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斯里蘭卡東海岸亭可馬里港(Trincomalee)的附近有一片被稱為“油罐農場(Oil Tank Farm)”的地方,這個地方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和很多精彩的故事。
油罐農場佔地677英畝(約2.74平方公里),是“二戰”期間由英國建造的戰略石油儲備設施。1948年,在同意給予斯里蘭卡獨立地位前,英國政府簽署條約佔有了上油罐農場(Upper Tank Farm)和亭可馬裡的海軍基地。1957年,在斯政府的要求下,英國將上油罐農場和海軍基地歸還給斯。隨後,斯政府分別於1981、1984年兩次試圖將油罐農場出租給一家位於美國德州的石油公司和一個位於新加坡的財團,但均為成功。1987年,印度總理和斯里蘭卡總統透過書信方式就共同開發油罐農場達成了一致。
顯而易見,亭可馬裡油罐農場(也稱“中國灣油罐農場”)具有不小的戰略價值,無論是在“二戰”時期,還是在當今世界,這也從一個側面凸顯了斯里蘭卡作為“印度洋的眼淚”的特質,因為斯國貧弱,自身是沒有能力開發和利用這塊“戰略資源”的。
然而,印斯兩國有關部門落實高層共識的執行效率著實太低,直到2002年,也就是兩國高層達成一致後的15年,雙方才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一方是錫蘭石油公司(CPC,Ceylon Petroleum Corp),一方是印度專門為與斯合作而新成立的印度油料公司蘭卡子公司(Lanka IOC)。2003年,雙方在斯里蘭卡政府的見證下,簽署了合作協議,Lanka IOC獲得了整個油罐農場的設施和周圍土地35年的租賃開發使用權。斯國也終於得以將自身的“戰略資源”變現;不過,據統計,從2003年至2021年的18年間,Lanka IOC在設施升級、管線改造、新增裝置、除錯運營等方面的投資總額只有可憐的4000萬美元左右。這樣的“變現”能力實在讓斯政府無法滿意。
斯國人其實早就對此十分不滿了。2015年,上任不久的印度總理莫迪訪斯期間雙方達成協議,印度油料公司(IOC,Indian Oil Corp)蘭卡子公司(Lanka IOC)與錫蘭石油公司(CPC,Ceylon Petroleum Corp)將共同開發位於斯亭可馬裡的油罐農場,雙方將基於1987年達成的行動協議成立聯合工作組(JTF,Joint Task Force)。但由於斯本國一些利益集團和愛國人士的堅決反對和抵制,JTF未能真正落地,印斯兩國就油罐農場的開發也無法真正高效開展。
2020年,印度駐斯大使館與斯政府的磋商終於取得了進展。因此2022年1月8日,印斯達成了三方租賃協議,由印度油料公司蘭卡子公司、錫蘭石油公司和斯政府三方簽署。根據協議,錫蘭石油公司(CPC)將在上油罐農場(Upper Tank Farm)擁有24個油罐50年的開發和使用許可權;錫蘭石油公司與印度油料公司蘭卡子公司(Lanka IOC)將以51-49%的持股比例擁有上油罐農場(UTF)剩餘61個油罐50年的開發和使用許可權。同時,Lanka IOC將在下油罐農場(Lower Tank Farm)獲得16個油罐50年的租用權。
這裡需要稍加解釋,“亭可馬裡油罐農場”也稱“中國灣石油儲備油罐農場(China Bay tank farm)”,南北兩個方向的“上下”兩片農場共有99個儲油罐,上油罐農場(UTF)共有84個油罐,下油罐農場(LTF)共有15個油罐。除一個未使用的油罐被改裝成兩個儲量為5000噸的油罐外,其餘每個油罐的儲量為10000噸。
由此可見,斯政府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其實是覺醒了,對“戰略資源”的使用從“簡單出租未果”和“合作開發落地”算是一個真正的進步,而且自身的國有公司還逐漸擴大和掌握了合作開發的主導權,不可謂不值得稱讚。
那麼問題來了,一向精明的印度人不明白這些嗎?他們為什麼還要同意並簽署協議呢?印度人的“如意算盤”又是什麼呢?
各位以為如何,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