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劉陽)訊,波譎雲詭的市場中,如何在穩定既定節奏的同時尋找突破已成為北京現代重要思考。
“我們將在2022年底交付一款全新電動車。”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杜君保日前向記者透露,這一內部代號為“OE”的車型是一款介乎於轎車和SUV之間的跨界產品;而在此之後的2023年末或2024年初,北京現代將投放內部代號為“CJ”的第二款純電車型,該車具備L4級自動駕駛功能,並同時計劃出口歐洲市場。此外,在CJ以後,現代IONIQ(艾尼氪)6、7的匯入已基本確定 。
這些產品屆時將與至2025年底前將投放的另外兩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一起,構成北京現代較為完整的電動化產品體系。
押注純電、試水直營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全球的主流車企都將發展重心偏向了中國。”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風口之下,市場預期不斷向好,也使競爭愈發趨於激烈,“北京現代的競爭力將重度依賴集團的全球佈局,從而把正遭遇著偏航的品牌形象重新帶入向上的軌道。”
儘管在國內聲音微弱,但現代集團在歐美市場上絕對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截至去年11月底,2021年現代品牌電動汽車的交付量已超過10萬輛。根據最新計劃,2022年,現代集團目標是銷售22萬輛純電動汽車,2025年度目標是100萬輛,2026年度目標是170萬輛。在2030年前,其將推出13款純電動車型,包括熱銷中的現代IONIQ 5,以及即將推出的IONIQ 6、IONIQ 7。
在國內市場,北京現代對於新能源產品佈局也早於其他合資品牌。2017年,北京現代率先推出了首款電動車型伊蘭特EV,隨後又將第九代索納塔混動版、全新索納塔插電混動、領動插電混動、昂希諾純電動、菲斯塔純電動等車型陸續帶至市場。
“去年12月份我們正式成立了新能源TFT事業部。”杜君保表示,除負責新能源整體的戰略推廣之外,這個部門試運行了線上直銷模式,“且效果還不錯,在沒做任何廣宣的前提下,直銷了近700輛車。”
在杜君保看來,雖然直營勢必會損害經銷商的利益,但不改革就很難發展。“直營將是企業發展的一條可能的路,我們也在做相關的規劃和準備。”據杜君保透露,北京現代正在籌建直營網路,並可實現車輛出廠直接帶牌交付。
挑戰50萬輛、打通出口路徑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現代與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升級擦肩而過,錯失了一些重要發展機遇。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達320232輛,同比下滑33.95%。保守估計,2021年全年的銷量將達不到40萬輛, 與其當初設定的56萬輛銷量目標相差甚遠。
“去年,我們整體的銷量資料並不理想。”杜君保坦言,2021是非常痛苦的一年,原因是對公司的核心策略進行了調整,從單純注重銷量提升,向最佳化產品結構、提升技術影響力和完善經銷商體系等轉型。“我們要實現每一款產品都能帶來收益,能覆蓋現金流的支出,這是核心。”
杜君保把北京現代的運營體系分為前端供應商、後端經銷商和北京現代所處的中端。在去年對前端供應商、後端經銷商進行管理最佳化的前提下,今年將對中端進行大力改善。“今年,我們制定了50萬(含出口)銷量的戰略定位。”杜君保透露。
按照規劃,一方面,北京現代將停產幾款虧損的車型,將主要精力、資源傾注在伊蘭特、途勝L、ix35和庫斯途等4款具有品牌競爭力等車型;另一方面,基於其在中國市場的專屬車型開發能力,將突破壁壘、在“出口”這條通路上有所動作。此外,今年年末、明年初,將推出ix35的換代車型,且2024年庫斯途將造型升級,不斷提升競爭力。
“2021年我們有80%的經銷商實現了盈利,這個數字比2020年提升了非常多。”杜君保認為,北京現代的體系調整會透過2022年和2023年來體現,“圍繞著油車產品的深耕,2022至2023年我們要活下去,而新能源產品則為我們在未來再增一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