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美國製造了一艘特殊的深海鑽探船,名叫“格洛瑪挑戰者”號,船長11米,寬19米,深8米,在船的中部豎立了一個高高的鑽井塔,塔頂高出水面達61米。船的總排水量達10500噸。這艘深海鑽探船能在最大水深7000米左右的海底單井鑽入洋底到1700多米深的地層內。它從1968年8月到1983年11月的15年中在世界各大洋的600多個鑽探地點進行了鑽探,共完成了96次航海鑽探作業。僅1981年11月的第82個航次就鑽了932口井,總進深達213.412千米。
美國為什麼要在深海中花那麼大的力氣打井呢?原來是打石油的主意,想第一個摸清楚海底到底有多少石油和天然氣。據他們鑽探後的初步估計,世界上水深300米以內的海底儲藏有1000億噸石油和相當於556億噸石油的天然氣。這些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已成為人類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例如我國遼闊的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深淺在200米左右的大陸架面積有100多平方千米,在這些海區就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從1967年以來,我國已在渤海、北部灣、鶯歌海、珠江口等許多海域鑽探出了油氣流,既有石油也有天然氣,有些已進行了工業開採。
為什麼在海底會有石油和天然氣呢?科學家認為,這是海洋浮游生物(如藻類)和細菌的貢獻。它們在死亡後有些屍體被海洋動物吞食,有些則和江河中流入的泥沙混在一起,一層一層沉到海底,於是這些含有有機物的泥沙在缺氧的環境下又和細菌作用,產生甲烷氣。甲烷氣在沉積層受到一定的壓力,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也可能形成氣體水化物。所謂水化物,是指物質與水起化合作用,含有一定數目水分子的物質。而在1000米以下的海底地層中,由於溫度可達50~60攝氏度,壓力極大,那些含碳超過0.5%的泥岩的頁岩就可以形成生油層。
據科學家估計,目前從海洋中獲得的所有資源中,按價值,海底開採的石油和天然氣佔90%以上。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油氣田在波斯灣、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灣,這些地區集中了全世界海底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二。據1974年的資料,波斯灣產油近19000萬噸,委內瑞拉近10000萬噸,墨西哥灣近7000萬噸,而1974年全世界海底石油產量近47000萬噸。
海底採油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特殊的海上石油鑽探裝置和特殊的採油氣技術。目前在陸地上已能鑽出1萬米以上的超深井,但大多數國家在海洋採油作業中的最大鑽探深度大多在1000米以內,只有像美國這樣的少數工業發達國家才能在水深7000米的海底鑽深井。
我國也具備了海上採油的能力,並在沿海產油區建立了一些活動式石油鑽井平臺。這種平臺的上層是工作甲板,下層是浮體結構,而中間是立柱或桁架。它在一個地方作業完成後可更換地點。作業時,平臺處於半潛水狀態;作業後,排出壓載艙內的水,使平臺上浮至航行吃水線,起錨後即可向新的工作地點航行。如果是在淺水區,平臺可直接坐落在海底上進行鑽井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