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李斯特,一個出名的英國女人,將一生活成了自我,將經歷寫進了日記,一直到200年後,人們才真正瞭解她的故事。
根據英國的史料記載,安妮是英國第一個現代女同性戀者,她的故事雖然過去了200年,可依舊讓現代的女性佩服不已。
其實,關於安妮的故事,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她的後人發現端倪了,只不過,當時作為後人的家族成員直接採取了迴避:太難為情了,不能公佈出來。
這個人就是約翰·李斯特,安妮一個堂兄家的孩子。
事實上,安妮的家產在後來都由其堂兄繼承了,因為她死時只有49歲,且沒有孩子(但有妻子),偌大的家業如何不讓人垂涎?
約翰·李斯特在安妮去世70多年後,才真正發現了她留在世上的26本日記、14本旅行日記。
當時,這些日記都被安妮以加密的方式儲存在一間儲物間裡。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突然發現這麼多有歷史意義的東西,約翰自然很高興。
但當他開啟來想要一探過去親人生活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日記很隱秘,都被加入了“密碼”,完全讀不通,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於是,約翰開始對這些日記進行破解,併為了加快速度,還找來了一個有學問的朋友一起來研究。
但是,很快約翰就後悔了。
因為日記“密碼”被他解開來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諱莫如深的秘密:自己的親人竟然是一個女同性戀者。
這在當時那個時代是非常不被人接受的,甚至連同性戀的單詞都沒有被髮明出來。假如這件事被人知道了,自己家族的臉就全丟光了。
正因為如此,約翰連忙停止研究,並一股腦將日記本都收了起來。從此,他對這些日記絕口不提,小心翼翼地將安妮這位遠親的名字封存了起來。
可是,約翰不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的家族慢慢衰敗,而且時代也在不斷變化。特別是他所居住的希伯登莊園,最終也成為了政府辦公的地方。
這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982年,距離安妮去世已經過去了200年。
當政府對希伯登莊園進行裝修的時候,他們發現了隱秘的儲物間裡被收存的大量日記。
出於對過去歷史的尊重,工作人員將這些日記送進了哈利法克斯圖書館。而歷史老師海倫娜在對這些日記進行整理時,也突然發現了這些日記的特別之處。
大部分日記都是公開的,裡面記錄著安妮的真實生活經歷,甚至是她生活的一些細枝末節。但是,有六分之一的內容是“加密”的,都是一些特別的符號,根本不知道寫的是什麼意思。
出於好奇,海倫娜對日記進行了解密研究。
這大概就是人的天性吧。原本並不感興趣的東西,一旦發現不知道里面記著什麼,便會費盡心思要挖掘其真相。
海倫娜很快就透過自己的方法將這些密碼進行了破解,作為歷史老師,她顯然比200年前的安妮要聰明得多,至少,她的專業是安妮當時所不具備的。
由此,安妮的故事慢慢浮現出來:她出生於1791年,父親是一名軍官,家境富足,生活優渥。
可能正是因為家裡的富裕,在那個女性根本就不需要上學的年代,安妮被母親送去了寄宿學校。透過日記可以看得出來,母親是因為安妮在家太難管理了。
而在學校裡,安妮同樣不服從管理,所以被老師關在一間“小黑屋”裡,一個人待著。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孤獨的安妮開始迷戀上記日記。
海倫娜從日記中看到安妮是一個多才的女子,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子,至少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
她學過希臘語、數學、地質學、天文學、代數、法語、解剖學、哲學,而且懂得經商,還會教育、理財等若干本領。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妮有一位妻子。
沒錯,你沒看錯,她雖然自己也是個女人,但她娶了另外一名女子做妻子,她就是個真正的同性戀者。
按照日記的時間順序,海倫娜看到安妮早期對女性的愛來自15歲。當時,她還是個學生,卻在寄宿學校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博學、多才,很快便成為女性迷戀的物件。
就這樣,她擁有了最早的嘗試。
但是,很明顯,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同性傾向非常好奇:為什麼自己會產生這樣的需求,而不是像所有女性一樣去喜歡一個異性?
抱著這樣的心理,安妮開始去學習解剖學,她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又是什麼原因讓自己變成這個樣子的。
當然,不要以為安妮會因為自己的同性傾向而自卑,她一點也沒有自卑,相反,她覺得這沒什麼不好。所以,在學校裡,她曾與多位女性有過戀愛關係,甚至更進一步。
隨著年紀的增長,安妮對外界瞭解得越來越多,對感情這件事也看得比較開,她並沒有產生為哪個女生停下腳步去探索的心理,一直到她遇到了瑪麗安娜。
“可愛的瑪麗安娜·貝爾科姆卻不同。”
這是安妮日記中的原話,她第一次將“可愛”用到了一個女孩子的身上。
由此可以想象,瑪麗安娜對她而言,與其他女生是不一樣的。
而且,這時的安妮已經長成了大人,完全擁有自己的主見。瑪麗安娜也同樣,當時已經21歲。她們相識之後便幾乎同時墜入了愛的深淵,完全無法自拔。
那個時代是沒有汽車之類的交通工具的,瑪麗安娜與安妮雖然同居約克郡,但卻不住在同一個城市,瑪麗安娜住在約克,安妮則住在哈利法克斯,想要見面,就必須跨越40多英里的路程。
40英里在今天不算什麼,但在靠著雙腳、騎馬出行的年代,那卻是一天的路程。但愛讓安妮不懼遙遠,她經常騎著馬到約克與瑪麗安娜見面。
平時,兩個人也會寫信,而且,一寫就是幾封,幾乎都是傾訴相思之苦。
安妮後來為了表達對瑪麗安娜的愛,還買了一對情侶戒指,兩個人一人戴一個。這種行為在當時絕對是前所未有的,可見其愛情之深。
從日記中可以看得出來,這時的安妮是有想法的,她想與瑪麗安娜在一起,結婚,過日子。可現實卻不允許她們這樣做,輿論會讓雙方的家庭都抬不起頭來。
為此,安妮很是痛苦。但她可以經常將瑪麗安娜邀請到自己家裡來住一段時間。這種關係雖然直接,卻是當時人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現實。
想一下也很容易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有太多想法,只不過要按著傳統與規矩來辦事。在女兒長大,又有這方面的需求時,父母是寧肯她與女子一起體驗,也不希望出現未婚先孕的。
所以,安妮與瑪麗安娜在一起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她們相愛並且恩愛甜蜜。
這些都被安妮寫進了自己的秘密日記中去,她不能被別人發現,只好透過“密碼”來記錄。
安妮24歲這年,瑪麗安娜告訴她一個心碎的訊息:我要結婚了。
對方是一個非常有錢的二婚男人,他能給瑪麗安娜真實的愛情以及現實的生活。
對於此,安妮沒有任何權力反對,只好作為閨蜜去參加瑪麗安娜的婚禮。
不僅如此,按當時的規矩,要好的閨蜜與姐妹還必需要陪著新娘一起去度蜜月。
安妮就這樣與瑪麗安娜的妹妹一起,坐上了瑪麗安娜度蜜月的馬車,親眼看著自己喜歡的女孩與一個男人親密相伴30天的時間。
回到家之後,安妮幾乎崩潰了,她氣急敗壞地在日記中這樣寫:
“她明白,她似乎能明白,她的每一寸面板都在戀愛,和我!……她居然就這麼將自己賣給了另一個人……肯定沒有人能像我那樣溺愛她……”
可是,又怎麼樣呢?安妮再難過,再傷心,也沒辦法改變現實。瑪麗安娜結婚了,她必須要面對自己的生活。
這時的安妮無助極了,卻也只好忍受。
可就這樣過了一年的時間,她突然再次收到了瑪麗安娜的來信,信中要求安妮去看望她。
可能太過思念了,安妮一聽到召喚,立刻便出發了。到了瑪麗安娜家中,才發現她竟然因為牙疼而臥床不起了。
安妮本來很剋制自己,不想在瑪麗安娜的家中與其發生什麼。但瑪麗安娜顯然已經控制不住自己,請求安妮給她一個吻。
“我俯身親了她一下,她表現出了應有的開心,我們纏綿了不到7分鐘,一下子心門又打開了,我們又在一起了。”
安妮重新恢復了與瑪麗安娜的戀愛狀態,她們秘密約會,寫書信互道思念。
瑪麗此時變得非常貪婪,甚至要求安妮發誓,要只忠誠於她一個人,就如同夫妻一樣。
安妮與瑪麗的秘密戀情持續了8年的時間,一直到1823年,瑪麗安娜與安妮的關係產生了質的改變,讓她痛下決心分手了。
當時,瑪麗安娜寫信給安妮,告訴她要去她家裡住一段時間。
這個訊息無異於炸彈,讓安妮激動到無法正常吃飯、睡覺,她恨不得馬上就可以見到瑪麗,與她在自己的家中,過一段夫妻之間才有的日子。
就這樣,她決定給瑪麗安娜一個驚喜:騎著馬去路上迎接瑪麗安娜的馬車。可她剛離開家走了不遠,就下起了大雨。
一個人騎著馬,冒著大雨,安妮心潮澎湃,義無反顧地沿著泥路向前,她要以最快的速度見到心中思念的人。
當安妮全身溼透,狼狽不堪地迎上瑪麗安娜的馬車時,她立刻就來了精神,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直接爬上了她的馬車。
但這樣的驚喜似乎並沒有讓瑪麗安娜感動,相反,她被嚇了一跳,很是生氣。因為她妹妹與另外一個乘客以及僕人都在車內,安妮的行為明顯過於張揚了。
瑪麗安娜擔心的是自己與安妮的關係被人們所發現,所以在她眼裡,安妮看到了失望與厭煩,甚至是怒火中燒。
這對安妮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一瞬間,她心中的愛火熄滅了。
這樣在一起呆了幾天,瑪麗安娜告訴安妮:希望以後不要在公眾場合對我做出過火的行為,對我來說,被人看到與一個男性化的女人相處是一種羞恥。
這顯然讓安妮非常傷心,她在那一刻決定了放手。
“女人,女人!我總是被某個女人吸引,我什麼時候才能不再這樣?”
安妮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話,從此再也沒有與瑪麗安娜聯絡過。
安妮為了遺忘這段關係,背起行囊遠走歐洲。
這是她後來那14本旅行遊記的基礎,她一邊觀光,一邊過著隨心所欲的日子。
她認識了很多情人,但不會為任何一個情人停下腳步。甚至是在口袋中沒錢花的時候,還會去用自己的魅力迷惑貴婦,讓其為自己拿錢。
這樣的安妮看上去有些渣,在一個又一個的女人間穿梭,卻從來不停留。她走了很多地方,那些地方都被她記在了自己的日記裡。
40歲這年,安妮終於回到了家裡。
這時父親已經年邁,母親也過世了,她接過家中的莊園與礦產,開始以一個女商人的身份出處於各種場所。
很顯然,知識與見識讓安妮在商圈中如魚得水,那些當地的富商都對這個女商人忌憚不已。
在她的努力之下,李斯特家族的產業正不斷向上衝擊,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戶。
只不過,這些並不能讓安妮滿足,她想要超越家族任何一個人的能力,想要讓李斯特家族成為當地真正的貴族。
也就是這個時候,安·霍克出現了。
她是希伯登莊園的產業繼承人,一個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不論是身份,還是地位,顯然都是安妮所滿意的狀態。
最重要的一點是,安也是一個同性戀者,她深深迷戀安妮,雖然比她小了十多歲,但卻一點也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當安妮向她表達自己的情意時,安順理成章地接受了。
這是安妮所沒想到的,她最初只是看中了安的身份與錢。沒想到,安竟然慢慢讓她深愛起來。
“我真的覺得自己愛上了她,她讓我比以前任何一個讓我燃起火焰的人快樂。”
就這樣,約克郡最有錢,最有地位的兩個女人走到了一起,她們在自己的遺囑中約定:對方可以對自己的遺產進行自由支配。
當安妮將要與安結婚的訊息告訴父親及家人時,她竟然得到了支援。
這或許就是父母之愛吧,人到中年的女兒,一生不婚就為了追求自我,父親已經年邁,他還能陪女兒多久呢?
最終,安妮與安在1834年結婚了,她們在聖三一教堂共進聖餐,成為當地,乃至英國的第一對同性戀夫妻。
婚後的日子非常美好,安妮與安經常一起出外旅行。
1940年,安妮帶著安來到了俄羅斯,她不知道,自己年輕的生命將在這裡結束。
當時,安妮重病,高燒不退。她在日記中這樣記錄:
“高高的山丘向北延伸,山脊內不時隆起樹木繁茂的綠坡,這裡的人們在晚上8點25分喝茶,晚上9點30分躺下。”
這是安妮最後的日記,一個多月之後,她歸終病逝。
當時,她離自己的家鄉4500英里。安,一個脆弱的那女子,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將她的遺體以及日記帶回了哈利法克斯。
安妮不會想到,當時間過去200年,同性戀已經不再是什麼難言的關係,英格蘭以及威爾士,甚至還將同性戀合法化。而她與安當年結婚的那個小小教堂,如今已經成為一個觀光之地,她們也成為了共同群體中傳播、追逐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