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裡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不可避免的犯錯,犯了錯就要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
這樣簡單的道理,三歲孩子都能輕易做到,但對成年人來說,“對不起”這三個字往往最難說出口。
人們總覺得道歉就是懦弱的表現,殊不知,那些混得越好的人,越喜歡道歉。
01會道歉,展示你的禮貌和修養
有一年夏天,國學大師季羨林受邀出去講課,出門後忽然想起來忘了給家裡的君子蘭澆水,於是就託人告知保姆幫忙照顧。
等季羨林講課結束,回到家之後,突然才發現,自己心愛的君子蘭已經死了。
他正欲發作,發現保姆也很委屈,仔細詢問保姆後才知道,她在給君子蘭澆完水後,看到外面陽光很好,就把君子蘭搬到了外面,想讓它曬曬太陽,本意是好,卻不知君子蘭最怕高溫。
季羨林的兒子看到父親難過,很生氣地想要責罵保姆,季羨林卻擺擺手阻止他,自己先道歉了,表示這件事是他的錯。
“這件事其實不怪她,責任在我。他人犯錯,常有己過。我明明知道保姆不懂得如何照顧君子蘭,還委託給她照顧,你說這是不是我的錯?”
保姆聽到後,本來委屈不解的怨氣頓時也消了,羞愧地也跟著道歉。
閱盡世事的成年人都明白:一個錯誤發生後,最該做的不是互相推諉扯皮,而是拿出誠意,主動道歉。
道歉是撫平心靈創傷的特效藥,是暢通人際關係的萬金油。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說:“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平日裡,我們可能因為走路不小心碰撞到他人,可能因為無意說出的話冒犯了他人,可能因為工作沒考慮周全傷害到了他人,雖然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們也能主動認錯,表示歉意,就會給對方留下懂禮貌、有教養的好印象,日後的交往合作都會更加順利省心。
道歉,是最優秀的人品,它不是懦弱,相反,它是你道德高尚的體現。
02會道歉,體現你的真誠大度
相傳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學生在海州講學,忽然雷雨大作,電閃雷鳴。
當地的漁翁便把他們帶到一個山洞裡避雨,孔子覺得洞中有些悶熱,走到洞口,看著雨中的海景,作詩道:“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漁翁聽了說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啊,海水的千層浪是你數出來的嗎?沙灘上的坑剛好是一萬個嗎?”
孔子聽了頓時啞口無言,學生們紛紛跑去和漁翁爭論。
爾後,漁翁建議道:“既然都數不清,為什麼不改成‘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呢?”
孔子聽後,猛然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把學生們召集到一起,嚴肅地說道:“我以前對你們講的‘生而知之’錯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作為當時最有學問的大思想家,學識豐富,面對漁翁看似刁難的詢問,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積極反思自己曾經的錯誤,在學生面前,也沒有不懂裝懂,而是選擇道歉,更正自己的說話,其胸襟可見一斑。
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被認為是全希臘最聰明的人,人們很好奇地問他:“你被成為是最聰明的人,那你到底知道多少知識呢?”蘇格拉底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很坦誠的表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很多人礙於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總要跟對方臉紅脖子粗地據理力爭,最後只能落個兩敗俱傷。
實際上,道歉只會讓你更有面子。
英國詩人馬羅說:“永遠不要因承認錯誤而感到羞恥,因為承認錯誤也可以解釋成你今天更聰明。”
正是因為你比昨天的你更聰明,你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正是因為你勇敢地承認錯誤,你才獲得了進步。
你主動道歉後,不僅不會丟面子,大家還都能看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看到你毫不計較的大度。你也會因此收穫新的知識,收穫身邊人的尊重和認同。
關於“六尺巷”的故事我們早已家喻戶曉,起初是兩家在宅基的問題上起了爭執,誰都不肯讓,因為兩家都是當地的大戶,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於是在朝廷中有關係的張家便修書一封寄到了張英手中,想讓他施壓讓對方吳家屈服。
沒想到張英回詩一首寄回家中:“千里傳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看過詩後,羞愧不已,拆牆後退三尺,吳家人聽說了對方官大勢大,竟然主動謙讓,深受感動,於是也跟著拆牆後退三尺,六尺巷就由此而來。
本來爭得水火不容的宅基,最後兩家你讓三尺,我讓三尺,成就了六尺巷的美名。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每當與人起爭執時,一句“對不起”,是治癒傷害、撫慰人心的良好開端,一聲“沒關係”則是寬容大度,自信豁達的涵養體現。
對此,美國公關學家蘇珊亞各貝爾曾說:“學會道歉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技能,真誠的道歉將會使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
03會道歉,為你帶來人脈和成功
戰國時期,藺相如本來只是趙國的一個小官,臨危受命,攜帶鎮國之寶和氏璧去秦國後,完璧歸趙,被趙王封為上大夫;後來又在秦王設下圈套的澠池之會中,以命相搏,使趙王免受侮辱,被封為上卿。
趙國的老將廉頗心裡很不服氣,他自己能征善戰,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而藺相如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憑著借兩次口舌之勞居然比他官位還要高,心裡很不服氣,總想找機會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知道後,總是躲避與廉頗見面,每次要上朝的時候,也總是稱病不去,後來藺相如的車伕實在看不下去了,問道:“你為什麼見廉頗將軍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
藺相如聽了之後,說道:“你們說廉頗將軍可怕還是秦王可怕?”大家說當然秦王可怕,藺相如接著說:“我秦王都不怕,為什麼會怕廉頗將軍呢?大家都知道,秦國不敢來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武有廉頗將軍,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倆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肯定會乘機來攻打我們。我躲著廉頗將軍,只是為了保全趙國。”
廉頗知曉此事後,為自己的心胸狹隘感到羞愧,於是他脫下戰袍,揹著荊條,到藺相如門上道歉請罪。
藺相如趕忙出來迎接,他倆從此成為了好友,齊心協力共同保衛趙國。
本傑明·狄斯拉里曾說:“史上最難的一件事,便是承認自己錯了,要解決這種情況,除了坦白承認錯誤,沒有更好的辦法。”
承認錯誤是需要勇氣的,如果你意識到自己錯了,卻因為面子就不敢主動開口道歉,甚至找藉口千方百計的為自己辯解,這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那時,你不僅得不到對方的原諒,而且還會受到道德的譴責,你的人格、形象都會損害,成為眾矢之的。
政治家塞涅卡曾說:“道歉既不傷害道歉者,也不傷害接受道歉的人。”犯錯後,學會認錯並主動道歉,這是一種教養,更是化解矛盾,平息衝突最有效的辦法。
《道歉的力量》一書中曾說:“很多冒犯中,被冒犯的人會覺得自己的自尊或尊嚴受到了侮辱和貶低,而道歉是減輕這種傷害最好的辦法。除了減輕羞辱外,還能讓受害的一方感覺到安全感。”只有敢於主動認錯的人,才能拋開面子,獲得信賴,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大步前行。
04結語
正如作家劉同在《我在未來等你》一書中說的那樣:“道歉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只是證明你對我很重要。”
會道歉不是怕事軟弱的表現,會道歉是勇敢扛事的擔當。
抬頭挺胸只需要自信,而低頭道歉則需要愛和勇氣。
全文完,感謝閱讀。