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的城區中心有一座海拔130米的白玉山,在山頂處矗立著一座白色塔形建築,是大連市著名的旅遊風景之一。該塔高66.8米,塔內有螺旋形階梯273級,塔尖為彈頭形狀,塔的整體做工精細、雄偉壯觀。當地人都稱之為白玉山塔。
它被建造目的是為紀念日俄戰爭中日軍的"亡靈",以炫耀"戰功",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和對華殖民活動。
這樣的一個帶有“屈辱色彩的建築”,新中國成立後理應將其拆除,卻遭到了日本的反對?如今白玉山塔作為經典開放,當初國家是如何考慮的,為什麼要保留它,它的存在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這座塔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它又是因為什麼被建造的?
白玉山塔是日軍於旅順口留下的侵華建築之一,是見證日本侵略者殖民中國東北罪證的重要物證。始建於1907年6月,1909年11月竣工。日俄戰爭結束後,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和陸軍第三軍軍長乃木希典的倡議下,殖民當局決定在白玉山頂修建"“表忠塔”",以表彰在日俄戰爭中為天皇效忠的官兵。
1900年7月,俄國利用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之機,派兵佔領中國東北三省。1902年4月,中俄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但當年10月俄國第一次撤兵之後,便不肯繼續履行條約,招致日、英、美等列強的反對。1903年8月12日,日本正式向俄國提出交涉,要求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有“優越利益”,日本只承認俄國“於滿洲鐵路有特殊利益”。兩國幾經談判均未獲結果。
1904年2月6日,日本照會俄國終止談判,並斷絕外交關係。2月8日,日本海軍未經宣戰突然襲擊俄國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艦隊,日俄戰爭爆發。2月12日,中國清政府以日俄兩國“均系友邦”為由,宣佈局外中立。俄軍由於補給困難以及指揮無能,屢遭失敗。5月,日軍佔領大連;1905年1月又陷旅順;3月,奪取奉天(今瀋陽);8月10日,日俄雙方在美國朴茨茅斯正式舉行和談,於9月5日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日俄戰爭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
日俄戰爭不僅是對中國神聖領土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也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
沾滿鮮血的“表忠塔”又有著怎樣的過往?
1905年9月5日《朴茨茅斯和約》簽署後,日本佔領旅順和大連地區,開始了長達40年的殖民統治。日俄戰爭硝煙未散,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和乃木希典便開始在日本國內倡議募捐,籌集了26萬日元作為經費,在白玉山修建“納骨祠”和““表忠塔””,假借祭祀侵略軍亡靈之名愚弄日本國民,美化侵略戰爭。並在白玉山南麓上山路第一轉彎處修建了“第三回閉塞隊紀念碑”和衣冠冢,把參加閉塞沉船行動的“朝顏號”螺旋推進器置於碑前,四周架起炮彈殼與鐵索圍成的鏈牆,為日俄戰爭中堵塞旅順港而喪命的日軍招魂揚幡。
從此以後,白玉山就被日本帝國主義強行變成春秋兩季為炮慶舉行招魂儀式的祭壇,用以欺騙陣亡日軍的家屬和宣揚"天皇神威"。通常都是日本皇室和內閣重臣親自從日本國內跨海乘船到旅順白玉山參加主祭,也有賣國求榮的漢奸為獻媚其主趨炎附勢,如臭名昭著的"風流女諜"川島芳子生身父清肅親王善耆,就曾在1912年7月末明治天皇“駕崩”後為“表忠塔”供奉香資200圓。為炫耀武力,日軍還在“表忠塔”周圍舉行閱兵儀式。而且,日本當局還經常在日本各種節日裡在“表忠塔”周圍搭起涼棚大擺酒宴,大肆揮霍劫掠而來的民脂民膏。同時,還請來民間藝人在“表忠塔”周圍表演踩高蹺等遊樂節目,以此來粉飾“大東亞共榮”和“王道樂土”的“太平”。
1905年11月到1907年3月,日本殖民當局在白玉山北巔修建了一座日式祠院風格的神社——“納骨祠”。將在日俄戰爭中死亡的22723具日軍屍體的骨灰存放在祠院內地下3個拱形墓穴中,以此來炫耀“戰功”,大肆鼓吹軍國主義。1907年6月,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在白玉山南巔修建一座從底座到塔頂高66.8米的所謂“表忠塔”。
塔的結構為圓形,由底座、基柱、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外觀設計如蠟燭和燭臺的組合,塔頂燭尖仿製 280毫米榴彈炮炮彈的形狀,高8.8米,周長3.3米,寓意祭奠日本殖民者所謂“納骨祠”亡靈的蠟燭長明不熄。在築塔過程中,日本殖民當局從國內運來大量花崗岩、水泥、木材和鋼材。塔身是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塔內中空,築有 273級由美國製造的鐵製螺旋階梯。從塔底到塔頂,共有18個窗戶。塔頂設有觀光臺,可以俯瞰旅順全景,四周築有鐵製圍欄,鐵藝圖案為太陽旗的放射形狀。
日本人在日俄戰爭結束後儼然以新主人自居,把白玉山南麓的原沙俄關東軍副司令官邸改建成為日本關東都督長官官邸,它實際上是一座策劃侵華陰謀的橋頭堡和大本營。1927年8月15日,日本田中內閣在此召開了第二次“東方會議”。會上為貫徹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為宗旨,繼而炮製了詳細的侵佔東北進一步擴充套件滅亡中國的罪惡計劃。與此同時,日本統治者更不放棄享樂的機會,又在關東長官官邸附近建起一座江戶時代建築風格的“聖地會館”,接待日本軍政要員和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漢奸。每年在櫻花盛開時還舉行大規模的賞櫻會,摟著妖豔的東洋歌伎縱情歡樂,彷彿這裡是他們的富士山麓。
"表忠塔"不僅用於愚弄日本國民,鼓勵他們加入到侵略戰爭中來,同時,日本殖民者憑藉這一宗教設施對中國人民,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灌輸奴化思想。在偽滿洲國"關東州"的殖民教育中,宗教教育是重要的內容之一。
每月8日,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到"表忠塔"虔誠參拜,為"戰歿英靈"祈禱。每逢日本節日,也要組織學生到"表忠塔"進行祭祀。日本殖民者透過這樣的方式,把日本武士道精神灌輸給中國學生,還潛移默化地淡化孩子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讓他們只知道日本,不知道中國,只知道日本軍人為國捐軀,不知道中國人為了國家為了民族進行的浴血反抗。
為了炫耀“天皇神威”,日本當局透過“大阪旅行俱樂部”組織“旅順戰績旅遊”,開闢了白玉山等三條旅遊路線,1929年在白玉山盤山公路上豎起醒目的石刻旅遊指路標柱,並出賣和兜售各種軍國主義色彩的“旅遊案內”,“紀念寫真帖”以及旅遊工藝品等,還把一門繳獲清軍購自德國的210毫米加農炮置於白玉山中部供人參觀,以顯示日軍的赫赫戰功。同時還建立了半官方性質的旅遊管理機構“旅順觀光協會”,會址與辦公地點就設在白玉山南麓的“聖地會館”內。白玉山又是日本“戰績旅遊”的重要景點,來自日本國內的遊人組織,自1916年興起,1937年七七事變前後最盛,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1年逐漸走向衰竭。
“拆”、“留”之爭,白玉山塔的存留引起怎樣的爭議?
白玉山塔其實是在1945年之後就遭到了日本和蘇聯的反對。
日本這邊想運回去,表示會在當地加建公園表示補償。但據初步統計,在修建“表忠塔”時前後總共有兩萬多人參與,其中就有一千多名工人在施工時傷亡,而高空墜亡就達30多人,可以說這座塔充滿了中國人的血淚,和中國人的恨。抗戰勝利後,當時修建的很多建築都已經被拆除了,拆到這座塔時,日本人很緊張,稱把這座塔的原材料石料歸還給日本,日本則給中國建造一座日本酒店,這樣無恥的條件中國人不可能答應。
蘇聯這邊的態度比較激烈,在二戰落下帷幕之後,根本就沒有忘記表忠塔的存在。而表忠塔之所以會快速改名為白玉山塔,其實也是來自於蘇聯這邊的不樂意。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戰敗投降。 8月22日,蘇聯紅軍進駐旅順後準備把"表忠塔"作為戰利品拆遷到莫斯科重建。但中方人員認為白玉山位於市區中心,拆塔工程可能危害到當地百姓的人身安全,施工難度大。鑑於此,這座日本的侵華罪證被保留了下來。
1949年3月到9月,白玉山塔塔名和塔頂銅匾上美化日本殖民者的頌詞的先後被剷掉。1951年,旅順決定將塔改名"白玉塔",1985年又改為“白玉山塔”。
這座塔現在已成為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建國初至文革結束時期,白玉山一度曾作為禁止攀登與攝影的軍事要地,只有到旅順觀光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重要外賓才有資格登山參觀。後來限制放寬,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登白玉山,但登白玉山塔有嚴格規定,必須有公安部門與駐軍機關的雙重批准。
白玉塔有幾次差點被拆掉:第一次是在1953年,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問旅順時,曾經蠻橫無理地要求將白玉山塔拆除,並用其"原湯原料",在對面的黃金山上建一座比白玉山塔更高的塔,以紀念在日俄戰爭中陣亡的俄軍將領,被周總理斷然嚴辭拒絕。周總理說:"中國的領土,決不能再給任何外國侵略者豎牌立傳",赫魯曉夫的大國沙文主義陰謀未能得逞。
第二次是一個委員,也是一個老幹部,來到白玉山塔前,聯想到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戰鬥歲月,不禁老淚縱橫,痛哭流涕,他帶著一種強烈的情感問:這麼一個罪惡之塔、一個帶給中國恥辱的塔為什麼不拆了它!最終他的進言和提議沒有得到更多人的贊同和支援,所以白玉山塔依然還屹立在那裡。
當時主張拆除白玉山塔的人主要有以下兩種意見:
一是抗戰勝利這麼多年,白玉山塔還立在市中心白玉山上,壓在旅順人民的頭上,看見它就覺得不舒服,如鯁在喉。特別是那些曾經在當時受過日本奴役教育的老人。當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每月8號,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參拜白玉山塔和納骨祠,因為參拜的動作不到位和不嚴肅經常受到日本教師的打罵,因此,他們對白玉山塔很厭惡,主張堅決拆掉它。
二是有人認為文物保護固然重要,但更要考慮政治影響。白玉山塔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證被保留下來。對此,一些人士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炫耀戰功的紀念塔,在旅順市中心的山崗上耀武揚威近百年,現在應該把它炸掉,以徹底洗雪中國人民的恥辱。
主張保留白玉山塔的主要觀點有三種:
一是大連近代史專家周祥令認為白玉山塔作為文物保留下來的意義在於日本侵佔旅順和大連,不僅有書面文字材料,還有實物作為證據,讓有血性的中國人面對頭上的炸彈,居安思危,發憤圖強。
二是大連地方史專家董志正認為保留白玉山塔,用來告訴後人,我們中華民族不光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還有百年的屈辱史。
三是素素在《流光碎影》一書中關於白玉山塔有這樣一段文字:“我想,這座塔一定會被永遠地保留下來。因為戰爭是人類共同的災難,也是世界文明程序中的劫數。旅順口既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它的一切,就不只屬於旅順口自己。在這一切裡面,當然包括白玉山塔”。
新時期,白玉山塔有著怎樣的新面貌?
白玉山塔由於長期風雨侵蝕、年久失修,塔的各部位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直接影響建築自身安全和遊客人身安全。經過修繕後的白玉山塔重新面對世人。1986年,作為旅順旅遊規劃重點開發的白玉山正式向遊人開放。白玉山納骨祠的廢墟上建起了劉華清題詞的海軍兵器館,還豎起了高高的電視塔。當年的“關東長官官邸”和“聖地會館”已成為接待過周總理、江澤民、楊尚昆和外國元首金日成、胡志明與西哈努克親王的海軍第一招待所,昔日的日本閉塞紀念碑對面坡各架起了運載遊客的纜車索道。作為日軍戰利品置於白玉山南麓半山腰的克虜伯鐵炮對面又增添了一座名叫"百鳥園"的飛禽觀賞園。2001年5月,在白玉山塔附近新建了一座佔地面積為500平方米的奇特而新穎,以展示旅順海濱採擷珍奇石頭的"奇石館",並新開闢了一座面積為2300平方米的停車場供旅遊車隊泊用。
登上白玉山麓,美麗的旅順港及新老市區全貌盡收眼底。白玉山的正南方是世界聞名的軍港旅順口,看威武的戰艦犁開一道道晶瑩的雪浪花,飛翔的海鷗追逐著歡叫著,彷彿為遠航的水兵送行。此情此景,宛如置身於動感主體三維空間的彩色畫面。港口的左側是著名的黃金山,右側是老虎尾半島。東南方為白銀山,西南則是遼東半島的天然屏障老鐵山。
它已成為外地遊客觀光旅遊的首選必遊的熱點景區,自1986年以來至今已成功地接待過江澤民、楊尚昆、李瑞環、劉華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接待過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以及各界知名人士,更多的是來自國內海外的普通遊客。隨著旅順口區旅遊業不斷升級,有關部門正在規劃建立白玉山公園,並不斷充實與完善各項旅遊服務設施。2006年10月,白玉山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4A級景區。
雖然未來有無窮無盡的變化,但是歷史卻已經成為了永恆,他們並不是隨時間而消失的東西,白玉山塔的價值就在於讓人們銘記,讓我們學會反思自己曾經做過的決定,哪怕是備受爭議。同時也告訴日本帝國主義分子,證據不能隨著你們的“修改”而磨滅掉,曾經的侵略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經過修繕後的白玉山塔已經作為“日俄戰爭遺址和帝國主義侵華物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的存在將時刻警醒著我們,中國不僅有五千年的光輝,更有近百年的恥辱。雖然周圍已經變成了遊樂場和風景區,但是,透過這些,我們也應該看到深埋在地下的曾經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