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又新增一家受理企業!
近日,資本邦瞭解到,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湖北萬潤”)衝刺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12.62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公司專業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主要產品主要包括磷酸鐵、磷酸鐵鋰與錳酸鋰等。該等材料系製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產品的核心材料。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財務資料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9月營收分別為9.39億元、7.66億元、6.88億元、11.45億元;同期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273.01萬元、-7,313.80萬元、-4,302.97萬元、1.84億元。
發行人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四項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
公司2020年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68,842.99萬元,同時,結合報告期內的股權融資情況、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情況,基於對公司預計市值的判斷,預計本次公開發行後公司市值不低於30億元。因此,公司符合所選上述上市標準。
本次募資擬用於宏邁高科高效能鋰離子電池材料專案、湖北萬潤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補充流動資金。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劉世琦、李菲夫婦直接持有發行人2,716.7463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42.5080%),此外,劉世琦擔任普通合夥人的員工持股平臺十堰凱和持有發行人88.7732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3890%)。
綜上,劉世琦、李菲直接和間接控制發行人2,805.5195萬股股份(合計持股比例為43.8970%),並分別擔任發行人董事長及總經理、董事職位,系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和共同實際控制人。
湖北萬潤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政策波動風險
公司專業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報告期內產品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新能源行業作為國家政策扶持的重點產業,容易受到政策影響而產生波動。
一方面,國家政策對正極材料技術路線的導向作用十分明顯,如國家將三元材料或其他新材料確定為重點支援的技術路線,則磷酸鐵鋰等其他正極材料發展將會遇阻;另一方面,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與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息息相關,而國家政策的調整將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銷售。如2019年國家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進一步加大補貼退坡力度,受該政策影響2019年下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因此,若未來下游新能源汽車政策發生重大變動將直接影響行業發展,進而對公司經營狀況造成重大影響。
(二)業績下滑及虧損風險
因受資產減值、行業政策調整以及新冠疫情影響,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73.01萬元、-7,338.57萬元、-4,461.16萬元。2021年1-9月,受益於下游新能源汽車終端需求影響,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8,297.10萬元。
但若未來下游市場需求增長不及預期,或者碳酸鋰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導致公司鎖價和提前備貨的碳酸鋰成本大幅高於市場價格,或者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發生不利調整,或者現有廠房裝置無法滿足生產工藝技術進步需要需計提大額資產減值等因素影響,公司存在業績下滑及虧損的風險。
(三)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營業成本中,直接材料佔比在50%以上,佔比較高且較為穩定,相關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碳酸鋰、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銨和磷酸。受供需關係變化及產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公司原材料市場供應及採購價格出現一定波動性。行業政策調整、緊急突發性事件、市場供需關係變化等均會對碳酸鋰供應及價格帶來影響。
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短期內出現大幅波動,將直接影響生產成本,進而對公司生產經營與盈利能力帶來影響。
(四)原材料供應商集中度偏高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原材料供應商採購金額佔當期原材料採購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75.93%、64.58%、57.08%和63.54%。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向好,存在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集中度進一步增加的風險。若未來發行人主要供應商發生無法滿足公司對原材料規格和數量的要求,或公司向供應商採購原材料難以得到及時響應,且公司無法透過自身生產或者尋找替代供應商的方式滿足原材料採購需求,可能會妨礙公司完成既定產品的生產,進而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五)下游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10%、88.87%、84.56%和91.75%,集中度較高。若未來主要客戶因經營不利或調整供應商範圍等原因,削減對公司的採購量,或者出現激烈競爭,產能無法滿足下游需求,導致主要客戶流失的情況,都將對公司的持續成長和盈利產生不利影響。
(六)技術路線變動的風險
鋰電池正極材料存在多種技術路線,目前市場上形成規模化應用的包括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正極材料。動力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技術更新速度較快,且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成本相對較低、安全性較好的磷酸鐵鋰技術路線,以及能量密度較高的三元電池技術路線成為市場主流,且成長潛力大,但其他兩種正極材料技術路線的發展也不容忽視;同時,以硫基正極材料為代表的新一代材料也在加速研發,未來技術革新將使單一產品的生命週期不斷縮短。
因此,若未來動力電池主流技術路線發生變化,如其它鋰電池正極材料在安全性、生產成本上得到本質改善、新一代材料研發有突破性進展等,而公司未及時掌握相關技術,有效地開發與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正極材料產品,則將會喪失技術和市場佔有率優勢,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七)關鍵技術流失和洩密風險
公司作為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產品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依賴於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核心技術和工藝。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關鍵技術流失並被競爭對手模仿,則會對公司未來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本文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