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是說一個革命劇情的電視劇《大決戰》,有一段內容也挺有感觸。
話說東北吃緊,八路軍進駐東北,但是那裡的新兵思想覺悟低。於是就派了一些年輕幹部到那裡做士兵的思想工作。
有個指導員就問大家,你們說是富人地主養活窮人呢?還是窮人養活富人地主呢?
這個問題一開,大家就熱鬧地議論起來。有人說,是富人養活了窮人,理由是窮人到地主家的地裡幹活,才能領到地主給的工錢,如果沒有地主,上哪裡賺工錢呢?所以是富人養活了窮人。
還有的說,地主有時候會把地讓窮人種,只收租子。要不然窮人連地都沒有種,吃什麼呀?
還有的說,有一次他給地主家幹活,天寒地凍都快餓死了,多虧地主把他接到家裡,還讓他在熱炕上暖身子,還給了他吃的。所以呢,這地主不一定是壞人呀。
可有的反對這樣的說法,說他家窮,是因為失去了土地,而他家原來是有地的,只是欠了地主家的錢還不起,就把地抵賬了。
還有的說,是窮人養活了富人。理由是如果沒有窮人給地主家幹活,那地裡有再多的莊家,也會爛掉,地主也會餓死。
呵呵,各種說法都有,不一而足。而這位指導員呢,聽了大家的發言,並不直接裁判誰說對錯,只是啟發式地引導大家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家想過沒有,富人是怎麼富的?而窮人又是怎麼窮的呢?
這個啟發一下子就打破了爭論不休。沒錯,如果我們單從既成事實的現象說,就好比我們今天的現狀,你認為是那些擁有企業自主權的資本家們在養活工人們?還是工人們在養活資本家呢?
我們就是要從根子上思考問題,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富人是怎麼富起來的?窮人又是怎麼窮的?否則,就像柳傳志一樣的人物,他們也會信誓旦旦地說,是他養活了上萬職工的家庭。
在這個問題上,老胡想表達的是,真正讓我們敬畏的,應該是勞動者,而不是靠勞動者吃飯的資本家。
在地主與佃農的關係當中,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地主是不勞動的,卻得到了勞動者的果實。佃農是勞動者,卻只能得到微薄的生存材料。
這就是本質問題,一個是不勞而獲,一個是勞而無獲。
這兩年也出現一些為地主家鳴冤的聲音,說第地主家有地,那也是地主努力勞動與付出得來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同時呢,又在擠兌貧弱者,說貧弱者抓不住機會,是自己沒本事沒能力,怨不得別人。
我們乍一聽,似乎有道理。其實呢,是我們長期處在一個不文明又惡劣的叢林社會中,所養成的劣根性。
也就是說,連我們自己都認為,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無可厚非。而淡漠了一個基本的道理,那就是社會規則,也就是人類群居共存的社會文明法則。
別把社會文明法則與所謂自然法則實際上就是叢林法則相提並論。叢林法則是野蠻的,非文明非人性化的,也是最低階的一種法則。
比如說,在你家裡,有弟兄幾個,吃飯的時候,是不是能搶到的就能吃飽,沒能力搶到的就讓他餓死呢?是不是?回答當然不是。那為什麼就不是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呢?有人說那是因為有親情有感情,就會彼此照顧,大家一起共存。
說對了,一家人之間,意識形態都進化到了高階階段,懂得了要大家共存,要幫助弱者。這個範圍一擴大到社會,意識就退化了呢?就要認為強者活,弱者死,非常地自然呢?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其實是有高階意識形態的,只是被社會現實打敗了以後,表現出來的那種無奈的嘆息罷了。
叢林法則,從來都不是適用人類社會的。人類之所以被自己冠以高階兩個字,就是要講高階文明的。
而社會法則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大家清楚嗎?那就是四個字,鋤強扶弱。因此一切只要是符合鋤強扶弱標準的,都是真正人類文明的行為,是高階意識形態。
我們回到原題,地主與佃農的關係,其本質是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關係。地主擁有生產資料,佃農擁有勞動力,這兩者不結合,誰都不會有勞動果實,誰都生存不了。
因此這兩個關係,理應是平等的合作關係才對。如果地主與佃農之間,企業主與職工之間,能把這個關係理順,就會在勞動果實的分配上,有了更加文明的方式,也就是一種共存的方式。
如果是這樣,就不會出現尖銳的矛盾,就不會出現土地革命,也不會出現工人罷工,與企業主搞對立的現象發生。
而之所以我們歷史中發生了那麼多暴力戰爭,說到底,就是因為把這兩個關係沒有處理好。
說得再透徹點,是地主階級並沒有與佃農階級平等合作,實現共存。而是地主們,憑藉生產資料單方面掌握並決定了佃農階級的生死存亡。
是一個階級掌握了另一個階級的命運。
這種極不對等的關係,必然導致受壓迫的階級,為了生存而戰,為了自身的命運而戰。
我們中國還有一句哲理,叫做,存在即合理。從這句話說,地主與佃農的存在,也是一種合理。但是,當佃農受到壓迫不能生存下去的時候,奮起反抗,也就是一個存在,也是合理的。
同理,所有的社會不公現象,今天存在著,即為一種合理。但是當這種不公到了必須要奮起反抗的時候,那也即為另外一種合理。
因此老胡要說,於我們今天而言,富人養活窮人,還是窮人在養活富人,這個結論一點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窮人不要再窮,讓富人不要再富,縮小貧富差距,大家要共存下去,實現全民富裕,才是人間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