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有80%是非小細胞肺癌。吉非替尼的研發和上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全球第一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吉非替尼不僅僅只是一個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它也開創了生物標誌物伴隨診斷的先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吉非替尼這個靶向治療藥物。
吉非替尼的研發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早中期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但是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已經到了晚期,無法進行手術,這時候化療就成為了主要治療手段。傳統鉑類等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的生存期也較短,而且藥物副作用大,給患者帶來的生存獲益有限。
直到研究人員發現很多腫瘤細胞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蛋白存在過度表達,這跟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等重要過程有關。所以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s)被研發了出來,第一個研發出來的藥物就是吉非替尼。它透過與細胞膜內的酪氨酸激酶區域結合,阻斷EGFR的傳導訊號,阻止 EGFR 依賴的細胞增殖,來達到抗腫瘤的作用。
上市又撤市
吉非替尼在美國FDA上市之後,本來以為可以在抗腫瘤治療藥物領域大展手腳,誰知道一個臨床試驗將其帶入質疑中。吉非替尼在美國進行的三期臨床試驗表明它的總體生存率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明顯優勢,基於此,該藥廠家主動將其在美國市場撤市。
生物標誌物診斷帶來了新曙光
在2004年,有研究人員發現在亞洲人群和非吸菸者中吉非替尼的表現良好,透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人群中EGFR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隨著更多的臨床試驗開展,科學家才發現,吉非替尼對於EGFR基因突變人群有著明顯的優勢,不僅可以顯著延長這類人群的無進展生存期,而且副作用較傳統化療藥物小,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9%),其次是皮疹(6%)。而且沒有在這些長期用藥患者中觀察到用藥的晚期(滯後性)毒性,如心臟毒性、中樞神經系統毒性或者出現第二癌症。
吉非替尼也由此從二、三線治療藥物進軍到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特別是在我國等亞洲國家。想要達到最佳療效,必須明確有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檢測方法檢測到的EGFR基因敏感突變,才能在醫生的評估下選擇吉非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使用期間應注意避免與CYP3A4強誘導劑或強抑制劑聯合使用,以免影響藥效。
結語
吉非替尼的研發和上市不僅僅只是一個新藥的產生,更是生物標誌物伴隨診斷個體化靶向治療的第一步,後續也會有大量的靶向腫瘤治療藥物研發上市,希望未來個體化治療能夠越發展越規範,給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
作者:
株洲市二醫院藥劑科副主任 劉隆臻
參考文獻:
1.林桐榆,於世英、焦昌順.惡性腫瘤靶向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年版)[J]. 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誌,2020,01: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