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樓市還是保實體經濟?央行出手做出選擇,房價走勢一文清晰
樓市與實體經濟有沒有矛盾,這個不好說。但就房地產過分吸納金融份額來說,線下實體就有點吃虧,因此在樓市和實體經濟這個兩難選擇上,國家很明顯是要注重實體經濟。但是年初這一段時間來看,保樓市的說法似乎成為主流意識。
隨著2022年央行工作會議傳出的資訊,央行的全面深化金融制度的改革開放,就是要創新驅動發展,進而帶動相關產業推高質量發展。在這期間化解金融風險的防範成為重中之重,具體來說就是要最大限度滿足剛需們的住房需求,在直接一點就是進一步放鬆房貸政策,這樣才能實現房地產的良性發展。
於是每當實體經濟與樓市產生爭道的時候,高層老是拿房地產是拉動經濟的主力這一說法來塘塞,比如國家統計局局長就說,房地產依舊是支柱產業,就消費來說,居民的住房需求也是消費。這句模稜兩可的話叫人費解,什麼時候也沒有人不認為房地產是支柱產業,這話來得莫名其妙。
隨後隔了兩天,城鎮化促進會的常務副主席也接這話題,他說在發達國家,房地產還是是支柱產業,拉動經濟的作用不可小覷,甚至於說房地的支柱效能會經久不衰。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說明這期間一定有人否認房地產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不然也不會如此無病呻吟。
房地產是不是拉動經濟的唯一抓手,這個問題有待商榷。但問題是上級主管部門在這個敏感的時候一再強調這一點,倒是值得深思。
不過各地推出的限跌令很說明問題,至少表明國家在救市。救市根本就是再一次證實房地產是經濟的主體,換句話說,有誰見過國家就哪個產業如此大費周章?
話又說回來,國家之所以救樓市,就是為了防止房價大起大落,這樣才能房子對經濟發展不利,這話裡話外不正是說明房地產對於經濟的重要性嗎?
厚道一點來說,要保住實體經濟,就一定要重組樓市,這是因為,樓市過於火爆,是不會引來投機炒作,這樣一來社會資金就會傾注在房地產市場,而實體經濟則會因為供血不足而萎靡不振。
想當年,日本就是在房地產泡沫到時經濟衰退的時候,才明白實體經濟的重要意義。因為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房地產火爆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快速發展。
從消費的角度來說,過高的房價肯定不利於消費的強勁,因為購房人大部分收入被消耗在還貸上面,哪裡還有餘力過度消費?尤其是我國現階段還是依賴於內部消費,實現內迴圈經濟,過重的房貸壓力是不利於內部市場的良性迴圈。尤為嚴重的是,房貸消耗掉老百姓的資金支配度,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實體產品滯銷,這無疑會加速實體經濟的衰退。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有高房價能夠降下來,實體企業的成本才能夠迴歸理性,這樣實體經濟才會有新生的可能。
因此樓市與實體經濟都是國民經濟的有機構成,這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為只有實體經濟發展了,才能使國民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反過來說,只有樓市迴歸理性,房價才能迴歸正常,才能支援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在頭條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