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片繁榮,不僅存在於資本股價,更體現在市場銷量。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結構均呈現出兩頭粗,中間細的“啞鈴形”格局,其中“兩頭粗”則以Model 3、Model Y、蔚來ES6、理想 ONE、小鵬P7、比亞迪 漢 EV等高價位車型為代表,而低價位產品,更集中體現在五菱宏光MINI EV、長城尤拉、奇瑞小螞蟻以及零跑T03等車型。
隨著新能源產品發展的進步,不少車企開始也瞄準了20萬—30萬元這一檔的市場空缺,其中廣汽埃安Aion LX和上汽大眾ID.4 X更是該價格區間中為數不多的選擇。另外,廣汽埃安Aion LX及上汽大眾ID.4 X均是傳統燃油車企構造獨立純電動平臺後所推出的車型,那對於想要入局新能源浪潮,但又對造車新勢力不太能接受的朋友來說,這兩款傳統燃油品牌打造的純電動產品是否會是更好的選擇?
“不公平”的對比:上汽大眾ID.4 X「碰撞」廣汽埃安Aion LX
在仍沿用燃油車細分體系的純電動車型產品中,緊湊SUV上汽大眾ID.4 X與中型SUV廣汽埃安Aion LX進行比較或許有失偏頗,但在小編看來,這是不可避免的較量。其中廣汽埃安是自主品牌內較早構建純電動平臺的主機廠,到2020年末獨立之後,廣汽埃安更是在處處展現出迎合擁抱新能源浪潮的變化,無論是產品調性還是新式銷售展覽方式,也與過去傳統經銷商模式做出了分割。
上汽大眾ID.4 X更是與過去的燃油車產品做出了較大轉變的差異化,曾經的“套娃”不再,“船大難掉頭”的尷尬情形在大眾品牌上並未延續太久,數字化和電氣化的雙重發力,已經說明大眾仍然具有年輕、銳利的品牌基因。
至於緊湊級SUV和中級SUV的對比差距,在新能源車型的先天結構下,我們不應再用原來的“三拳兩指”的標準,對比引數去判斷,車內空間和座椅舒適度,應該以“體驗出真知”為準則。
外觀對比:極簡居家的上汽ID.4 X和銳利巨獸廣汽埃安Aion LX
遮住大眾Logo之後,你很難看出上汽大眾ID.4 X的品牌身份。
當標誌性的進氣格柵被取締,過去代表著“高階”的鍍鉻飾條不再出現在大眾的車上,似乎只能用一句“爺青結”,來緬懷在新能源時代對大眾燃油產品的留戀。上汽大眾ID.4 X作為“上汽大眾ID.家族”的首發車型,外形應用“光語律動”設計語言,貫穿式鍍光前臉讓整車散發出兼具時尚與科技的氣息。
在同樣屬於新能源車身份的廣汽埃安Aion LX上,並沒有過於前衛的造型設計。
廣汽埃安Aion LX作為昔日品牌進軍新能源領域的第二款產品,前臉的鍍鉻飾條和車身細節處的碳纖維裝飾,是廣汽埃安Aion LX揉雜了“前衛”和“傳統”屬性的亮眼設計,同樣是封閉式前臉,卻又在中網處加入了更多銳利、下俯式的線條感。
燈光配置對比
在燈光配置方面,上汽大眾ID.4 X配置了貫穿進兩側的IQ. Light光眸矩陣式大燈,不僅光效醒目,而且擁有迎賓喚醒、離車休眠光效,讓每一次出行都分外有儀式感,非常符合當下高質量消費者對於高顏值與個性化的追求。
而廣汽埃安Aion LX的陣列式LED大燈同樣不甘示弱,雖然廣汽埃安沒有“奧迪燈廠”這樣的“品牌大哥”,但LED燈組結合示寬燈的點亮後的效果同樣充滿了未來感,同時燈組內部的燻黑處理,視覺上充滿了精緻感。
側面造型對比
上汽大眾ID.4 X車身尺寸:4612/1852/1640mm,軸距2765mm;
廣汽埃安AION LX車身尺寸:4786/1935/1685mm,軸距2920mm。
相較於廣汽埃安AION LX下俯式的車身姿態,上汽大眾ID.4 X則更充滿流線感。
此外,從車身尺寸資料上看廣汽埃安Aion LX雖然全面佔優,但其因為造型設計和後備箱空間的侵佔,所以兩車在空間體驗感上並未拉開太多差距。
在側面細節處,上汽大眾ID.4 X的上掀式門把手和多輻條輪轂造型,都是傳統的造型設計元素。而廣汽埃安Aion LX的隱藏式門把手和星鑽式輪轂樣式,則為我們帶來更多“邁入新能源時代”的儀式感。
尾部造型對比
貫穿式尾燈的配備,是當下大多數車型都會採用的設計元素,上汽大眾ID.4 X貫穿式尾燈燻黑式的造型,為這款大眾純電動系列的首發產品帶來了更多的科幻感,結合高階感滿滿的亮燈式Logo,看起來更為舒展大氣。
廣汽埃安Aion LX在尾燈處的設計,則結合了整體銳利的風格,類似前大燈的“箭羽”造型,增強了整體的層次感。相較於上汽大眾ID.4 X的“極簡”風格,廣汽埃安Aion LX的整體尾部造型則更有光影反差的質感。
內飾對比:極簡科技與環繞家居的碰撞
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系,是當下大部分新能源車型願意在內飾中使用的拼色搭配,相比傳統燃油效能車的豔麗的色調,上汽大眾ID.4 X和廣汽埃安Aion LX更願意在內飾中塑造“耐看”的感覺。
事實上,在厭倦了“大螢幕整合”的極簡風格之後,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體驗到驚豔的內飾感,而對比的兩款車型作為“潮流家用”的產品,也不需要過於浮華麗藻。但這不意味者兩款車在“同質化”上趨於一致,反而實在同一個目標上,分別實現了不同的效果。
上汽大眾ID.4 X的內飾設計依舊可以用規矩來形容,這似乎並不符合新理念,但他們也提供了內飾配色選裝來張揚你的個性。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他們還有一些有意思的配置和功能,像光語系統、電容方向盤、VR抬頭顯示以及新的車機系統等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液晶儀表盤雖然只有5.3英寸,中控液晶顯示屏卻達到了12英寸,並且是全系標配。介面的功能挺豐富操作卻並不複雜,因為常用功能幾乎都保留了實體按鍵。
廣汽埃安Aion LX雖然具有更優勢的軸距尺寸,但因為強調“環繞式設計”包圍感,所以僅從圖片上看兩款車型在車內的空間尺寸似乎相差無幾。同時,廣汽埃安Aion LX作為其品牌下的旗艦級純電動SUV車型,豪華感的體現也不容有缺,車內金屬飾板、鍍鉻材質以及車頂翻毛絨皮的應用都給人很強的豪華感,儀表盤與中央顯示螢幕採用了一體式設計視覺效果很棒。
“功能整合”是特斯拉成為全球主流電動車品牌後,大部分車企都在效仿的風向標籤,而在上汽大眾ID.4 X和廣汽埃安Aion LX的實際對比中,他們都對這個標籤進行了不同的解讀。
以大眾ID.4 X而言,將駕駛時的車輛主要資訊整合在5.3英寸的液晶儀表盤中。初看之下還以為這是一種“偷懶、節省成本”的設計,但在實際使用中,配合VR HUD抬頭顯示的功能,絕不會弱於當下燃油車型或同級別純電動車型的產品使用體驗。
VR HUD顯示在駕駛前風擋邊緣的位置,當你喚醒語音控制會呈現白色,與其溝通還會閃爍互動非常有意思。而結合AR UHD抬頭顯示在即將轉向時還會有藍色光帶依照正確方向指引點亮,此外,紅色光帶為駕駛預警,充電時會顯示綠色,這套功能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車輛的智慧化屬性。
此外,上汽大眾ID.4 X的掛檔不再是中控出,而是整合在儀表盤右側,用類似“鑰匙著車”的方式擰動換擋區域,我們既能在檔位顯示屏上辨別當下處在哪個檔位。從操作邏輯上,類似於懷檔的使用,在實際體驗中,檔位的操作更優於懷檔。
而在2019年末推出的廣汽埃安Aion LX,在“功能整合”一詞的理解上則更接近燃油車產品的邏輯。方向盤上的啞光金屬材質和皮質包裹,展現出其作為旗艦產品的高階感。方向盤兩邊種類繁多的功能按鍵,可以分別控制智慧駕駛系統以及常用的音螢幕和語音控制功能。
空間對比:掌握人體工程學的上汽大眾ID.4 X和包裹感更強的廣汽埃安Aion LX
上汽大眾ID.4 X的軸距為2765mm,在緊湊級SUV的標準中並不出眾,在和廣汽埃安Aion LX進行對比前,本以為這是兩款車型決出勝負的“賽點”,但在實際體驗後缺更讓人陷入糾結。
或是因為大眾純電動平臺MQE加持下的動力電池結構最佳化,原本在高度尺寸上並無優勢的上汽大眾ID.4 X卻能將前後排的頭部空間都留出不少的富餘,織物座椅的填充則更是恰到好處,坐上去更類似類似過去九十年代,家裡那張總是披著“碎花椅墊”的布藝沙發,不算寬敞,但卻足夠舒服、放鬆。坐在車內時,卻也總是能在恰到好處的地方給到我們足夠舒適的支撐。
加上平整的地板和全景大玻璃車頂,敞亮的後排視野也更容易為家庭成員帶來更開闊的乘坐舒適感。
廣汽埃安Aion LX的前排座椅則更注重包裹性以及後排腿部空間的冗餘。更多向的座椅調節,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座椅支撐性,座椅靠背處更寬厚的腰託,也為我們卸下了身體大部分疲勞。在駕駛過程中,門板處的翻毛皮材質和寬厚的把手承託,都為我們提供隨處可“偷懶、歇手”的包裹性,配合座椅本身Nappa真皮的質感,一番體驗下來,廣汽埃安Aion LX確實無愧於旗艦定位的豪華品質。
廣汽埃安Aion LX後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可調,同時在頂配車型上還有電動腿託的裝配,這令後排乘客有著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
汽車網評:沒有過於追求新鮮感,更符合消費者用車邏輯的轉變
以上,是小編對兩款車型在外觀、內飾、空間等靜態對比的結果。從體驗上來看,上汽大眾ID.4 X和廣汽埃安Aion LX都充分展現了從“燃油車企”到“新能源產品”的變化,但卻並沒有逆反消費者的用車邏輯,相較於造車新勢力的品牌而言,上述進行對比的兩款車型都更貼近市場消費主力群體的偏好。
或許對於新勢力而言,年輕人需要更強的效能、更炫酷的科技感,在這基礎上年輕消費群體甚至能犧牲一些便利性。而無論是上汽大眾ID.4 X還是廣汽埃安Aion LX,在各方面都更願意去迎合主流消費者的用車需求,不太需要消費者去過於刻意地適應TA的設計,更不用“教育消費者的用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