。當時商朝殘餘勢力聽說武王死了,馬上集結起來發動叛亂,周公旦親自東征,在大掃蕩、大清剿中,也順帶消滅了一個小小的唐國。
唐國在今天的山西境內,他們是上古時期堯的後人。被征服後,在周公旦的建議下,就把姬虞派到唐國,做了那裡的君主。
這樣,周武王的小兒子姬虞,很幸運地獲得了一塊外面的封地,成為唐國的第一任君主,史稱唐叔虞,總算是圓了他母親的夢。
姬虞雖然屬於一路諸侯,但諸侯間也是有著等級分別的。
一等諸侯為公爵,多是在朝廷裡有重大功勞、對公家有特殊貢獻的人。
而姬虞並不是,他既沒有在公家朝廷任職上班,也沒有在外面蠻族開疆拓土。他僅僅只因為血統,因為武王是他爹,成王是他哥,所以就只能按二等諸侯的標準封個侯爵。
侯爵,多是為了照顧那些沒有功勞但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便於吃皇糧的。姬虞吃了一輩子的皇糧,到晚年去世時,就把他的唐國君位傳給了兒子姬燮。
姬燮覺得他老爸的爵位太低,這塊地盤又太小,還不到一百里地,國號也
難聽,這樣混下去子孫後代難以發跡,他就遷都到肥沃的晉水之旁,像改公司名稱一樣,把國號改為了“晉”。
古代先民都有崇拜“大”的習俗。唐,就有大的意思;唐者湯湯,是道德至大的樣子,雖然也是大,卻多指誇大。荒唐之語,唐大無驗。《說文》曰:“唐,大言也。”
因此,他們就再也不肯叫唐國了,改叫晉國。
這就是晉國的來歷。姬燮史稱晉侯燮,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改國家名字的人。改個吉利的名字,以期望他這一族的後人能夠興旺發達,不再弱小。
晉,是一個好字,晉升的晉,晉級的晉。不停地升遷,越變越大!《說文》上說:“晉,進也。日出,萬物進!”
這個晉字,最初源於《易經》中晉卦的卦象。篆文的寫法是,上面一個“臸”,下面一個“日”。
在《易經》中,凡有“日”旁的字,大多都與君王有關;而“臸”這個字,是從上至下的意思。因此,“晉”字暗藏的玄機就是從上面掠奪君王的財物,這就叫作晉。
掠奪君王的財物,那當然發達得快,可是這樣做,除非不要命,否則根本就做不到,那怎麼辦呢?於是,《易經》上又進一步具體解釋晉卦的內涵,點破升遷的秘密,說:“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康侯,康是地名,侯是侯爵,是以前的一位低階諸侯。
錫馬,錫通賜,錫馬就是天子賞賜的馬匹。
蕃庶,就是滋生、繁衍、昌盛、眾多的意思。
接,就是連成一體。由一個“手”和“妾”構成“接”,表示拉著小妾上床之意。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
“從前有個卑微的康侯,他想盡快地提高自己家族的身世地位,他就用君
王賞賜給他的那匹最寶貴的名馬,和自己家裡的那些普通馬匹進行交配,以便
也和君王一樣擁有大量的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