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看中央二臺的天下財經,其中一則新聞提到索尼向外界公佈研發第二款純電動汽車。。
這款車將至少安裝40個智慧感測器。
索尼說到推進感測器的研發系造車的目的之一。希望利用索尼在感測器,語音功能和軟體等的行業積累,重新定義汽車。
未來已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會由新能源汽車全面轉向智慧汽車的賽道。
索尼看得很準,造研發新一化純電動汽車的聲勢來推進感測器的研發。只有精確全面地感應所有資料的基礎上,智慧汽車的功能才能實現。
我們國內的汽車行業肯定也會走向這個趨勢。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有的太多的造車新勢力,太多的玩家。開始從藍海殺向紅海。鋰電池及上下游企業也是如此。
新能源汽車歷經了兩年的大漲,寧德時代從上市以來漲幅已經達到20倍,從2020年到2021年,鋰電池相關聯產業鏈的一干牛股,平均漲幅都已經達到10倍。
鋰電池的核心原材料是什麼?就是碳酸鋰,現在已經到了30萬塊錢每噸,平均每一臺的裝車成本上升了多少錢?
就拿比亞迪來玩,三季度的毛利率是12.9%,淨利潤只有2.27%。比亞迪宋的售價20萬左右,電池上漲的成本增加成本10%,你讓他們怎麼活?加上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30%,這不是雪上加霜是什麼?
龍頭企業尚且如此,何況其他。
當然,不管是特斯拉,還是比亞迪,小鵬,小米等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都在走向智慧汽車的賽道。
從投資的角度,2022年會正現有賽道的基礎上,尋找細分行業的龍頭。比如說,尋找未來智慧汽車的感測器行業,可能且較大機會成為國內上市公司的行業龍頭。
比如說,我一直看好的這家公司:
因為現在行業還沒有成熟,連索尼和其他的國際大公司都還只是在推動研發的階段。中國肯定是未來全球最大的智慧汽車市場,而且會打造和完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供應鏈體系。已經在這行業佈局了國內企業,是可以利用我們的市場優勢,行業積累,在未來成為感測器細分行業龍頭。
當然還是那句話,因為他還沒有成為龍頭,所以才是現在這個價格。等它成為龍頭,它就是和比亞迪寧德時代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